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85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7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分别与单纯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以及H型高血压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10 344名自行前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高尿酸血症与单纯高血压、h-HCY及H型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计算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之间高血压、h-HCY以及H型高血压患病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多因素校正后的结果显示,与非高尿酸血症组相比,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患单纯高血压的概率的OR(95%CI)为1.217(95%CI:0.901~1.645,P=0.2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患h-HCY的概率的OR(95%CI)为1.843(95%CI:1.581~2.149,P0.001)。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患H型高血压的概率的OR(95%CI)为2.100(95%CI:1.739~2.536,P0.001)。结论该横断面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与H型高血压、h-HCY患病呈正相关,与单纯高血压患病不相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珍珠通络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珍珠通络丸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4 (IL-4)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NHISS 评分、IL-6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NHISS 评分、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IL-4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IL-4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珍珠通络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炎症,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3.
同型半胱氨酸是甲硫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属于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健康人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与生成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有效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黄立颖等[1]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证明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患者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外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d对高原运动疲劳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4只,由兰州用汽车直接引入青海省可可西里高原,随机分为对照(A)组、生理盐水重度疲劳(B)组及人参皂甙重度疲劳(C)组各8只;A组正常饲养,不运动;采用跑台运动方式建立重度疲劳模型,B、C组分别腹腔给予生理盐水(2mg/kg)或人参皂甙Rd(2mg/kg);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C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B组缩短(P0.05),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病理性改变减轻。结论:人参皂甙Rd可缓解高原环境重度疲劳导致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及海马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降脂I号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薄层色谱法鉴别该中成药中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薄扫描法定量定大黄酚,结果:色谱板为硅胶H CMC-Na,展开剂正已烷-乙酸乙酯-甲酸(30:10:0.5)上层,薄层扫描波长434nm,大黄酚检测限为0.05ug,标准曲线Y=4101,8X-1919(r=1.000),平均回收率99.7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特征性强,方法学考察满意,可作为降脂I号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76.
聚磷酸钙纤维增强增韧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α-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材料,探讨聚磷酸钙纤维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利用沉淀法合成出α-磷酸三钙粉末,然后将其与不同质量比、不同长度聚磷酸钙纤维混合,最后用固化液调和制得骨水泥.对样品进行凝固时间、力学性能测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固化体微观结构.结果:当聚磷酸钙纤维的含量为10%、长度为2 mm时,复合材料抗压强度达到62.5 MPa,抗折强度达到12.4 MPa.扫描电镜显示适量的聚磷酸钙纤维在骨水泥基体中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性好.在Ringer溶液中浸泡2个月后,纤维未发生明显的降解作用,仍具有一定的增强增韧效果.结论:聚磷酸钙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可对骨水泥起到增强作用.α-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7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今的护理模式。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院从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来,护理管理者(简称管理者)就把护理程序应用在护理管理中,并收到较好效果。1管理者对护理程序的影响1.1管理者对护理程序认识不足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就开展了责任制护理,广大护理人员对护理程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但由于运用护理程序的基础理论与技能不能摆脱传统  相似文献   
78.
罗卉  左晓霞  谢艳莉  周亚欧  王彦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417-1419,1422
目的 观察云克(99Tc—MDP)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IL-18的影响。 方法 建立CIA大鼠关节炎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云克组,甲氨蝶呤组,后三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云克和甲氨蝶呤干预。采用关节炎指数评分法评价其关节的炎症程度;观察关节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评分;放射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水平。 结果 ①关节炎指数评分:模型组、甲氨蝶呤组、云克组大鼠随着免疫时间延长,关节炎指数评分增加。36d后模型组持续高于云克组和甲氨蝶呤组(P〈0.05);44d后甲氨蝶呤组高于云克组(P〈0.05)。②组织病理学评分:模型组关节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甲氨蝶呤组和云克组(P〈0.05);炎性细胞渗出评分,云克组与甲氨蝶呤组无显著差异(P〉0.05);软骨破坏和骨质破坏评分,云克组低于甲氨蝶呤组(P〈0.05)。③模型组鼠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甲氨蝶呤组、云克组(P〈0.05);甲氨蝶呤组血清IL-18水平高于云克组(P〈0.05)。 结论 ①云克明显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延缓关节破坏的进展。②云克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的水平,从而阻止关节的破坏,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③在延缓CIA大鼠软骨和骨质破坏的病理学改变及降低IL-1β含量方面,云克的近期疗效均优于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巨颈囊尾蚴感染对实验大鼠微量元素和溶菌酶的影响。方法:应用 P E- 50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琼脂平板打孔法,对感染巨颈绦虫卵第 8 周的大鼠血清中微量元素 Cu, Zn, Fe 含量及溶菌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感染巨颈囊尾蚴大鼠与非感染鼠比较,3 种微量元素及溶菌酶含量均减少,且随着感染虫卵数量的增多而更明显。结论:感染巨颈囊尾蚴大鼠血清中微量元素和溶菌酶含量降低,提示其免疫力降低,易感性增强,可干扰有关实验。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促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使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状况,ELISA法检测患者血管生成素-2 (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32%,对照组为60.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ng-2、MMP-9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 0.05),VEGF、HIF-1α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 0.05),Ang-2、VEGF、HIF-1α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后2组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MESS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ACI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脑血流,加速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Ang-2、VEGF、HIF-1α、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