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文拉法辛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82例,分为文拉法辛组(40例)和米氮平组(42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和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有所不同。结论:文拉法辛和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同是起效快、安全性高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02.
对老年痴呆干预方案构建中的相关理论及应用进行综述,为老年痴呆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相关理论在痴呆护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BDNF 270C/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易感性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DSM-Ⅳ和CCMD-3诊断标准的汉族275例抑郁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文拉法辛治疗组和帕罗西汀治疗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02例作为对照。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抑郁症患者在基线、治疗后1、2、4及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和减分率来衡量疗效;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抽取静脉血(对照组在体检时),采用PCR- RFLP分析技术测定BDNF 270C/T基因多态性。结果文拉法辛治疗组与帕罗西汀治疗组6周末治疗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拉法辛治疗组6周末痊愈者和非痊愈者BDNF 270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痊愈组BDNF 270C/C频率较健康对照组低,C/T的频率高,等位基因C的频率低,T的频率高;帕罗西汀治疗组6周末痊愈者和非痊愈者BDNF 270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痊愈组BDNF 270C/C的频率较健康对照组高,C/T的频率低,等位基因C的频率高,T的频率低。文拉法辛治疗组和帕罗西汀治疗组疗效差异和BDNF 270C/T基因多态性均无关联。结论 BDNF 270C/T并非抑郁症的易感基因,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的6周疗效和BDNF 270C/T、多态性均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奥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指数、瘦素及生长激素刺激肽的变化。方法:共99例门诊或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选用奥氮平或阿立哌唑治疗,均单一用药。分别于治疗前、4周末、8周末及24周末测定体重指数,并进行瘦素和生长激素刺激肽测定,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变化及疗效。结果:经奥氮平或阿立哌唑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且这种变化在治疗初期(4周末)即已显现,并持续至24周末。治疗后生长激素刺激肽与治疗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仅在阿立哌唑组观察到(r=-0.291,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或阿立哌唑治疗,持续存在不同程度的瘦素水平升高;奥氮平组体重指数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较显著,而阿立哌唑组则与生长激素刺激肽水平的相关性较显著;阿立哌唑对体重指数的影响可能通过生长激素刺激肽的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构建适用于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路径表。方法成立临床路径小组,在文献回顾、病历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临床路径初步框架,结合专家意见及临床实际调查,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惊恐障碍临床路径表。结果确定临床路径表的框架、诊疗计划项目、常规医嘱项目、非医嘱项目和标准住院时间,最终设计出以标准住院时间为21d的惊恐障碍临床路径表。结论通过循证的方法构建的惊恐障碍临床路径表,能指导惊恐障碍患者的诊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7.
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特征研究1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及变化特点.方法:以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MCI组)31例、正常老年人(NC组)31名为研究对象,观察基线、12个月时老年抑郁量表(GD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 task)、连线测验A、B(TMT-A、TMT-B)结果;基线时检测载脂蛋白E(ApoE)4基因型,分析ApoEε4基因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MCI组12个月时MMSE(25.29±1.58)分较基线(26.13±0.89)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时MCI组与NC组比较,顺背分别为(6.42±1.21)个、(8.35±1.02)个,倒背分别为(4.16±1.00)个、(6.68±1.19)个,总数分别为(10.58±1.52)个、(15.03±1.6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时MCI组和NC组比较,顺背分别为(6.10±0.87)个、(8.23±0.96)个,倒背分别为(4.00±0.93)个、(6.55±1.21)个,总数分别为(10.10±1.25)个、(14.77±1.5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时MCI组与NC组比较,TMT-A分别为(76.71±16.57)秒、(54.42±16.00)秒,TMT-B分别为(197.84±50.03)秒、(85.32±27.19)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时MCI组与NC组比较,TMT-A(78.32±11.67)秒、TMT-B(211.71±38.64)秒,TMT-A(52.00±15.26)秒、TMT-B(81.94±21.10)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I组和NC组间携带基因ApoEε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广度测验、连线测验能较好地区分MCI 和NC,可能对AD的早期诊断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首发抑郁症伴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符合ICD-10中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并伴躯体疼痛的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度洛西汀组和文拉法辛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疗程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度洛西汀组总有效率为72.5%,文拉法辛组总有效率为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度洛西汀组治疗第1周末HAMD、VAS分值低于文拉法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度洛西汀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文拉法辛组(P<0.05)。结论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首发抑郁症伴疼痛的患者均有效,度洛西汀组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对老年患者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惊恐障碍(PD)血脂、血糖与脑血流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30例PD为研究组,GAD30例及GAD合并PD30例、正常人22例为三组对照组(GAD组、GAD+PD组、NC组)。所有样本均检测血脂(TG、TC、HDL、LDL)、血糖(GLU)及脑血流量。比较PD组与GAD+PD组、GAD组、NC组间的差别,并对PD组有关指标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TC浓度PD组较NC组高;TC浓度与HDL及年龄正相关。脑血流测定,PD组左侧大脑中动脉收缩峰、右侧大脑中动脉收缩峰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峰较NC组低(P<0.05),右侧椎动脉收缩峰较GAD组及NC组低。左侧大脑中动脉收缩峰除受其它大脑动脉影响外与TC呈正相关,年龄及女性呈负相关;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峰除受其它大脑动脉影响外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椎动脉收缩峰除受其它大脑动脉影响外与女性呈正相关,与TC、LDL呈负相关。结论PD患者存在着血脂及脑血流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0.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07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对照的方法分别以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8周末评价疗效,同时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安全性评估,在第1、2、4、6、8周末及需要时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躁狂症状。结果拉莫三嗪组和丙戊酸钠组比较,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5.5%和51.9%,治疗第6周和第8周末HAMD总分和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发生率低。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优于丙戊酸钠,且前者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