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成  梁立治  熊樱 《肿瘤》2001,21(3):194-196
目的 探讨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我院在1963-1999年间共收治外阴癌389例,其中行外阴广泛切除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或并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外阴鳞癌256例,本文对此25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下列5个因素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有关;(1)中线位置易于出现淋巴结转移,且易双仙淋巴结转移;(2)肿瘤直径大于4cm后转移率上升;(3)腹股沟淋巴结的临床状况有一定临床意义,但准确性欠佳;(4)肿瘤细胞低分化组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其他组;(5)当肿瘤细胞累及淋管或血管间隙时易于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将此5个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可将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转移的预测准确性提高到87.89%。结论 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转移准确性较高,有助于手术前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也可为外阴癌的个体化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外阴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4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8例外阴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外阴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3~86岁,平均61岁。起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4.5年。8例患者中,2例在外院行肿物单纯切除后在我院行补充手术,其余6例中,3例行肿物单纯切除,3例行病灶局部扩大切除。随访中2例患者死于心肺疾患,1例随访8年未见复发后失访。其余5例随访1.5~15年未见复发。结论:外阴基底细胞癌是较少见的外阴恶性肿瘤,罕见转移,病灶局部切除或扩大切除且镜下切缘阴性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3.
宫颈腺癌105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宫颈腺癌是除鳞癌外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预后欠佳,近几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趋向年轻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卵巢转移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197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05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前16年内患者中位年龄50岁,后16年内患者中住年龄46岁.按FIGO分期Ⅰ期、Ⅱ期、Ⅲ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8.24%、49.48%、21.20%.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临床分期Ⅱ期的患者,单纯手术组、手术加放疗组预后较单纯放疗、手术加化疗、手术加放疗加化疗预后佳(P=0.0014).68例行双侧卵巢切除,3例卵巢转移,转移率4.41%.结论:宫颈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预后较鳞癌差.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相关因素.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放射治疗.中晚期患者卵巢转移率高,但对早期宫颈腺癌的年轻患者,仍可考虑保留一侧正常卵巢.  相似文献   
24.
熊樱  梁立治  颜笑健  袁颂华  魏梅 《癌症》2005,24(1):110-115
背景与目的: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在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基因与宫颈癌的关系的研究仍很不充分,因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鳞癌中KAI1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Labelled streptovidin biotin staining)法检测99例宫颈鳞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穴CIN雪Ⅱ~Ⅲ级和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AI1/CD82基因的表达,对检测结果与宫颈鳞癌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鳞癌中KAI1阴性、弱、中、强表达依次为52.5%穴52/99雪、16.2%穴16/99雪、15.2%穴15/99雪、16.2%穴16/99雪,与正常宫颈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相比,KAI1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存在显著下调(P=0.000)。宫颈鳞癌中KAI1表达与FIGO分期、年龄、盆腔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宫颈肌层浸润深度、血清鳞癌抗原水平、宫颈肿瘤大小、大体类型均无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AI1表达与宫颈鳞癌的预后无相关(P>0.05)。结论:KAI1基因在宫颈鳞癌中表达下调,但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等一系列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均无关。  相似文献   
25.
初治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治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初治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敏感性、复发、预后的关系。结果:90例卵巢上皮癌P-gp阳性率为68.89%。P-gp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复发有关,P-gp阳性率Ⅲ、Ⅳ期较Ⅰ、Ⅱ期(P=0.024)高,有复发组较无复发组(P=0.000)高。P-gp表达与年龄、肿瘤家族史、血型、术前CA125、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无关(P>0.05)。P-gp表达与铂类化疗耐药呈正相关(r=0.215,P=0.042)。P-gp阳性组复发率高于阴性组(58.06%vs14.29%,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晚、低分化、P-gp表达、有复发的患者预后差(P<0.05)。预后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FIGO分期(RR=1.649,P=0.047)是影响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初治卵巢上皮癌中存在P-gp的阳性表达,P-gp表达与FIGO分期、化疗耐药、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6.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测定)方法测定30名卵巢癌病人环磷酰胺/卡铂联合化疗期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害,同时用[32P]NAD参入法测定与DNA修复有关的NAD+ADP核糖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卵巢癌患者在环磷酰胺/卡铂联合化疗开始前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断裂所形成的彗星样影像长度(CL)略大于对照人群,而NAD+ADP核糖转移酶活性略低于对照人群,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联合化疗后,由DNA链断裂所形成的CL明显加长,达化疗前的1.51倍(P<0.01).如用蛋白酶K处理细胞以除去与DNA联着的蛋白质,则各组CL均有增长,但以化疗后最为明显,达未用蛋白酶K处理的同组对象的1.47倍(P<0.01);与化疗前相比,增加近1倍(P<0.01),提示有DNA-蛋白质交联形成.与此同时,NAD+ADP核糖转移酶被活化,达治疗前的1.78倍(P<0.01).以上资料为监测肿瘤化疗对外周血DNA的损害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7.
子宫颈癌合并多发性原发癌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颈癌合并多发性原发癌51例临床分析梁立治,李孟达,周龙书多发性原发癌是指同一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发癌。Warren和Gates对多发性原发癌的诊断标准 ̄[1,2]:(1)每一肿瘤必须是原发的恶性肿瘤;(2)每一肿瘤有...  相似文献   
28.
陈春林  孙明晖  谭道彩  梁立治 《癌症》2004,23(Z1):1405-1408
背景与目的:动脉灌注化疗与动脉栓塞可提高肿瘤组织局部药物浓度和延长药效时间,但哪一种方法在临床药代动力学上更有优势,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超液态碘油卡铂盆腔动脉化疗栓塞与卡铂单纯动脉灌注化疗后,犬子宫组织及血浆中铂(Pt)离子浓度的分布.方法:选择实验用雌犬14只,随机分为盆腔动脉化疗栓塞组(A组)7只和盆腔动脉单纯灌注组(B组)7只.A、B组分别将卡铂(12 mg/kg)溶于超液态碘油(0.2 ml/kg)和5%葡萄糖(0.2 ml/kg)中,注入双髂内动脉.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取子宫组织及静脉血,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上述标本内的Pt离子浓度.结果:(1)A、B两组子宫组织Pt离子浓度曲线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分别为(215.0±17.6)μg/g和(211.3±40.1)μg/g,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A、B两组子宫组织Pt离子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0min)分别为(13.9±3.9)mg·min·g-1和(5.9±0.6)mg·min·g-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A、B两组血浆中Pt离子峰值分别为(8.7±12.5)μg/g和(16.7±3.6)μg/g,AUC0~240min分别为(0.5±0.1)mg·min·g-1和(1.2±0.4)mg·min·g-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卡铂单纯动脉灌注化疗相比,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提高并保持局部组织内的Pt浓度,降低血浆中Pt浓度,从而提高局部化疗效果、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9.
p53和p21WAF1/CIP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道成  梁立治  颜笑健 《肿瘤》2004,24(3):270-27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108例上皮性卵巢癌标本用于研究,每个标本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结果 p53(-)和p53( )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47%和29.43%,差异有显著性(P=0.0228).p21(-)和p21( )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1.58%和47.14%,差异有显著性(P=0.0246).p53(-)而p21( )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其他患者(P=0.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p53、p21蛋白联合表达状态是判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子. 53蛋白表达与p2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003).结论联合检测p53、p21蛋白表达在判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上的意义优于单纯检测p53或p21蛋白表达,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经济快捷地筛查基因突变的技术,研究妇科肿瘤患者hMSH2基因突变情况,寻找与妇科肿瘤发生相关的分子标记物。方法:通过PCR优化策略,建立多重PCR—SSCP法;收集42名妇科肿瘤病人的基础资料及血液标本,抽提血液DNA,用多重PCR法扩增hMSH2基因第六、第七外显子,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及DNA序列分析。结果:检测出2位妇科肿瘤病人在hMSH2基因第七外显子有杂合性突变,且为Leu→Phe的错义突变。未发现hMSH2基因第六外显子上存在突变。结论:多重PCR—SSCP是筛查基因突变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hMSH2基因第七外显子上的突变可能是与妇科肿瘤发生相关的一种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