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患者,女,40岁。因左侧季肋部出现肿块于2009年12月在外院就诊,行肋骨肿瘤病灶清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肋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相似文献   
22.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中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通过总结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3年的疗效及发现的异位骨化和假体融合情况,探讨其发生率及对策.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对54例单节段症状明显的颈椎病患者(男34例,女20例,年龄39~69岁,平均50.5岁)施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随访24~36个月,平均30个月.分别以JOA评分和Odom's评分,分析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改善情况.每3个月定期复查颈椎正侧位片,观察异位骨化和假体融合情况.同时在术前和置换后24个月,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置换假体的稳定性,以及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变化.结果:54例患者疼痛症状和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76.1%,置换节段的屈伸运动范围有明显改善.置换后异位骨化和假体融合发生率逐年递增,1年3.7%(2/54),2年16.7%(9/54),最后随访时达22.2%(12/54).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中期疗效优于传统术式.术后异位骨化和融合发生率较高,改良术式、早期功能锻炼可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的药物副反应和诊疗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应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4316例患者,总结异丙酚麻醉下胃镜的诊疗效果、应用药物副反应、异丙酚胃镜诊疗的并发症和和采取的防治措施。结果:所有诊疗均顺利完成,无不适记忆。所有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老年组较为明显,所有低血氧症、低血压症均为轻度和一过性.除2例因操作失误,导致较严重低氧血症,给予面罩给氧外,其余患者均无需处理。有注药部位疼痛165例(3.8%),呛咳31例(0.7%),呃逆15(0.3%),眩晕、四肢乏力、走路不稳279(6.5%)。结论:应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药物性副反应为轻度和一过性的,诊疗并发症可通过技巧性操作减少,甚至避免。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的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临床上检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可行性,了解中国未挑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基因拷贝数变异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未挑选的1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10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LPA技术(MLPA-kit P311试剂盒)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 结果 在1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发现5个22q11.2微缺失,阳性检出率为4%(5/125).在100例正常对照中均未检出拷贝数变异. 结论 CNV是CHD的重要致病机制,而22q11微缺失是CHD患者中常见的CNV的类型之一.MLPA技术具有高通量、快捷及成本较低等特点,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基因拷贝数异常的检测.  相似文献   
25.
易庆  梁彪  李星 《右江医学》2014,(1):115-11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1itis,NEC)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临床上以腹胀、呕吐、血便、严重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本病患儿的病死率为10%~50%[1].绝大部分NEC患儿早期经过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均良好,但重症NEC(如Bell分期的NECⅢ期[2])需手术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中常采用的手术方式为肠造瘘术、肠切除吻合术、肠管减压腹腔引流术,其中肠造瘘术在控制性损伤意义上对该类疾病重症患儿的救治中应用颇广.现就本科室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行肠造瘘救治的32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冷藏全血滤液乙酰胆碱邬刚①胡琳俐②梁彪②许鸣②关键词乙酰胆碱比色法测定中图法分类号R44619用碱性羟胺比色法检测全血乙酰胆碱(Ach)简单可靠,易于推广。为解决实际工作中因每日采样少而造成检测次数和实验误差机会多之问题,尝试分两...  相似文献   
27.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近年治疗2例新生儿嵌顿疝并阑尾炎,现报告如下: 病例一,男,36周早产,日龄27 d,入院体重3.5 kg.因哭闹1 d,右侧腹股沟区肿胀15 h入院.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3 cm×3 cm质硬肿物,边界欠清,无皮肤潮红,透光(- ),推之不可还纳腹腔中.  相似文献   
28.
经肛门改良SOAVE法治疗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彪  廖凤文  刘永生  欧阳昱 《广西医学》2004,26(12):1830-1831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手术方式多种多样,近年来腹腔镜及经肛门Ⅰ期手术逐步成为治疗该病的主流方向,我院外科自2002年开始开展以上术式,年龄均小于3个月的新生儿及小婴儿均获成功,随防半年至一年,近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盐酸二氢埃托啡治疗海洛因依赖临床研究李建国,梁万强,刘霞玲,梁彪1.资料和方法:我院自1993年1~10月用盐酸二氢埃托啡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24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其中,男性211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者59例,最小者17...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增强免疫功能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检索免疫抑制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淫羊藿21个有效活性成分,179个潜在靶点。GO生物过程共562条,包括信号转导、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等;KEGG信号通路共120条,主要涉及癌症途径、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淫羊藿的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TP53、IL6、VEGFA等靶点,参与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调控癌症途径、TNF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发挥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