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自1989年10月至1991年12月我科遇到3例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针剂和强的松龙混悬液引起高血压危象的病人,现报告如下:例1 女59岁1989年10月12日因右眼红、疼,右侧偏头疼,视力障碍20天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查:血压18.67/12.8Kpa。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8,球结膜睫状充血,前房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瞳孔小,眼底窥视不清。眼压2.4Kpa。诊断:①右眼急性虹膜炎;②原发性高血压。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5mg,口服维生素,消炎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及联合用药体外抗弓形虫的效果.方法:将小鼠弓形虫速殖子腹水悬液定量分装到细胞培养板,平均约2.5×104个虫体/孔,以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的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及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联合用药为实验组;用细胞计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弓形虫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加药24 h后,3种药物及联合用药对弓形虫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效果,与未加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好为阿奇霉素,其次是青蒿琥酯;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联合用药的疗效低于青蒿琥酯,但高于乙酰螺旋霉素.结论: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及联合用药对体外弓形虫均有抗虫效应,在常规药物浓度下,阿奇霉素对弓形虫的杀灭作用比其他药物明显,杀虫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羊水(human amniotic fluid,HAF)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知觉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白兔36只,双眼行PRK。术后,右眼为实验眼滴用HAF液,左眼作为对照眼滴用人工泪液(artificial tears,AT)。术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裂隙灯、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及722光栅分光光度计检查,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术后第3~第5天两组角膜上皮全部愈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第16周(第2周除外),实验组角膜知觉敏感度、透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第16周,实验组角膜透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AF滴眼液能促进PRK后角膜知觉及透明度的恢复,该研究将为浅表角膜损伤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兔随机取1只眼行PRK并术中使用0.02%MMC为PRK MMC组,另1只眼仅行PRK设为PRK组,2只兔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程度;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角膜细胞.结果 术后1周,1、2、3个月角膜haz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3个月PRK MMC组与PRK组TUNEL染色、α-SMA阳性细胞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眼局部应用0.02%MMC溶液可促进活化的角膜基质细胞凋亡,减轻PRK术后haze.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照眼。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裂隙灯、光学显微镜、722光栅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2组均于术后3~7d角膜上皮全部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同波长的角膜透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观察发现对照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较重。扫描电镜显示,术后4周NGF组角膜上皮细胞层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及微皱褶仍然相对较少。结论NGF通过改善伤口愈合的微环境,抑制角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调节伤口愈合,从而促进PTK后角膜透明度的恢复。[眼科新进展2007;27(2):110-112]  相似文献   
66.
孔宇  袁军  王卫群  孔令训 《山东医药》2007,47(17):25-25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现对1998年1月~2004年12月68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86眼)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患者,男29例,女39例;年龄8~72岁,平均58岁。单眼50例,双眼18例;右眼56例,左眼34例。浅前房发生时裂隙灯下Speath分级为Ⅰ级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随机收集66例(66眼)高度近视,观察其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暗环境下低频段(3 c/d)、中频段(6、12 c/d)和高频段(18 c/d)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下降.术后6个月,低频段对比敏感度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中和高频段对比敏感度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和术后1、3与6个月有眩光时对比敏感度均较无眩光时对比敏感度低.结论 高度近视LASIK术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下降,术后6个月仅低频段对比敏感度恢复至术前水平.眩光对对比敏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采用Sirius角膜地形图联合裂隙灯水平光束标记法进行散光术前标记的效果分析,并应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分析散光矫正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92例(92眼)行中心孔后房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患者术前标记先采用裂隙灯水平光束法进行初次标记,再使用Sirius角膜地形图的量角器功能对标记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并矫正,标记完成后进行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收集患者屈光数据指标,包括球镜度、柱镜度、散光轴向、等效球镜(SE)、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散光数据包括术后3个月目标矫正散光矢量(TIA)、手术矫正散光矢量(SIA)、差异矢量(DV)、算术误差(EM)和角度误差(EA)等,这些指标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时,患者术眼的球镜、柱镜、SE、安全性指数(术后3个月BCVA/术前BCVA)和有效性指数(术后3个月UCVA/术前BCVA)分别为(0.17±0.32)D、(-0.29±0.34)D、(0.03±0.37)D、1.06±0.12和1.05±0.13。矢量分析指标:术后3个月患者TIA、SIA、DV、EM和EA分别为1.33 D×5°、1.19 D×4°、0.16 D×15°、(-0.11±0.29)D和-1.26°±8.63°,其中16眼(17.4%)的EA为0°,46眼(50.0%)的EA在5°内,84眼(91.3%)的EA在15°之内。矫正指数为0.92±0.25,成功指数为0.31±0.21。结论 Sirius角膜地形图联合裂隙灯水平光束标记法是辅助TICL植入术矫正散光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双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8天,右眼畏光、流泪、磨涩3天伴眼痛1天就诊。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2,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中央着色(融  相似文献   
70.
小儿先天性青光眼手术的麻醉处理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青光眼手术的麻醉处理41例陈美兰,王卫群,行良武我们于1987~1993年对先天性青光眼89例住院患者,随机抽样41例81眼,在氯胺酮麻醉后观察眼压变化并施行抗青光眼术。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最大11岁,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