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中P504S、E-Cadher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检测45例前列腺腺泡腺癌、6例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及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504S、E-Cadher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504S蛋白阳性率前列腺癌组(84.4%)明显高于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50.0%)和前列腺增生组(0%)(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率前列腺癌组(42.2%)和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33.3%)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100%)(P<0.05);bcl-2蛋白阳性率前列腺癌组(60.0%)明显高于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16.7%)和前列腺增生组(20.0%)(P<0.05)。前列腺癌Gleason 8~10分组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率(31.8%)明显低于2~4分组(83.3%)(P<0.05);8~10分组bcl-2蛋白的表达率(68.2%)明显高于2~4分组(33.3%)(P<0.05)。前列腺癌Gleason8~10分组(18.2%)和5~7分组(17.6%)E-Cadherin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2~4分组(83.3%)(P<0.05)。前列腺癌组P504S蛋白阳性同时E-Cadherin蛋白阴性的比率(51.1%)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0%)(P<0.05);前列腺癌组P504S蛋白阳性同时bcl-2阳性的比率(57.8%)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0%)(P<0.05)。结论 P504S高表达、bcl-2高表达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联合检测P504S和E–Cadherin,P504S和bcl-2的表达,可以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因子(EGR-1)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物早期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O组),小体积肝移植物组(30%供肝组),全肝移植物组(100%供肝组)。采用两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模型,比较再灌注24 h内3组肝功能指标变化、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移植物内EGR-1和内皮素-1(ET-1)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AST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1),而100%供肝组AST水平低于30%供肝组,其中6,24 h时点上,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检查显示24 h 30%供肝的肝窦明显扩张,肝窦内衬细胞崩解、分离。假手术组未见EGR-1和ET-1表达,30%供肝组EGR-1和ET-1表达明显强于100%供肝组。结论小体积肝移植物早期损伤与EGR-1高表达及受其调控的ET-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FBXO11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CCRCC患者肿瘤及35例癌旁组织FBXO11蛋白的表达,分析FBXO1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FBXO11蛋白表达进行COX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影响CCRC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FBXO1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CCRCC中为4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5.7%(P<0.05)。FBXO1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无静脉内癌栓组明显低于有静脉内癌栓组(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高组织学分级、伴有远处转移和高表达FBXO11蛋白是CCRCC患者OS缩短的危险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表达FBXO11蛋白是CCRCC患者OS缩短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FBXO1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CCRCC进展快及患者生存时间短密切相关,检测FBXO11蛋白对CCRCC患者的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肪样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8岁。临床表现为左手无名指及小指麻木、活动不利。MRI显示右顶叶占位性病变,伴囊性变,实性区域明显强化。立体定向下行右顶叶肿瘤全切除术。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呈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形态,散在一些胞质丰富、核仁明显的神经元样细胞;以脂肪空泡形成为特征,形似成熟的脂肪细胞,呈灶状相互融合,似微囊性变。肿瘤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WT-1蛋白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以及神经元标志物突触素、微管相关蛋白.2、神经微丝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CD34,不表达异柠檬酸脱氢酶1,P53蛋白呈弱阳性(5%),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术后随访2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脂肪样星形细胞瘤为临床少见肿瘤,组织病理学呈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形态,伴显著脂肪样细胞分化,亦可伴神经元样分化。明确诊断需结合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同时应注意与其他伴脂肪样细胞分化或黄色瘤样变的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富于脂质癌(lipid-rich carcinoma, LRC)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总结2例乳腺LRC的病理形态和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8岁和74岁。临床表现为乳腺实质内单发的无痛性肿块,均行乳腺改良根治切除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AB-PAS法鉴别诊断。结果 巨检示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灰白色,质地硬脆。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和片状生长,癌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宽大呈空泡状和泡沫状,部分嗜酸性,细胞核圆形和卵圆形,核分裂像多见。导管内癌显示有异型性的泡沫样上皮细胞充满导管或取代单层的导管上皮。免疫表型上,2例肿瘤癌细胞ER、PR、HER-2、GCDFP-15、P53及S-100蛋白均阴性,Ki-67蛋白增殖指数均为30%,1例肿瘤细胞CK5/6阴性,另1例CK5/6部分阳性。AB-PAS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均阴性。患者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后进行了放疗和化疗,生存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40个月。结论 乳腺LRC恶性度高,患者预后较差。熟悉其病理特征和分子特点,避免误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漏误诊原因,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声像图表现,对照手术病理.结果 急性阑尾炎93例,超声确诊84例,漏诊7例,误诊2例,超声诊断敏感度90.3%、特异性90.0%、准确性90.3%、漏诊率7.5%、误诊率2.2%.非急性阑尾炎10例,超声确诊9例,误诊1例,超声鉴别诊断准确率90.0% (9/10).结论 急性阑尾炎超声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密切结合临床拓宽超声检查思路是减少漏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藤碱、环孢素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移植模型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正常组:8只Wistar,为空白对照。建立SD-WistarOLT模型,分为4组,每组8只SD-Wistar OLT大鼠。对照组、CsA组、SIN组、亚剂量CsA+SIN组。检测血浆IL-2、IL-10含量,肝内TGF-β1表达,肾脏TGF-β1mRNA表达,肝脏内淋巴细胞的凋亡,肝脏的病理损害。结果:SIN+CsA组抑制IL-2及促进TGF-β表达弱于CsA组,促进IL-10分泌强于CsA组,同时促进了肝内淋巴细胞的凋亡,减轻了肝脏的病理损害。结论:SIN能够减轻肝脏移植后的肝脏损害;与CsA联合作用减少CsA的用量,防止肾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小 RNA-7(miRNA-7)过表达对食管癌细胞 TE-1 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 Lipofectmin 2000 法向食管癌细胞株 TE-1 转染组瞬时转染 miRNA-7 mimic , 向转染对照组瞬时转染 mimic Negative Control, 通过 RT-PCR 检测以上 2 组及空白对照组的 miRNA-7 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 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转染组与转染对照组总 EGFR 及细胞浆、 细胞核内的 EGFR 蛋白表达。CCK-8 检测转染组与转染对照组 TE-1 的顺铂半数抑制浓度 (IC50)。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组与转染对照组 EGFR 的表达。结果 转染组较转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的 miRNA-7 表达显著增高, EGFR mRNA 表达下降(均 P< 0.001); 转染组较转染对照组总 EGFR 降低, 核内 EGFR 增高(均 P<0.01), 胞浆 EGFR 表达降低(P<0.05); CCK-8 结果显示, TE-1 中 miRNA-7 过表达后顺铂(48 h) IC50较转染对照组增高(P<0.01); 免疫荧光示转染组较转染对照组核内 EGFR 增高且胞膜与胞浆 EGFR 表达减少。结论 食管癌细胞 TE-1 中 miRNA-7 过表达可通过 EGFR 核转位增多使顺铂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浸润性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对2例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输尿管和膀胱微乳头型癌作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浸润性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的特殊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和条索状,位于透明间质空隙内,间质空隙无内皮衬覆.大部分细胞团极向反转,核偏向外侧缘,成"内外倒置"状,极似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该肿瘤表达CK7、CK20、CEA、EMA及E-cadherin.结论 浸润性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为高级别癌,易发生血管和淋巴道转移,预后差.其特殊的形态学变异和免疫组化特点,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胃癌发生过程中DNA修复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损伤直接逆转蛋白MGMT、同源重组修复蛋白XRCC2和XRCC3蛋白表达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及用于胃癌预警的可能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组)、癌旁黏膜上皮(癌旁组)与30例非肿瘤患者(正常组)胃黏膜上皮hMSH2、MGMT、XRCC2及XRCC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癌旁与正常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8%(43/56)、33.9%(19/56)与33.3%(10/30),胃癌组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P<0.05).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8%(15/56)、32.1% (18/56)与73.3%(22/30),胃癌组和癌旁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XRCC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1%(18/56)、3.6% (2/56)与0%(0/30),胃癌组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P<0.05);XRCC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43/56)、35.7% (20/56)与36.7%(11/30),胃癌组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P<0.05).粘液癌、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癌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10/16)、76.9%(20/26)与85.7%(12/14); MGMT分别为12.5%(2/16)、34.6%(9/26)与28.6%(4/14);XRCC2分别为18.8%(3/16)、42.3%(11/26)与 28.5%(4/14);XRCC3分别为56.3%(9/16)、84.6%(22/26)与85.7%(12/14),这些蛋白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MSH2阳性组和阴性组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9%(15/43)和 0%(0/13),两种蛋白表达明显正相关(r=0.333,P<0.05).[结论]hMSH2、MGMT、XRCC2及XRCC3蛋白的异常表达说明胃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DNA损伤.检测它们的表达会有助于诊断和预警胃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