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休闲运动的态度行为与亚健康的相关性,为助推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HMS V1.0亚健康评定量表进行亚健康测评,同时对大学生休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使用合肥市各高校1137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数据,应用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大学生不同的休闲...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对照分析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表现及手术结果,探讨MRTA在诊断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53例,面肌痉挛42例,行MR三维时间飞越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采集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察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3例三叉神经痛中,48例MRTA重建显示明确的异常血管,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阳性率为90.56%。42例面肌痉挛中,40例MRTA 显示了面神经起始段有微血管跨越或对面神经有轻微的推压改变,阳性率为95.24%(40/42),与手术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具有重要价值,MRTA原始图像及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日间手术住院费用构成和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日间手术控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某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日间手术量排名前3位病种(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胆囊炎和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通过倾向性匹配消除混杂因素,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结构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 BYHWD)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BYHWD组,BYHWD组缺血后24h开始予BYHWD(13g·kg-1)灌胃,连续给药14d。缺血后第14天处死大鼠,分别采用Iba1/CD16/32、Iba1/CD206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缺血区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型,qRT-PCR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m RNA表达;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及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mRNA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BYHWD显著减少缺血区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CD16/32+)数量(P0.01),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CD206+)数量(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BYHWD显著下调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iNOS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 mRNA表达(P0.01),上调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206、Arg-1和抗炎因子IL-10、TGF-βmRNA表达(P0.01)。[结论] BYHWD可能通过促进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换,从而抑制大鼠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更年宁中哈巴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党参炔苷、蟛蜞菊内酯、哈巴俄苷、王不留行黄酮苷、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共11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9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1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电离模式为ESI-(哈巴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党参炔苷、蟛蜞菊内酯、哈巴俄苷)和ESI+(王不留行黄酮苷、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1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85~29.71、1.620~32.40、7.801~156.0、0.518~10.35、0.167~3.333、0.359~7.179、1.455~29.10、1.520~30.40、0.160~3.205、0.143~2.864、0.157~3.136μg·mL-1...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在功能性便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在我院门诊或病房选择便秘患者60例,对每名患者进行5~10次的心理干预加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评估。结果 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经心理干预加生物反馈治疗后,10.0%(6/60)治愈;40%(24/60)显效;31.6%(19/60)有效;18.3%(11/60)无效,有效率81.6%。生物反馈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前,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9)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9±8),与中国常模相比较,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治疗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2±7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3±7)显著改善(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表明心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糖尿病早期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为12只匹配的雄性SD大鼠。模型建成5周后,先行常规心脏超声检查,继而采集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观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图像导入Siemens Sygno US Workplace3.01软件进行脱机VVI分析,检测两组大鼠左室壁6个节段(前壁AW、侧壁LW、后壁PW、下壁IW、后间隔PS、前间隔AS)的峰值收缩速度(Vs)、径向应变(SRs)、径向应变率(SRRs)、切向应变(SCs)、切向应变率(SRCs)及各项参数的6个节段平均值。结果两组大鼠常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的测值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DM组左室壁6个节段的Vs、SRs、SRRs、SCs、SRCs及平均值均较正常组减低,其中下壁的SCs、下壁及前间隔的SRCs两组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即可发生收缩功能损害,VVI技术可较早检出这种变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常规超声拟诊为胆囊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变的超声增强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0例患者中24例为胆囊良性病变,6例为胆囊癌,胆囊癌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度分别为53.3%、50.0%和66.7%;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度分别为93.3%、91.7%和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9.
贾贺  杨琰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176-17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术中处理原则以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h,平均出血量100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44h,平均住院7d。结论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0.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杨琰  陈果  刘丽娜  赖青 《广西医学》2005,27(2):296-297
我科自2002年3月以来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