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5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70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572篇
内科学   476篇
皮肤病学   114篇
神经病学   106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375篇
综合类   1199篇
预防医学   388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341篇
  3篇
中国医学   569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十堰市太和医院治疗的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腕踝针法)和观察组(n=43,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和偏身肢体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赛涩、口舌歪斜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偏身肢体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采用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偏身感觉障碍,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2.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11月 ,我院对 3例急性心包炎患者行胸膜外心包部分切除术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摘要 :例 1,男 ,2 4岁。因高热、心紧、气促 5天 ,于 1998年 11月 2日入院。查体 :T4 0 .1℃ ,P36次 /分 ,BP14/ 9k Pa。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音遥远 ,律齐 ,肝肋下3cm,剑下 4 cm。X线胸片和 B超提示心包腔积液。心包穿刺液培养为金色葡萄球菌生长。临床诊断为金色葡萄菌性心包炎 ,根据药敏试验用苯唑青霉素和洁霉素等抗感染并行心包穿刺抽液 3次。后 2次抽不出脓液 ,体温波动在 38.5℃~ 39℃之间 ,估计心包腔内…  相似文献   
83.
3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菌检测及复合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致病菌及复合药敏试验规律,探索治疗方法.方法对300例无菌采集的前列腺液(EPS)标本同时接种需氧菌,厌氧菌、L型菌培养基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表皮葡萄球菌(58.3%)、丙酸杆菌(29.3%)为CP致病的两大优势菌;二者在致病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表皮葡萄菌随年龄增大而感染率降低,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L型菌是疾病复发、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治疗首选利福平、氟哌酸而青霉素、洁霉素几乎是无效的.结论多种形式的细菌检测和复合药敏试验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尚无他法替代.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预处理(IP)、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介导的生物素平移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结果I/R组细胞凋亡率(43.37±4.82%)高,IP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24.53±2.95%),但较I/R组明显降低(P<0.001).IP组心肌梗死范围较I/R组明显减小.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细胞凋亡,IP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P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可能与其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5.
潘斌  冯献斌  许朝山  唐爽 《华夏医学》2001,14(4):512-513
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易致放射性龋、口腔干燥等并发症。笔者用液氮冷敷腮腺区 ,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放疗前后唾液量、患者口干症状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放疗科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7月放疗的鼻咽癌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2 0例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2 0~ 85岁 ;对照组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2 0~ 86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别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治疗组与对照组布野方法和分次剂量、总剂量相同。1.2 材料及方法 治疗组以液氮为冷源 ,用自制的液氮喷射器…  相似文献   
86.
医学微生物学个论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医学微学物个论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直观教学,加强理论与临床联系,比较异同点,前后联系,以问题为主线,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自配含漱液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比较自配含漱液与常规含漱液对放射性口腔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对照组有效率为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配含漱液能降低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连续放疗.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血清中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的变化及氟伐他丁的作用. 方法 1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行右髂动脉球囊导管内膜剥脱术.6只予氟伐他丁8 mg·kg-1·d-1灌胃治疗,余6只作对照,术前、术后3 h及3天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ET、TXA2和PGI2浓度. 结果兔髂动脉损伤后血清ET即明显增加,氟伐他丁治疗显著抑制血管损伤后ET水平的升高;血管急性损伤后,血清中TXA2浓度明显增加,PGI2水平则显著下降,氟伐他丁治疗在明显提高血清PGI2水平的同时,抑制了TXA2的升高. 结论氟伐他丁抑制血清ET和TXA2的升高、促进PGI2的生成,可能减轻血管损伤后血栓形成和内膜肥厚.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IPT)对内膜剥脱术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金钢砂磨针磨除内膜的方法建立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用随机数表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比Ⅱ组),每组8只。Ⅰ组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对照组;Ⅱ组为采用金刚砂磨针磨除内膜后,行IPT;取对侧颈动脉作为自身对照。术后即刻及2周应用超声诊断仪评价血管狭窄程度。2周后,取两侧颈动脉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评价内膜增生情况。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周后,Ⅱ组腔管比(内腔面积/总面积)低于Ⅰ组[(40.57±2.40)%比(52.79±2.01)%,t=8.387,P<0.01],新生内膜区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Ⅰ组(0.134±0.020比0.110±0.011,t=2.621,P<0.05),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低于Ⅰ组[(111.300±21.380)cm/s比(168.700±13.640)cm/s,t=4.222,P<0.01],管腔直径高于Ⅰ组(0.852±0.152)mm比(1.167±0.213)mm,t=2.52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T能够抑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内膜增生,可能与血小板黏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新型冠状病毒M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与M真核质粒免疫效果相比较,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将酶切鉴定正确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MAT-9s-M转化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M蛋白并进行鉴定。M蛋白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浓缩后免疫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将M真核重组质粒转化至DH5α,碱裂解法大量抽提质粒后免疫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检测2种抗血清的抗体效价,采用Western blot检测2种抗血清与M蛋白的反应性。结果PMAT-9s-M转化BL21后表达70 ku的His-MBP-M融合蛋白,且该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纯化后免疫大白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与真核重组质粒免疫制备的抗血清抗体效价均达1︰16000,且2种抗血清均与凝血酶切M蛋白有良好反应性。结论原核表达的M蛋白免疫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效价高,且重组M蛋白制备简便、经济高效,为新冠病毒感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