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不同剂量染料木黄酮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尿中的排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染料木黄酮及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在大鼠尿中的排泄动力学。方法:将染料木黄酮制成混悬液,按6.25、12.5、50mg.kg-1给大鼠灌胃,于灌胃后不同时间收集尿液,用葡萄糖醛酸酶溶液处理尿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液中染料木黄酮及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的浓度。结果:6.25、12.5、50 mg.kg-1时,累积以原形经尿液排泄的药物分别为34.79±10.83、187.30±69.96和213.56±30.58μg,累积经尿液排泄的总药物(原形药物+葡萄糖醛酸化药物)分别为217.79±52.06、583.05±106.92和1108.37±88.14μg,累积经尿液排泄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分别占尿液排泄总量的84.03%、67.88%和80.73%。结论:染料木黄酮在大鼠尿液中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形式排泄,原形及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的排泄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剂量依赖性特征。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己烯雌酚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TNBS)/乙醇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肌肉注射己烯雌酚(50、100、150、200μg.kg-1),每天1次,共7 d。给药结束后,乙醚麻醉大鼠,打开腹腔,截取8 cm结肠,称重,画取溃疡面积,取病变组织以作HE染色,分离肠粘膜待测MPO活性;并取胸腺、脾脏称量。结果:50μg.kg-1己烯雌酚对结肠炎无明显治疗作用,反而引起肠道粘连和腹膜炎,加重炎症;100μg.kg-1的己烯雌酚对结肠炎具明显疗效;150和200μg.kg-1己烯雌酚能明显改善结肠炎各项指标,但大鼠全身状态差,死亡率增高。结论:适当剂量的己烯雌酚对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小剂量的己烯雌酚能够加重结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考察冠心Ⅱ号煎剂口服后化学成分在人血清中的存在状况。方法用3种预处理方法和2种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健康人服用冠心Ⅱ号煎剂后含药血清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与煎剂进行比较。结果煎剂、含药血清中的差异色谱峰数目分别不超过30个、10个,后者未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川芎嗪和芍药苷。结论复方制剂中吸收入血的可测化学成分数目有限,其进入体内的化学成分可能“数目相对有限”;口服复方制剂后,原有的部分化学成分可能不以原形存在于血中。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染料木黄酮及其葡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在大鼠胆汁内的排泄动力学。方法将染料木黄酮制成混悬液,分别按6.25,12.5和50 mg·kg-1给大鼠灌胃,于灌胃后不同时间收集胆汁,用葡糖醛酸酶溶液处理胆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汁中染料木黄酮及其葡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的浓度。结果3种剂量6.25,12.5和50 mg·kg-1分别给药后,累积以原形从胆汁排泄的药物分别为(42.56±6.54),(75.17±18.87)和(126.60±34.78) μg,累积经胆汁排泄的总药物(原形药物+葡糖醛酸化药物)分别为(108.46±35.23),(423.46±158.31)和(853.74±320.84) μg,葡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分别占胆汁排泄总量(原形药物+葡糖醛酸化药物)的60.76%,82.25%和85.17%。结论染料木黄酮在大鼠胆汁中主要以葡糖醛酸结合形式排泄,原形药物及其葡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在大鼠胆汁中的排泄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剂量依赖性特征。  相似文献   
35.
染料木黄酮在雌雄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方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确定染料木黄酮代谢的酶动力学条件,分别用CYP1A2抗体和选择性CYP1A2抑制剂呋喃茶碱与大鼠肝微粒体和染料木黄酮共同温孵,测定染料木黄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评价♀、♂大鼠CYP1A2的相对百分比活性。结果在CYP1A2抗体浓度为1∶400,孵育时间为30 m in条件下,♂大鼠肝微粒体代谢染料木黄酮的相对代谢率为(20.95±2.13)%,♀动物为(13.73±1.26)%。在选择性CYP1A2抑制剂呋喃茶碱浓度为3.125μmol.L-1,孵育时间为30 m in条件下,♂动物为(58.02±3.35)%,而♀大鼠肝微粒体代谢染料木黄酮的相对代谢率为(43.82±2.65)%,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染料木黄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较♀大鼠快,提示♂大鼠肝微粒体CYP1A2酶活性高于♀大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小鼠经口灌胃纳米二氧化钛后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以5 g/kg剂量分别用纳米二氧化钛和微米二氧化钛单次经口灌胃染毒小鼠,观察14 d后处死,比较纳米二氧化钛和微米二氧化钛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血清生化指标及脏器系数的影响.结果 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体重、脏器系数没有明显影响;实验期间,小鼠的摄食量逐渐增加;纳米二氧化钛染毒雌性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明显低于微米二氧化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肌酐(Cr)、尿素氮(BUN)与微米二氧化钛组、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米二氧化钛雌性组肌酸激酶(CK)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纳米二氧化钛雄性组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力明显高于微米二氧化钛组,微米二氧化钛雄性组LDH、α-HBDH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纳米二氧化钛雄性组CK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二氧化钛染毒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但对血液生化指标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且与微米二氧化钛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健康男性口服中药复方冠心Ⅱ号对心血管功能,尤其是冠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11名健康男性口服冠心Ⅱ号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值和左前降支(left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diastolic peak velocity,Vmax)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diastolic flow velocity time inte—grals,VTI)的变化。结果服药后各时间点的测量值与服药前比较,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血流显像测量值、Vmax和VTI在30、60、90、120min较服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增加冠脉血流量可能是冠心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合成二氢吡啶介导的脑定向转释磺胺甲口恶唑药物。方法:以磺胺甲口恶唑和烟酸为原料,经酰化,烃化和还原反应制备[ 二氢吡啶 磺胺甲口恶唑] 偶联物。结果:[ 二氢吡啶 磺胺甲口恶唑] 偶联物及其中间体均经波谱鉴定。结论:本文结果为深入开发脑定向转释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9.
5-羟色胺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 5 羟色胺 (5 HT)对去甲肾上腺素(NE)所致心肌肥厚有何影响。方法 大鼠分别ip5 HT 2mg·kg- 1,NE 2mg·kg- 1或NE 2mg·kg- 1+ 5 HT 2mg·kg- 1。每日 2次 ,连续给药 15d ,d 16麻醉 ,颈动脉插管 ,观察累积iv不同剂量 5 HT对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的影响 ,之后处死大鼠 ,观察心重与体重之比。结果 累积iv 5 HT ,NE组和NE + 5 HT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 ,诱发室速和室颤的鼠数明显增加 ,但该两组间无显著差异。NE组心室重与体重之比明显增加 ,NE + 5 HT组较NE组相比进一步增加。结论  5 HT加强NE诱发大鼠心肌肥厚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8只):即缺血组(IC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假手术组(S组)。IC组夹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IPC组预先使脊髓缺血6min,再灌注30min后再次阻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S组除不夹闭腹主动脉外,其余处理同IC组。再灌注后8,12,24和48h分别对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h,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的含量及6-酮前列素(6-keto-PGF1α,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的含量,然后处死动物取脊髓,测定脊髓组织中TXB2及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IPC组神经功能评分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IC组。与IC组相比,IPC组血浆和脊髓中TXB2含量明显减少,分别为(108±20)mg/L,(733±64)ng/g(P<0.05,F=27.93,132.887),而IPC组血浆和脊髓中6-keto-PGF1α含量明显增多,分别为(75±14)mg/L,(502±37)ng/g(P<0.05,F=13.185,64.141)。IPC组血浆和脊髓中TXB2/6-keto-PGF1α分别为(1.45±0.17),(1.47±0.19),明显低于IC组(P<0.05,F=20.83,29.447)。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缺血预处理改善脊髓缺血损伤后TXA2-PGI2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