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4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03年广西南丹县炭疽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广西南丹炭疽流行的有关因素,提出广西贫困地区炭疽的防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广西南丹2003年炭疽流行情况。结果 经调查分析,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该地发生了一起动物间炭疽流行并波及人间的疫情。结论 本次疫情的流行主要是因群众剖杀和切割病死家畜而引起。带有炭疽杆菌的病死畜是本次炭疽流行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控制南方家鼠鼠疫不断复燃的有效方法,评价广西实施鼠疫疫区后期处理策略5年效果。方法对我国南方家鼠鼠疫现疫区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2000~2005年的鼠疫监测和防治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6年来,广西的鼠疫病例数为56例,云南、贵州省的鼠疫病例数分别为225例和137例;广西的鼠疫F1抗体阳性率和鼠疫菌株检出率分别为0.10%、0.06%,与云南、贵州省的鼠疫F1抗体阳性率和鼠疫菌株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别。结论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的实施,使广西鼠疫疫情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值得在其他疫区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广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6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6年广西钩端螺旋休病共报告病例1006例,死亡64例,病死率为6.36%,平均发病率为0.30/10万。7—9月为流行季节,发病入数占全部病例的77.23%,8月是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94.23%。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5:1。流行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主要流行形式是稻田型。结论采取包括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及按种菌苗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广西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黄胸鼠及其寄生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黄胸鼠及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87-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合浦县黄胸鼠体表共有寄生蚤6种,年平均鼠密度为4.09%,平均染蚤率为43.13%,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指数为1.0982。结论摸清了合浦县黄胸鼠及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表明它们仍是合浦县鼠疫预防控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广西实施鼠疫疫区后期处理方法5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方法对2001~2005年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隆林县鼠密度在1.17%~3.78%,平均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分别为21.71%和0.67,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西林县鼠密度在3.49%~5.45%,平均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分别为29.87%和0.34,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结论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的实施,使鼠疫疫情得到了稳定的控制。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鼠疫指示动物犬类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作用,2006年作者在广西隆林、西林县鼠疫监测点收集犬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Kappa值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其在鼠疫监测中的重要性与可靠性,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20 0 1年 8月 ,广西那坡县百都乡发生不明原因死牛死马 ,并相继出现发热、头痛及皮肤破溃结黑痂等疑似炭疽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和试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是一起动物间炭疽流行并波及人间的疫情。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 ,经卫生、畜牧、公安、工商等部门及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 ,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 ,没有死亡病例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那坡县位于广西西南部 ,属亚热带的内陆地区 ,以土坡为主 ,全县共辖 2个镇和 10个乡 ,总面积 2 2 31km2 ,人口19 3万 ,其中农业人口 17 5 1万 ,居住有汉…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三类人群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了解南宁市不同人群中梅毒感染情况,为今后加强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南宁市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门诊抗病毒治疗者、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的梅毒感染情况。结果 2011-2012年,南宁市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感染门诊抗病毒治疗者、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的梅毒感染率分别为27.33%(85/311)、3.37%(15/445)、0.11%(27/23 684),性病门诊就诊者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梅毒感染者在性病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中检出率无性别差异。结论南宁市检测的三个人群梅毒感染率不同,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防范HIV及梅毒等性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炭疽流行态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广西2001~2003年炭疽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炭疽流行态势为由畜间波及到人间,人群以剖、食病畜肉而感染为主。结论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自我保护意识是减少炭疽发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0.
目的;用某县疑似鼠疫材料,对小白鼠进行试验,以证实是否有鼠疫菌存在。方法,将从自毙鼠分离的疑似鼠疫菌,可疑鼠疫病人淋巴液,捕获黄胸鼠脏器悬液,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接种于小白鼠蹊部皮下,观察病理改变,用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致病菌,RIHA测定FI抗原。结果:接种疑似鼠疫菌悬液的小白鼠第3天发病,第4天死亡。其悬液检出滴度1:5120鼠疫FI抗原,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阳性。结论:自毙鼠分离出鼠疫菌,2000年该县发生的疫情是由鼠疫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