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骨盆骨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骨盆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严重损伤,并发症发生较为多见,死亡率达10.2%^[1],是非骨盆骨折的1.4倍。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增多,高能量损伤致严重骨盆骨折日益增多。既往对骨盆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疗,但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达50.O%~60.O%^[2],随着对骨盆骨折认识的深入,近年来主张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从而使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52.
353.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多孔Nano-Hydmxyapatite(Nano-HA)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9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用多孔Nano-HA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HA人工骨材料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X线、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测试,综合评价多孔Nano-HA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Nano-HA人工骨和HA人工骨均可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ano-HA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54.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再血管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并观察骨重建过程中再血管化过程。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2,4,8和12周分别行钟^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在骨缺损修复中再血管化的过程,并以x线、组织学检查作比较。结果通过ROI方法定量对比两种材料植入区和正常区放射性浓集比值,Nano-HA人工骨组成骨代谢明显优于HA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优异的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监测骨修复再血管化过程敏感、直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5.
人颈7神经根干股束支运动纤维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为临床选择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损伤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选择6侧新鲜成人尸体臂丛标本,分离颈7神经根干、股及其发出到上肢各主要神经的主要纤维束,并分别进行胆碱酯酶染色。结果:人类颈7神经根含运动纤维约8893根,其中前股3010根,后股5883根;颈7前股中,加入肌皮神经的成分约589根(占肌皮神经总运动纤维约20%),正中神经193l根(占其外侧头70%);颈7后股中,加入腋神经成分6Il根(占其运动纤维的25%),桡神经4036根(占58%),胸背神经994根(占60%).结论:颈7神经根前后股均有足够的运动纤维量;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时建议保留前股;采用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多条受损神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6.
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部分切除成形26例,次全切除8例,完全切除4例;结果38例随访6~18个月,疗效按Ikeuchi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7例,良7例,中4例;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7.
目的 对86例老年糖尿病人机会感染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常见机会致病菌及临床特点。方法 从住院的老年糖尿病人中筛选机会感染者86例,分析其致病菌、感染部位、血糖、血浆蛋白、血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尿蛋白等。结果 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纤维蛋白原、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血糖等。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双足、躯体皮肤及败血症;常见的机会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及链球菌。结论 老年糖尿病人易发生机会感染,致病菌呈多样性,在抗感染治疗中应积极改善器官功能和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358.
359.
目的 报道周围血管损伤急救及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治周围血管损伤96例,共146条血管,其中行血管结扎术20例30条血管,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76例116条血管。结果 96例患中68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15例因神经功能恢复不全而残留肢体功能障碍,6例出现缺血性肌挛缩,6例截肢,1例死亡。结论 缺血是血管外伤的重要表现,早期诊断、及时血管探查修复是治疗四肢血管损伤的关键;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损伤血管及肢体远端筋膜室切开减压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60.
易伟宏  王大平 《湖南医学》1999,16(3):163-164
目的 研究骨软骨瘤、骨软骨肉瘤和骨肉瘤组织中cyclinD1和cdk4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石蜡包埋切片ABC免疫组化法.结果 骨软骨瘤cyclinD1(3/16)和cdk4(4/16)阳性率明显低于骨软骨肉瘤(9/13,9/13),和骨肉瘤(5/6,5/6),差异有显著性;cyclinD1和cdk4表达与骨软骨瘤、骨肉瘤和骨肉瘤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但与其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结论:cycli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