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9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71.
背景:细胞周期分析已证实,90%以上的干细胞处于G0静止状态,因此采用不含任何生长因子和其他相关营养添加剂的血清剥夺培养基更适合筛选分离肿瘤干细胞.目的:应用血清剥夺法培养胶质瘤U87细胞,并筛选鉴定该细胞系中的胶质瘤干细胞.方法:将U87细胞培养在只含有DMEM和L-谷氨酰胺的培养基中培养6 d,筛选出胶质瘤干细胞,接着更换为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观察细胞肿瘤球的形成过程;将肿瘤球接种于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在体外的分化特点;免疫荧光鉴定血清剥夺后尚存的细胞、增殖形成的肿瘤球细胞和分化细胞.结果与结论:应用血清剥夺的方法成功地筛选出了表达CD133的肿瘤干细胞,并能增殖形成肿瘤球;肿瘤球可多向分化,子代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说明U87细胞系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胶质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37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在颅脑恶性星形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恶性星形细胞瘤患者14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DTI检查、增强扫描及1H-MRS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定义肿瘤实质区为最高Cho/Cr和Cho/NAA比值、异常强化、T2WI信号异常区;定义瘤体边缘为Cho/Cr和Cho/NAA比值异常、无强化、T2WI信号异常区;定义瘤周水肿区为正常MRS表现、无强化、T2WI信号异常区;定义正常白质区为正常MRS表现、无强化、T2WI信号正常区(肿瘤同侧或对侧);分别测量上述区域的FA1—4值、ADC1—4值,分析比较上述4个区FA值、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肿瘤实质区、瘤体边缘、瘤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平均FA值为FA1:0.1822±0.0583,FA2:0.2947±0.0786,FA3:0.1769±0.0942,FA4:0.6668±0.0817。肿瘤实质区、瘤体边缘、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自质区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瘤体边缘与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ADC值为ADC1:11.132±4.101,ADC2:11.175±2.983,ADCB:14.939±2.857,ADCA:7.265±0.914(单位10^-3mm^2/s)。瘤体实质部、肿瘤边缘及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白质区ADC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瘤体实质部、肿瘤边缘与瘤周水肿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而瘤体实质部与肿瘤边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A值和ADC值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浸润范围的划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73.
目的:对比分析胶质瘤相毗邻皮质脊髓束纤维束成像与患者的临床体征,探究皮质脊髓束纤维束成像的精确性。方法:2006年8月~2008年9月,16例脑深部占位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常规磁共振序列及DTI序列扫描。在FA图上,以一侧大脑脚为种子兴趣区(ROI)以及同侧的内囊后肢为第二兴趣区,FA阈值设置为0.2,采用连续追踪法对双侧的大脑皮质脊髓束进行重建,分析其走行及完整性,对患侧皮质脊髓束的状态进行评估,并与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大脑胶质瘤相毗邻皮质脊髓束的纤维束成像分析发现:皮质脊髓束仅有移位的3例;受浸润9例;完全破坏4例。皮质脊髓束移位3例,患者对侧肢体肌力均正常或者轻度的下降。皮质脊髓束受浸润9例,其中对侧上肢轻度偏瘫2例,中度偏瘫4例,重度偏瘫3例;对侧下肢轻度偏瘫4例,中度偏瘫3例,重度偏瘫2例。皮质脊髓束破坏4例,对侧上下肢肌力均重度偏瘫。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出皮质脊髓束状态的改变,可用于临床手术计划系统的制定。  相似文献   
374.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来源的外泌体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和分离人胶质瘤U87细胞系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GSCs),对培养的肿瘤球细胞及其诱导分化的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然后提取胶质瘤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GSCs-exo),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GSCsexo (20μg/ml、40μg/ml、60μg/ml)处理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在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GSCs-exo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GSCs-exo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肿瘤球细胞培养状态下呈悬浮生长,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法证明培养的肿瘤球细胞中特异性表达CD133和Nestin,其诱导分化的细胞染色可见GFAP和Neun表达阳性。随着GSCs-exo浓度的升高,促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增强,迁移能力也大大提高(P 0. 05)。结论在胶质瘤微环境中,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GSCs-exo可能是胶质瘤血管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75.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cell,NSC)的发现和分离成功 ,脑组织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这对“神经组织损伤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NSC就是神经系统自我修复的细胞学基础 ,NSC的生物学特性 ,分离和增殖、分化及其调控 ,已成为神经组织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焦点 ,动物实验研究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一、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的概念1 992年Reynolds等[1] 从胚胎鼠脑的纹状体区 ,首次分离出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且具有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 ,这些细胞群具有干细胞…  相似文献   
376.
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 stem cells,BTSCs)发现以来,BTSCs的来源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TSCs起源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sells,NSCs)的基因突变 [1],而最新提出的干细胞壁龛(niche)学说认为壁龛作为十细胞生存的微环境,通过与干细胞之间的直接和(或)间接作用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377.
下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外科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32例成人尸体上进行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观测了右肾上腺静脉、左膈下静脉、主肝静脉的长度、横径、注入角度和部位及主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和下腔静脉各段长度。结果表明,术中阻断肝上膈下下腔静脉,有84.4%的人可经腹部切口完成,另15.6%者可能需开胸在心包内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下阻断,有87.5%可在网膜孔后分离阻断,12.5%需行下腔静脉肝后段分离阻断。在游离肝右叶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  相似文献   
378.
牛朝诗 《现代养生》2014,(16):19-20
李女士今年45岁,去年因突发头痛昏迷,在一家医院检查发现为自发性脑室出血,并进行了手术治疗。半年来,李女士常出现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生活。患者来到安徽省立医院求治,经过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李女士被诊断为烟雾病。烟雾病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头晕、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烟雾病的本质是脑缺血。缺血、缺氧导致颅内新生许多微小血管,检查时会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呈现出烟雾状改变,故得此名。这些烟雾状血管壁很薄,易引起脑出血,严重者  相似文献   
379.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病人体内血清皮质醇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140例颅脑损伤病人(轻型26例、中型34例、重型64例和特重型16例)在伤后1 d、2 d、3 d、5 d、7 d和14 d早上7:00连续测定血清皮质醇,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颅脑损伤病人血清皮质醇的变化规律。结果血清皮质醇水平出现波动的病例数在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和特重型分别为1例(3.9%)、23例(67.7%)、48例(75.0%)和12例(75.0%)。各组皮质醇波动幅度,在伤后3 d内差别较大,而3 d后基本降至正常范围。病人伤后血清皮质醇下降者预后差,伤后血清皮质醇上升者和正常范围内波动者预后较好。结论颅脑损伤病人伤后血清皮质醇变化与颅脑创伤程度以及病人年龄呈正相关,伤后血清皮质醇下降者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380.
目的总结单侧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前窝大型脑膜瘤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颅前窝大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大小为6.0~6.6 cm,均行单侧额底入路显微切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13例,Ⅱ级切除7例,Ⅲ级切除2例。结论单侧额底入路有利于颅前窝大型脑膜瘤的充分暴露和手术切除,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脑组织损伤,同时有利于神经血管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