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CHF)治疗后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103例分为治疗组53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均用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共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BNP、ATⅡ、ET、NO与治疗前对比均下降(P<0.05),治疗后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LVEDV1、LVESV1、ASL及PSL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增高(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效的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活性因子的分泌、抑制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测定铁皮石斛饮料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µ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32∶68);流速:1.0 mL·min-1;进样体积:10 µL,柱温:40 ℃;检测波长:203 nm。结果 人参皂苷Rb1在1.012~5.06 µ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RSD为1.8%(n=6)。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铁皮石斛饮料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3.
24.
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几种治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用西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127例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西药3组分别用地高辛加双氢克尿噻或开搏通加心痛定或多巴酚丁胺。中西药结合3组分别在上述西药基础上用济生肾气丸加减。通过对各组的治疗结果分析,笔者认为:(1)CHF的治疗必须做到个体化用药,才能取得最佳疗效。(2)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降低病死率。(3)济生肾气丸能明显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其机理可能是使下降的β_1受体密度增高。  相似文献   
25.
<正>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遗传家族性疾病。常累及心肌并发心肌病。我们观察同一家族4例肌营养不良患者中2例并发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现报告如下,并参考有关文献略加讨论。病例摘要例一,男,34岁,住院号14077。自5~6岁开始四肢肌肉萎缩、无力、行走不便.至入院前一个月有心悸、气急、腹胀、尿少于1977年9月9日入院。家族史(见家系调查)。体检:T36℃,p80次/分,Bp110/80mmHg。面、唇、指端紫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底有湿罗音。心界扩大,心律不规则,心关部Ⅱ级收缩期杂音和Ⅱ级舒张期杂音,P_2>A_2。腹部膨隆,肝肋下2cm,质中,有触痛,肝颈返流征(+),脾未及,腹水征(+)。腰椎向左侧弯,翼状肩肿,四肢肌肉萎缩,以近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CHF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2周为一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用免疫荧光定量法快速测定BNP浓度,并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BNP浓度较治疗前下降,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治疗后BNP下降及心功能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BNP浓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单用常规剂量贝那普利与小剂量贝那普利和小剂量伊贝沙坦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降压幅度、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治疗组贝那普利 5mg /日加伊贝沙坦 75mg /日× 8wk ,对照组贝那普利 10mg /日× 8wk。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1、4、8wk各测血压一次 ,并与治疗前血压相比较求出血压下降幅度。治疗前及治疗后 4、8wk各测定一次血浆肾上腺素 (E )、去甲肾上腺素 (NE )、醛固酮 (ALD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肾素 (Renin )。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 ,治疗组第 8wk收缩压下降幅度为 2 4.5 3± 4.2 6mmHg ,舒张压的下降幅度为 13.12± 2 .74mmHg ;对照组第 8wk收缩压下降幅度为 13.91± 2 .6 9mmHg ,舒张压的下降幅度为 11.82± 2 .31mmHg (P <0 .0 5 )。治疗后 ,E、NE、ALD水平两组无差异 ,Renin、AngⅡ治疗组较对照组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 2 % ,对照组 14% (P <0 .0 1)。结论 :初步观察小剂量贝那普利和小剂量伊贝沙坦合用较常规剂量贝那普利能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对大鼠急性期脑出血的影响及应用时机.方法:实验采用立体定位仪大鼠尾状核胶原酶注射法造模.分假手术组、模型组、6、12、24、36小时治疗组,观察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检测各组脑出血大鼠血肿体积、水通道蛋白(AQP4)灰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12、24、36小时治疗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明显减轻,其中以12小时治疗组减轻最明显;而6小时治疗组有加重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可能.12、24、36小时治疗组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体积明显减小,尤以12小时治疗组效果最佳,而6小时治疗组有扩大血肿体积,继发出血的可能.12、24、36小时治疗组急性脑出血大鼠AQP4表达明显降低,尤以12小时治疗组降低最明显,而6小时治疗组有提高AQP4表达的可能.结论:过早应用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6小时)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大鼠有继发出血、扩大血肿的可能.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大鼠的最佳时机在脑出血后12小时.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在一定时间窗(12小时或以后)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有稳定血脑屏障,降低脑水肿程度及颅内压,使血肿变小的作用.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改善血脑屏障破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AQP4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
复方丹参滴丸对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及颈动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硬化一般最常见累及大中动脉血管,颈动脉硬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动脉硬化患者粥样斑块及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97例经B超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以复方丹参滴丸10粒,1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每晚1次,连续服用6个月;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片.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rouse积分、颈动脉血流参数: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血管阻力指数(RI),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结果:治疗前两组各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IMT、Crouse积分、RI、SV、DV分别为(0.81±0.13)mm和(0.93±0.10)mm、(1.82±1.48)mm和(3.15±2.84)mm、(74.7±5.1)%和(78.5±4.7)%、(0.81±0.27)m/s和(0.75±0.26)m/s、(0.19±0.07)m/s和(0.16±0.08)m/s,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P、OX-LDL分别为(17.6±8.9)mg/l和(20.1±11.8)mg/l、(618±343)μg/l和(981±351)μg/l,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逆转增厚的IMT,消退粥样斑块,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改善颈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30.
川芎嗪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心肺复苏后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4 2例需行心肺复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 (A组 )与对照组 (B组 )。 A组 2 2例在心肺复苏开始同时给予川芎嗪 2 4 0 mg加质量分数为 5 %的葡萄糖 2 5 0 ml中静脉滴注 ,1h滴完 ,其后按上述剂量每日 1次 ,连用 7d。B组除不用川芎嗪外 ,其他治疗同 A组。检测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血栓素 B2 (TXB2 )的影响 ;并以意识恢复为主要指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A组显效 16例 (72 .72 % ) ,有效 3例 (13.6 4 % ) ,无效 3例(13.6 4 % ) ;B组显效 8例 (40 .0 0 % ) ,有效 3例 (15 .0 0 % ) ,无效 9例 (45 .0 0 % ) ,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P<0 .0 5 )。两组治疗后静脉血 SOD、MDA和 TXB2 均有改善 ,但 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 B组 (P均 <0 .0 1)。结论 :川芎嗪能对抗脂质过氧化 ,提高 SOD活性 ,抑制血小板活化 ,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早期应用可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