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 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0.92±0.33)d、(3.32±0.98)d和(9.66±2.2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8±1.02)d、(5.12±1.42)d和(12.89±2.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手术婴幼儿采取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稳定表达对人宫颈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表达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m23-H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m23-H1转染入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G418稳定筛选,用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法鉴定转染前后细胞中nm23-H1基因的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在宫颈鳞癌组织中,nm23-H1基因阳性表达率随FIGO临床分期的升高有下降趋势,Ⅲ期nm23-H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Ⅱ期,Ⅱ期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I期(P<0.01);分化程度高的组织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分化程度低的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其原发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宫颈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阳性表达率与FIGO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pcDNA3.1-nm23-H1转染组中,Si-Ha、HeLa细胞nm23-H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未转染组和空载体对照组未见nm23-H1高表达。MTT法所绘生长曲线显示,SiHa-nm23(转染组)细胞与SiHa-3.1(空载体组)、SiHa(空白组)细胞比较,生长速度明显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eLa(空白组)、HeLa-nm23(转染组)、HeLa-3.1(空载体组)三组细胞生长速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m23-H1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判断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标志物,而nm23-H1基因对不同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3.
超声造影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CEUS)定量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特点.方法 62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被分为脑梗死组(27例)和非梗死组(35例),运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检测,应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在机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特点,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内的增强强度(IE)及增强密度(DE)明显高于非梗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能客观地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总体增强情况.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设计一种合理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袋内劈核方法应用于临床,并观察其效果。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劈核器械和术式行Ⅲ级核以上白内障囊袋内劈核。随机将Ⅲ~Ⅴ级核白内障399眼分成两组。囊袋内劈核组(实验组)211眼,前房内劈核组(对照组)188眼。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行连续环形撕囊(contr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充分水分离,实验组在粘弹剂的保护下用钩刀劈裂法行囊袋内劈核;对照组将核旋出囊袋浮至前房,在粘弹剂的保护下用双刀水平面劈核法,行前房内劈核,均劈成两块核瓣。扩大切口至5.5mm,用3mm圈匙娩出核瓣。观察两组术后1,7d视力、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d视力及术后反应,术后近期并发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7d视力,并发症和角膜散光度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袋内劈核比前房内劈核术后短期反应更轻,并发症少,是一种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更合理的劈核方法。同时可作为超声乳化手术初学者过渡术式。  相似文献   
105.
小儿手术室科学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室护理的中心任务是积极配合医生为患儿实施各种平诊、急诊手术。要使此项工作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我们必须在手术室的管理上下工夫。它包括加强管理力度 ;加强护理质量内涵建设 ;进行医院感染控制 ;做好患儿的健康教育 ;做好科研等。现将我们实施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 加强管理力度 ,建立质量检查管理制度根据手术室的护理性质和内容 ,制订各班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以及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评估表 (包括用物的准备工作、洗手和巡回护士的配合等 ,分三个等级进行打分 )、护理质量检查考核量化表等。护士长根据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ADAM1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ADAM12调控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DAM12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对应原发性肝癌病人的预后情况。培养HepG2、MHCC97H肝癌细胞系,病毒转染,构建稳定的ADAM12沉默和过表达细胞。CCK8检测ADAM12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ADAM12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中ADAM12和EMT标志物的表达改变。结果 ADAM12表达水平越高,肝癌病人的预后可能越差,肿瘤≥3 cm可能性越大,分化程度越低,TNM分期越晚,肿瘤Ki67指数越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M12的表达水平越高,肝癌增殖能力越大(P0.05),抑制ADAM12的表达可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ADAM12的表达水平越高,肝癌侵袭潜能越大(P0.05),抑制ADAM12的表达可抑制肝癌的侵袭(P0.05),而过表达ADAM12可促进肝癌的侵袭(P0.05)。ADAM12的表达水平与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有关(P0.05)。结论 ADAM12通过调控肝癌EMT,增强HepG2、MHCC97H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通过抑制ADAM12,可抑制肝癌细胞EMT,降低HepG2、MHCC97H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7.
4-乙基-2,3-二氧代哌嗪经三光气氯代、与D-苏氨酸缩合、甲酸氧化及草酰氯酰氯化制得2-[(4-乙基-2,3-二氧代-1-哌嗪基)甲酰胺基]-3-甲酰氧基丁酰氯(6),6再与7β-氨基-7α-甲氧基-3-(1-甲基-1H-四唑-5-基硫甲基)-8氧代-5-硫-1-氮杂二环[4.2.0]辛-2-烯-2-甲酸二苯甲酯(7-MAC)经缩合、脱二苯甲基保护基和脱甲酰基等反应得到抗菌剂头孢拉宗,总收率约5%.  相似文献   
108.
杨琰  贾贺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114-115
概述胎盘继发性肿瘤(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胎盘囊肿、胎盘畸胎瘤等)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及各自的临床处理;三维彩超及核磁共振成像运用于诊断胎盘继发性肿瘤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手部肌腱离断术后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65例各种原因引起手部肌腱离断术后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65例患者中吻合口腱性连接38例,疤痕连接16例,再离断1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术后肌腱粘连,轻度7例(10.7%),中度35例(53.8%),重度23例(35.5%).结论 超声能监测肌腱离断术后肌腱愈合过程,及时发现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0.
高血压病脉压与相对脉搏波速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主动脉相对脉搏波速度的关系。方法 对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腹主动脉前壁(AAo)进行PW DTI检查,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测量电机械时间(EMT)、左室射血前期时间(PEP)、脉搏波时间(PWT,PWT=EMT-PEP);同时测量患者身高(H),计算相对脉搏波速度(RPWV,RPWV=H/PWT)。结果 脉压≥60mmHg(1mmHg=0. 133kPa)者的RPWV显著高于脉压<60mmHg者[ (162. 03±27. 87 )m/s和(75. 37±18. 74)m/s, P<0. 001]。RPWV与脉压和年龄显著正相关(脉压r=0. 536,P=0. 000;年龄r=0. 335,P=0. 003)。结论 RPWV与脉压密切相关,可作为一项新的评价动脉硬度的指标应用于高血压病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