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顶枕交界部脑动静脉畸形(AVM)伴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栓塞或栓塞联合手术治疗顶枕叶AVM伴颅内出血患者 31 例,其中29例行单纯介入栓塞(93.5%),2例因栓塞后头颅CT证实再出血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畸形血管(6.5%).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遗留命名性失语2例,6例术前伴肢体偏瘫患者术...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有创颅内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2例经手术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观察组在手术过程当中使用颅内压监测传感器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治疗效果的评分为(9±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分,住院时间14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9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水平,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单层皮瓣法与双层皮瓣法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符合标准并拟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层皮瓣组20例,双层皮瓣组23例。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术前颞肌体积和术中去除骨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单层皮瓣组皮瓣分离时间(25.30±3.39)min,较双层皮瓣组(31.22±3.61)min明显缩短,术后晚期颞肌萎缩程度(6.81±1.61)cm3较双层皮瓣组(8.59±2.06)cm3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皮瓣组骨瓣成型时间(30.00±2.51)min,较单层皮瓣组(41.22±3.61)min明显缩短,开颅术总时间(61.22±3.38)min,较单层皮瓣组(67.2±4.25)min明显减少,术后早期颞肌水肿程度(7.87±1.79)cm3,明显较单层皮瓣组(17.37±4.90)cm3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面神经额支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单层皮瓣法皮瓣分离时间较短,术后早期颞肌水肿程度较轻;双层皮瓣组开颅总时间明显缩短,对颞肌直接损伤小,术后颞肌萎缩程度轻;两种方法在面神经额支保护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
25.
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是较为棘手的问题。临床上反复破溃、感染、经久不愈,病程延长。1997年1月至1999年4月我们采用百多邦、皮炎平、速愈平复合剂(简称“三合一”复合软膏)结合浸浴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33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本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3~65岁,平均28岁。烧伤面积25%~98%,平均48%,其中深Ⅱ度面积6%~70%,平均深Ⅱ度面积0~40%,Ⅲ度面积10%~68%,平均Ⅲ度面积35%,残余创面直径约0.5~1.0cm大小,最大可达…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视频回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规范化接诊与院内救治流程改进效果。方法选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出车接诊120例多发伤患者数据,即损伤严重评分(ISS分数)多25分的患者,对就诊时间,将前60例患者予以基础方式急救,而后通过视频录像对关键操作指标的时间进行记录,设定为对照组,将后60例患者设定为研究组,抢救后通过视频录像予以回顾,总结同时学习急救流程,强调时间点的有效掌控,提升创伤患者急救时效的观念。对比两组视频回顾的9个时间关键点,同时对视频回顾学习法前后的指标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除多功能监护时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其余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诊救治用时、抢救成功率、患者转运缺陷、抢救物品单元缺失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视频回顾方法应用于诊疗中,有利于创伤急救时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7.
甲状腺结核较罕见。因无特殊临床表现,术前常被误诊,确诊只能依靠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本病易误诊为甲状腺癌,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手术创伤。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甲状腺结核,并综合国内一些文献报道[1-8],共收集46例。兹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一些看法。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11例,女35例。年龄14~49岁。病程8天~9年。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单个结节,直径2~7厘米。多数位于甲状腺右下极(约占65.2%),部分伴颈淋巴结肿大,少数伴低热、乏力、盗汗、颈部疼痛、局部压痛、少数有吞咽痛。二、术前…  相似文献   
28.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2例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输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休克期第1、2个24h的总尿量及平均尿量,检测其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的尿素氮(BUN)、肌酐(Sc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1、2个24h尿量均明显增加;第7天的BUN、Scr均明显降低(P均〈0.05)。提示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烧伤创面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口负压治疗是近十几年来提出并开展的新方法,它包括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1]最先提出的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及1997年美国外科医师Argenta和Moryk-was[2]首创的封闭负压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2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0.
目的:在市级综合大医院实施互联网+严重创伤一体化急救模式,探讨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创伤中心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接诊的542例严重创伤(ISS≥16分)病人作为一体化组,将2015年接诊的240例严重创伤病人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的院内急救等待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一体化组院内抢救零等待,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组(8.3%vs 12.91%,P0.05)。结论:在市级综合大医院实施互联网+严重创伤一体化急救模式有很强的现实需要,能明显提高严重创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