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imipenem,IMP)体外诱导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耐药产生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的耐药机制。方法对2014年河南睢县某医院分离的全敏感E.coli用IMP进行体外浓度递增诱导,记录每个浓度下的诱导时间和诱导结束后的MIC值及其对应的累积时间,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采用改良Kirby-Bauer(K-B)纸片法测定诱导前后菌株对20种抗生素耐药谱的变化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碳青霉烯酶类、β-内酰胺类等相关耐药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体外诱导结束后菌株对IMP由敏感变为耐药。回归分析显示随着IMP诱导浓度的增加,诱导耐药时间延长,当浓度增加到一定数值时,诱导时间不再延长;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诱导浓度的增加或诱导时间的延长,MIC均逐渐增加,但两种情况下其增长率不同。诱导后的菌株对IMP耐药,对其他抗生素仍敏感,PCR扩增相关耐药基因均阴性。结论 IMP可诱导E.coli产生耐药,且随诱导浓度的增加诱导耐药时间先增加后达到平台期,而MIC持续增加。推测E.coli IMP耐药机制与某种特异靶位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并验证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血清学和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方法对大肠埃希菌分型的效果。方法 使用CRISPRsFinder分析大肠埃希菌全基因组序列的CRISPRs间隔序列,使用在线软件SeroTypeFinder和MLST获得血清型和序列型(ST);采用PCR扩增并分析349株大肠埃希菌CRISPRs,使用CRISPRs间隔序列预测血清型和ST,并比较血清学和MLST分型结果。结果 将I-E型CRISPR/Cas、I-F型CRISPR/Cas和CRISPR3-4分别命名CT-Ⅰ、CT-Ⅱ和CT-Ⅲ。根据CRISPRs间隔序列构成和排列进一步进行分型,203株大肠埃希菌被分为79个CT型别,76个血清型和66个ST。CRISPRs分型的区分能力最强,辛普森指数为0.936。CRISPRs和血清学的关联程度最高,调整兰德指数为0.908。CRISPRs型能进一步区分相同血清或ST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O157∶H7(ST11)、O104∶H4(ST678)和O26∶H11(ST21)]菌株。扩增实验室菌株的CRISPR1、CRISPR2、CRISPR3、CRISPR4和CRISPR3-4,检出率分别为81.1%、94.5%、1.4%、1.4%和4.6%;根据CRISPRs间隔序列预测O157∶H7(ST11)和ST131准确率分别为95.0%和100.0%。结论 基于CRISPRs的大肠埃希菌的分子分型方法呈现较好的分型效果和临床应用效果,预期可以成为大肠埃希菌分型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后,急诊检验标本周转时间(TAT)合格率的变化。 方法 统计分析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检验中心2022年1月至4月共8 455例急诊标本报告,统计标本TAT合格率并采用鱼骨图分析不合格原因及处理措施;统计运用PDCA循环法后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共20 140例急诊标本报告,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急诊标本TAT合格率的变化。 结果 PDCA实施后,急诊标本TAT合格率高于PDCA实施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不同急诊项目中,除免疫发光外,急诊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凝四项和生化标本TAT合格率均较PDCA循环前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急诊标本TAT合格率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不仅提升了检验效率和临床服务,同时对急、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麦角新碱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麦角新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产后出血量、止...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别将2007级、2008级本科护生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3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患者术前进行超声诊断,结合相应的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比较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与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性结节超声图像特性的差别。结果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患者的结节在超声图像上有如下特征:结节形状不规则,边界欠清晰;结节内部呈低回声且内部回声不均匀;结节中多见钙化灶。与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超声表现有明显差异。结论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在超声声像图上存在一些特性,如发现桥本氏病合并低回声结节、结节内部存在钙化时,应高度怀疑恶性结节的存在,必要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以取得术前病理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38.
梁文娟  孙海燕 《全科护理》2011,9(13):1206-1207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方法]选择2009级4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2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批改模式,观察组采用改革后批改作业的流程。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以及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多数学生认可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应用改革后批改作业的方法。[结论]改革后批改作业的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9.
因子分析法在民航从业人员职业压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压力是一个不可直接测量、无法用确切数据定量表述的综合变量,影响因素涉及面广且不易量化.因子分析就是利用"降维"的方法简化变量的维数与结构,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