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5 毫秒
71.
目的 采用UHPLC-HRMS/MS对鲜人参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阐明鲜人参不同部位(主根、侧根、须根和芦头)所含的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差异性。方法 以水饱和正丁醇为提取溶剂,以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ESI负离子模式下建立新鲜人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分析表征方法,并采集各样品的高分辨质谱数据。结合色谱保留行为、精确分子量、多级质谱裂解规律及对照品比对等,鉴定各样品中的人参皂苷类成分;依据已鉴定的人参皂苷色谱峰的相对丰度,筛选差异色谱峰,阐明鲜人参各部位差异。结果 从鲜人参不同部位中共检测到68种差异皂苷类成分,其中主根有44种,侧根有47种,须根有52种,芦头有37种。结论 鲜人参不同部位中皂苷类成分差异较大;人参侧根、芦头等非主要药用部位中含有多种人参皂苷,且存在其他部位未检测到的成分,可作为药物研发的重要原料及多种人参皂苷的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72.
解盈盈  汪冰  栾永福  林永强  郭红梅 《药学研究》2023,42(2):109-112,116
目的 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同时测定红曲米药材中两种洛伐他汀的含量。方法 以洛伐他汀为对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该成分与开环洛伐他汀的相对校正因子,并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开环洛伐他汀的量;同时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及适用性,比较17批红曲米药材外标法实测值与相对校正因子法的测定值。结果 相对校正因子法得到的17批红曲米药材中洛伐他汀与开环洛伐他汀的总量与高效液相外标法测得的总含量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相对校正因子法可以作为红曲米药材质量控制方法;该法以洛伐他汀一种对照品同时控制2种成分的量,节约了试验成本,为多指标成分中药材质量评价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AVF) 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引导下首次行PTA治疗的AVF狭窄患者107例,并随访12个月以上。 结果 PTA治疗AVF狭窄技术成功率100%( 107例/107例) ,临床成功率100%( 107例/107例) ,PTA前血管狭窄部位内径为(1.56±0.36) mm,PTA后为(3.13±0.35) mm,PTA前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为( 537.91±93.08) cm/s,PTA后为( 218.04±69.08) cm/s ;PTA前肱动脉平均血流量(flow volume,FV)为( 185.89±62.65) ml/min,PTA 后为(593.81±62.66)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TA后3、6、12 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7.2%、87.9%、71.0%,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6.3%。结论 超声引导下PTA能改善AVF狭窄,提高AVF通畅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基于标准汤剂的秦皮(白蜡树)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为该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5批秦皮(白蜡树)标准汤剂和3批秦皮(白蜡树)配方颗粒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图谱,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12%~15%B;10~30 min,15%~32%B),检测波长220 nm,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CA)。针对特征图谱中的共有峰建立HPLC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秦皮(白蜡树)标准汤剂与配方颗粒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秦皮(白蜡树)饮片中相应成分的含量,计算从饮片到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转移率。结果:3批秦皮(白蜡树)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与标准汤剂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0.9,共确定了7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及PCA结果表明,不同批次标准汤剂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性,未表现出产地聚集性。15批秦皮(白蜡树)标准汤剂出膏率6.18%~11.62%,秦皮甲素、紫丁香苷、秦皮苷、秦皮乙素、秦皮素、木通苯乙醇苷B质量分数分别为44.92~103.51、1.36~11.87、33.26~90.73、4.63~29....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对全国不同地区市售全蝎中氯化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收集了30个省份的138批次全蝎样品.采用建立的振荡提取和滴定法测定全蝎中氯化钠的含量.结果 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氯化钠溶液浓度在0.204 8~6.404 6 mg·mL-1范围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氯化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为0.78%.138批次样品中氯化钠含量在2.55%~39.86%之间.结论 所建立的氯化钠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全蝎中氯化钠含量的快速检测.市售全蝎中氯化钠含量差异较大,存在超量掺盐问题,有必要加强全蝎的市场监管,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比较羟氯喹(HCQ)和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60例,均耐受最大剂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阻滞剂治疗3个月以上,24 h尿蛋白水平仍持续>1.0 g.其中30例患者给予HCQ治疗,为HCQ组;另30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78.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后,国家和各省药监部门相继发布实施了约440个品种的配方颗粒标准。基于前期工作,笔者拟对山东省配方颗粒标准复核和审评中遇到的部分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原料执行标准及区分技术、制法项辅料加入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合理性、特征图谱信息量及重复性、标准物质命名及可及性等方面内容,并对现阶段我国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品种覆盖面、规格差异、质量控制项目完整性等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推动省级标准升国家标准、加速标准物质研发、倡导使用优质原料、探索优质产品评价路径、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等建议,以期为配方颗粒国家和省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配方颗粒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我国配方颗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PM_(2.5)激活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lncRNA FENDRR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BEAS2B细胞分为4组,PBS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M_(2.5)组(300μg/ml PM_(2.5)染毒48 h),PM_(2.5)+5-氮杂胞苷(5-Aza C,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组(300μg/ml PM_(2.5)+5.0μmol/L 5-Aza C),PM_(2.5)+曲古抑菌素A(TS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组(300μg/ml PM_(2.5)+0.2μmol/L TS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lncRNA FENDRR基因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DACs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_(2.5)染毒组的BEAS2B细胞lncRNA FENDRR表达上调5.3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1和HDAC2的表达均下降。与PM_(2.5)组比较,PM_(2.5)+TSA组lncRNA FENDRR表达上调2.5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1和HDAC2表达下降。结论 PM_(2.5)通过抑制HDAC1和HDAC2表达,从而激活lncRNA FENDR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产后脑血管病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一例产后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进行报道,结合38例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复习.结果 均急性发病,雷击样头痛是共同的临床症状,可伴有短阵性血压升高.MRI检查大多数患者表现双侧大脑半球皮质、皮质下白质多发斑片状T2WI、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或低信号.脑血管造影或TCD检查存在颅内大动脉及其分支多发节段性、可逆性痉挛.病理检查无血管炎性改变.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复查MRI异常信号影消失.结论 (1)产后脑血管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机制异常有关,雷击样头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2)MRI检查多表现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改变,可伴有皮质、皮质下或分水岭区腔隙性脑梗塞、少量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颅内大动脉及其分支可逆性痉挛是产后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改变.(4)解除脑血管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