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我院应用思密达、妈咪爱治疗腹泻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92年 2月~ 9月 ,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病例 ,共 5 2 7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2 75例 ,对照组 2 5 2例。年龄在 4个月~ 2岁 ,男妇比例无意义。2 诊断依据2 .1 轻型腹泻主要表现 多由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 ,大便每日在 10次以下 ,多为黄色水样稀便或蛋花汤样 ,有奶瓣 ,酸臭味 ,偶有恶心、呕吐 ,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2 .2 重型腹泻主要表现2 .2 .1 多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或人类轮状病毒感染所致 ,腹泻频繁 ,每日大便多在 10次以上 ,水样便或蛋花…  相似文献   
72.
洪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234-235
目的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降温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6例患儿进行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结果11例出现惊厥,通过护理降温,病情得以控制,未造成脑损伤。结论及时采取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加强预防是上感患儿避免惊厥和脑损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3.
Chemey  DZ  Sochett  EB  Miller  JA  夏丽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2):1987-1988
背景:糖尿病可降低女性性别一介导的防止肾脏疾病进展的保护功能,但其机制不明。性别对糖尿病患者肾脏高滤过阶段的影响未见研究报告。因此,我们选取无并发症的1型糖尿病青年患者,研究肾脏对高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反应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4.
Nguyen  TQ  Tamow  L  Andersen  S  赵光本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2):1988-1988
目的:在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各种纤维化疾病中,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升高。近来,有文献报道,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排泄(U—CTGF)显著升高。然而,这些研究的样本量太小而不能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大样本的横向研究,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U—CTGF的变化。  相似文献   
75.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也称海绵窦血栓栓塞或海绵窦血栓形成,是海绵窦及其周围静脉的化脓性感染。多系头面部疖肿处理不当而发生,常伴有败血症和脑膜炎,易误诊为眼眶蜂窝织炎。中医习称该病为疔疮走癀,如《疮疡经验全书》说:“疔疮初生时,红软温和,忽然顶陷,谓之癀走,此症危矣。”《外科启玄》说:“鼻疔,寒热交作,毒气攻心,头面肿大,呕吐昏迷,十难救一。”  相似文献   
76.
动脉血栓形成中 ,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 ,血小板免疫学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报道 ,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在血小板活化和释放过程中随着α -颗粒膜与血小板浆膜的融合暴露在血小板表面 ,成为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特异标志[1] 。因此 ,测定血浆内GMP-14 0的浓度变化 ,对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文观察了 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GMP -14 0的浓度 ,并与健康组、脑出血组对照研究 ,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时GMP-14 0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急…  相似文献   
77.
肌肉颤搐为神经系统在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方面均具有独特性的神经肌肉病 ,但在临床上比较罕见 ,人们对其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将我科收治的 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在 13例患者中 ,男 4例 ,女 9例 ,发病年龄为16~ 67岁 ,平均 3 9岁。 3例发病前有劳累病史 ,3例发病前有精神应激病史 ,1例有结核病史 ,但均无神经肌肉病及类似的家族史。1 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 :8例双下肢腓肠肌呈波动性和虫蠕状运动 ,3例为上肢肱二头肌呈波动性和虫蠕状运动 ,1例为股四头肌呈波动性和虫蠕状…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长QT13 (LQT13)家系临床表现、心电学特点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入选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个LQT13家系,4代人,共有家族成员49例.家族调查包括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采集44例血样,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确定基因诊断.进一步采集基因诊断阳性的患者和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数字化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比较两组心电参数的改变.结果 家系研究示7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基因诊断9例阳性,包括7例临床确诊病例和2例疑似病例,女6例,男3例.基因突变为KIR3.4基因Gly387Arg突变.校正QT间期(QTc):440~490 (454±22) ms.女性患者QT间期偏长,好发晕厥,悲伤易诱发晕厥,有时在夜间发作.QT间期450~460ms的患者没有或者只有1次晕厥发生.该家系患者的晕厥首发均在20岁以后,在20~50岁期间晕厥发作频繁,50岁以后几乎不再发作.2例植入起搏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QT13患者QT间期延长主要表现在Q波与T波波峰间期(QTp)的延长.T波波峰到T波终点之间的间期(TpTe)没有改变.T波形状的评分(MCS)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波起始部分的面积增加,T波幅度没有改变.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发现,LQT13患者低频成份和高频成份比值(LF/HF)比正常对照组降低.结论 KIR3.4基因Gly387Arg突变引起LQT13.该LQT13家系女性患者多见,首发晕厥发生在成年以后,QT间期轻度延长,主要表现在T波起始部分的延长.临床结果相对良性,没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随访9年没有患者猝死.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与分析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希望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也希望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护理体系。方法2018年9月到2020年5月选择在本院完成手术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8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14d,记录与评定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餐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4d的腹腔脓肿、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理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艾溴利平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终浓度为33.3 mmol/L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2细胞株高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艾溴利平组,噻唑蓝法评价内皮细胞活力;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1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vWF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素1、vWF 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内皮素1、vWF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高糖显著降低内皮细胞活力,增加内皮素1、vWF表达。艾溴利平能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内皮功能障碍。低浓度艾溴利平(2、4、8μmol/L)短时间(6、12、24 h)提高细胞活力,降低内皮素1、vWF表达(P<0.01)。结论艾溴利平能抑制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可能与vWF、内皮素1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