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24对肺癌细胞A549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Real-time PCR实验检测肺腺癌细胞系A549及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中miR-24的表达情况。转染miR-24抑制序列(miR-24 inhibitor)下调A549/DDP细胞中的miR-24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细胞色素C(Cyt 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P53的蛋白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及验证miR-24可能的靶基因。结果:耐药细胞株A549/DDP中miR-2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549细胞(P0.05)。miR-24 inhibitor可诱导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的凋亡,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此外还可下调Bcl-2/Bax比值,同时上调P53、p-ERK、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及Cyt C的蛋白水平。而应用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可部分恢复miR-24 inhibitor转染的细胞活力。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53是miR-24的可能作用靶点基因,在A549/DDP细胞中共转染miR-24 inhibitor和P53 siRNA可部分逆转miR-24 inhibitor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论:下调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中miR-24的表达可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靶向p53基因同时激活ERK/P53信号通路后促进细胞经线粒体途径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体外冲击波用于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进行体外冲击波冲击腰脊神经后支损伤部位和电脑中频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近期作用显著,治疗组治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是腰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确定经直肠超声探查男性远端生殖道正常超声解剖图像及不育人群中异常图像的发生率。 研究对象为30例正常生育男性自愿者和150例不育患者。对照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不育组,两组过去有前列腺炎、血精、或经尿道器械检查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直肠指检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分析组合式外固定架和解剖钢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其中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组合式外固定架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71~103岁;骨折按Evans分型,I型3例,Ⅱ型5例,Ⅲ型6例,Ⅳ型5例。解剖钢板治疗(解剖钢板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73~97岁;骨折分型,I型5例,Ⅱ型4例,Ⅲ型10例,Ⅳ型2例,V型2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6个月。组合式外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29.368±3.2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526±5.243)ml,住院时间平均(4.368±1.165)d,下地负重时间平均(14.526±1.867)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632±2.798)周;而解剖钢板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8.987±8.600)min,(256.090±30.112)ml,(13.783±1.976)d,(11.391±1.644)周,(11.391±2.327)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组合式外固定架组平均(86.368±3.640)分,而解剖钢板组(86.435±4.19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与解剖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组合式外固定架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更适合于身体条件较差而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樊涛  伍亚魁  龚海院 《九江医学》2013,(1):44-46,53
本文研究了部分投资风险模型的最优投资问题,保险公司盈余由两个扩散过程组成,其盈余投入到金融市场,一部分投入到风险市场股票市场,一部分投入到无风险市场证劵市场,本文通过相应的HJB方程,并用Laplace变化求出最优通解.  相似文献   
16.
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白介素-1beta(IL-1β)和白介素-18(IL-l8)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每组42只。脊髓损伤组应用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做全椎板切除。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1、IL-1β及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阳性细胞有少量表达,而脊髓损伤组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Caspase-1及IL-18在脊髓损伤后3d表达达到峰值,而IL-1β于损伤后6h表达达到高峰。结论 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SCI后的继发性损伤,并且可能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主要损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分子特征表明,在癌细胞中往往存在多个不同的信号通路同时上调或下调. WNT信号通路或酪氨酸激酶依赖的信号转导的过度激活或激活不足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 加强对WNT信号通路和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之间交联性的理解将有利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有可能为治疗癌症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本文就WNT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及其之间的交联、WNT信号通路和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关系和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P-JAK2(磷酸化Janus激酶2)、P-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以及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体重225 ~ 275g,分为对照组(n=30)、脊髓损伤组(n=30)和AG-490(JAK2酶抑制剂)+脊髓损伤组(n=30),随机分到4h、12h、24h、72h和168h各个亚组(n=6).应用Allen's重物坠落法并加改良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在相应时间点处死,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JAK2、P-STAT3、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ASCI模型并获得满意脊髓组织标本.HE染色示脊髓组织损伤严重阶段出现在ASCI后72h,而不是损伤即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P-JAK2、P-STAT3、Caspase-3阳性细胞较少,在脊髓损伤组各个时间点P-JAK2、P-STAT3、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JAK2、P-STAT3在脊髓损伤后4h迅速上升,12h达峰值,而后逐渐下降,168h仍有表达.Caspase-3在脊髓损伤后4h迅速上升,72h达峰值,而后下降.AG-490+脊髓损伤组P-JAK2、P-STAT3、Caspase-3的阳性表达低于脊髓损伤组(P<0.01),但峰值不变.结论 ASCI可异常激活JAK2/STAT3信号转到通路,它可能对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细胞凋亡有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3岁。因“右乳肿物缓慢增大30年.近2月增大明显”就诊。查体:右侧乳房巨大(图1),左乳房正常大小。右乳腺体后方扪及一大小约35cm×8cm×25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与周围无粘连,活动,无压痛,双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右乳腺体后方为低回声.内见条索样回声.大小约32cm×6cm×24cm,界限欠清,  相似文献   
20.
乳腺髓样癌1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髓样癌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9例乳腺髓样癌临床资料.结果:19例中腋淋巴结阳性率21.1%(4/19),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阳性率(ER+)、孕激素受体阳性率(PR+)和HER-2的表达率分别为26.3%、21.1%和31.6%.全组进行手术和辅助化疗,其中9例服用三苯氧胺,2例腋窝淋巴结阳性>3者行局部放疗.Ⅱa期13例,Ⅱb期3例,Ⅰ期、Ⅲa期和Ⅲc期各1例.随访2-5.5年,除1例Ⅲc期患者在手术后3年发生肺和肝转移而死亡,1例Ⅲa期患者手术后3年发生骨转移外,其余患者术后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髓样癌属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加辅助性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而腋窝淋巴结阳性>3者有远处转移的可能,治疗上应更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