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王庆松 《西部医学》2017,29(6):741-744+748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增龄性相关线粒体老化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生理性线粒体老化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而脑缺血又可加速病理性线粒体老化的进程,二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对缺血性脑损害及其相关卒中后认知功能受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缺血性脑损害线粒体老化现象,揭示可能的脑血管病相关致病机制和探寻卒中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2.
为了进一步探索创伤反应性神经、精神异常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的某些病理生理基础,本研究采用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探讨了伤后早期边缘系下丘脑、海马区及颞顶叶灰、白质脑组织内皮素—1(ET1)表达与释放。结果发现,伤后8h高速组下丘脑、海马区ET1含量明显增高(P<0.01);低速组下丘脑,高速组下丘脑、海马区ET1—mRNA表达增强(P<0.05)。提示肢体严重致伤后边缘系下丘脑、海马区脑组织ET1基因表达增强,释放增多,是创伤反应性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紊乱的一个重要致伤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探讨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是否可引发实验大鼠较长时间的情绪唤醒障碍.方法 选择6~7周龄雄性SD大鼠62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惊厥阈下痫样放电组(subelinical epileptifor mdis charges group,SED组,n=16)、海马快速电点燃组(hippoeampal kindling group,HK组,n=16)、海马电极埋植对照组(control of electrode group,EC组,n=15)、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n=15),建立大鼠反复SED动物模型,通过运动活性、探究行为、拒俘反应性、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测电刺激停止后1、7和30 d时实验大鼠情绪唤醒水平改变.结果 与EC组相比,电刺激后7 d,HK组、SED组大鼠旷场爬越行为明显减少(P<0.01),后肢性站立、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次数百分比和滞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0.05),电刺激后30 d上述差异仍存在(P<0.05),同时,HK组、SED组大鼠拒俘反应性在电刺激后30 d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 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引起了实验大鼠持续性运动活性减少、探究行为受抑、警觉水平过高、焦虑不安状态、环境适应能力下降、惊恐逃避反应等多种情绪唤醒障碍.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不同阿片受体激动剂对海马培养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18d,荧光倒置显微镜下选择健康神经元入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浓度为10μmol·L-1[D—pen2,D—pen5]一enkephalin(DPDPE)和埃托啡(浓度均为1μmol·L-1)处理3d,对照组不加药。全细胞模式记录mEPSCs,用软件MiniAnalysis6.0(Synaptosoft,Inc)对mEPSCs频率及幅度进行分析。结果:吗啡显著降低了海马神经元mEPSCs的频率和幅度,与对照组相比,频率和幅度分别下降了38.5%和38.0%(均P〈0.01);埃托啡对mEPSCs的幅度无影响(P〉0.05),但频率增加了26.O%(P〈0.05);DPDPE对mEPSCs的频率及幅度均无影响(P〉0.05)。结论:不同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由于其引起受体内化的能力不同,对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有不同的突触后作用。  相似文献   
175.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精神反应。随着战争、社会暴力事件、重大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创伤意外的不断增多 ,PTSD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现今PTSD以其发病率、患病率高 ,慢性病程 ,疗效差等特点严重影响创伤救治而备受关注[1] 。目前 ,PTSD及其神经生物学致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涉及创伤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的重点。一、PTSD症候学特点1.引发PTSD的创伤应激因素的特点 :接触创伤意外是引发PTSD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6.
中国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研究了260例正常对照者和54例肺癌患者细胞色素P4502E1 RsaI基因多态性。结果:对照组A型(clcl)152例,B型(c1/c2)101例,C型(c2/c2)7例,分别占58.5%,38.8%和2.7%,c2等位基因频率为0.22;肺癌组A型(c1c1)25例,B型(c1/c2)26例,C型(c2/c3)3例,分别占46.3%,48.1%和5.6%,c2等位基因频率为0.30。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