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DM)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糖尿病(COPD+DM)大鼠模型,测定其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观察上述不同疾病时BALF中SIgA含量的变化。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COPD组、DM组、COPD+DM组和正常组,每组12只。大鼠实验环境中预饲养1周后,建立糖尿病模型,1周后用气道内滴入脂多糖(LPS)和被动吸烟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大鼠成模后,取其右侧肺组织,做常规病理检查。同时对左侧肺组织进行肺泡灌洗,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中SIgA的含量。结果①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正常组大鼠肺泡结构正常,未见炎性细胞浸润。COPD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肺间质及气道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扩大,部分融合成肺大疱。DM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纤毛有倒伏现象,基膜下有炎性细胞浸润。COPD+DM组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严重,肺间质及气道管壁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破坏,部分融合成肺大疱;②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SIgA含量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OPD组的SIgA含量显著下降(P<0.01),DM组和DM+COPD组的SIgA含量升高(P<0.01);与COPD组比较,DM组、COPD+DM组SIgA含量显著升高(P<0.01);DM组和COPD+D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gA在肺部黏膜免疫中发挥正向的防御作用。COPD大鼠肺灌洗液中的SIgA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减低,揭示气道黏膜局部防御功能下降。DM大鼠及COPD+DM大鼠肺灌洗液中的SIgA增高,可能与晚期糖基化产物免疫应答和对病原微生物的代偿性免疫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通过对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时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清水平检测,评价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抗原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40例患者,其中确诊、临床拟诊、浅表定植白念珠菌患者分别为18、12、1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留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中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的OD值,通过标准曲线反应出待测血清中抗原含量。结果 确诊组和临床诊断组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的平均浓度与后两组差异显著;用ELISA检测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的浓度,以0.35μg/mL诊断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100%。结论 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时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水平明显高于定植组和健康组,提示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抗原检测可作为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以0.35μg/mL为诊断阈值对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3.
两种健康宣教方法用于颈椎病手术患者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健康宣教方法用于颈椎病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5年6月期间行颈椎手术的1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传统的健康宣教,另一组为改进后的视听结合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结果改进后视听结合的健康宣教方法更利于颈椎病患者掌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健康宣教方法优于传统健康宣教方法。  相似文献   
44.
临床不合理用药原因的分析与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合理用药使全球1/3患者死亡。据报道,近10年来,我国合理用药水平呈现停滞甚至下降趋势,尽早采取有力措施扭转局面,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45.
杨艳平  刘沿勋 《山东医药》2002,42(21):37-38
我们观察了 2 19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静脉使用抗生素前后痰真菌培养情况 ,旨在探讨抗生素致真菌感染的危险性。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 13~ 92岁 ,均符合卫生部统编教材《内科学》第五版中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均应用抗生素10天以上或交替合用多种抗生素。将抗生素按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白霉素 )、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洛沙星 )、氨基糖甙类 (丁胺卡那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依替米星 )、青霉素类 (青霉素G、安美汀、舒嘉青等 )、头孢一、二代 (先锋霉素 、 ,西力欣 )、头孢三代 (头孢三嗪、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46.
肺血栓栓塞症(通常称为肺栓塞)是由于人体外周静脉或右心腔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堵塞于肺动脉内而形成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而我国卫生界长期以来,却一直认为肺栓塞在我国是一种少见病,发病率低。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临床上对肺栓塞的识别和诊断意识。加之肺栓塞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使我国对肺栓塞的漏诊率高达八成以上。无论在欧美国家或我国,  相似文献   
47.
本文拟在分析社区医院中药处方乱象,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办法,认为处方用药合理与否,书写是否正确,不仅体现了医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与日俱增,为社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本文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护理技能的培训,使陪护全面掌握家庭护理技能,达到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5S管理法在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5s管理的5个步骤应用到仪器设备及抢救用品的管理上。结果应用5S管理NICU仪器及抢救物品,提高了抢救物品的完好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结论5S管理法能改善新生儿监护中心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患儿的安全,提升新生儿监护中心的形象。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P物质、NK1受体拮抗剂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一氧化氮(NO)分泌和诱生型NOS(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P物质(10-9 ~ 10-6 mol/L)或联合应用10-8 mol/L P物质和3 × 10-7 mol/L spantide、10-7 mol/L氨基胍、10-6 mol/L 7-硝基吲唑、10-5 mol/L L-NAME处理HaCaT细胞24 h,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HaCaT细胞中加入10-8 mol/L P物质,1 h、24 h、48 h后用RT-PCR检测iNOS mRNA表达。结果 10-9 ~ 10-6 mol/L P物质可诱导HaCaT细胞分泌NO,其中以10-8 mol/L P物质效应最明显。Spantide在各个时间点上(30 min及1、3、6、12、24 h)均可明显抑制P物质诱导的HaCaT细胞NO合成(P < 0.01),L-NAME组在3个时间点上(30 min、1 h、24 h)、7-硝基吲唑组在30 min、1 h后HaCaT细胞NO水平明显低于P物质组(P < 0.05),但氨基胍组与P物质组在各个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0-8 mol/L P物质处理HaCaT细胞后24 h、48 h,iNOS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99 ± 0.018、0.516 ± 0.030,两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P物质可通过激活细胞上NK1受体促进HaCaT细胞分泌NO,但iNOS可能不是P物质诱导HaCaT细胞分泌NO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