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82例要求中期妊娠引产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引产者60例,20例应用利凡诺引产,2例行水囊引产术。其中未婚52例,已婚30例。根据中期引产的特点,现将所采用的引产方法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引产方法①口服米非司酮:60例中以口服药物引产未婚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补阳还五汤(BYHWD)含药血清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增殖和迁移影响。方法补阳还五汤灌胃SD大鼠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大鼠血清)及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血清浓度分为5%、10%和20%3个浓度,共6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BMECs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HBMECs迁移的相对距离。结果与空白组比较,5%、10%和20%含药血清均显著促进HBMECs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1±0.03比0.65±0.03、0.84±0.05比0.75±0.03、0.71±0.05比0.67±0.05,P0.05);与10%含药血清组比较,5%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1±0.03、0.71±0.05比0.84±0.05,P0.05)。与空白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细胞迁移的相对距离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8±0.03比0.50±0.01、0.63±0.03比0.45±0.05、0.53±0.05比0.45±0.04,P0.05);与10%含药血清组比较,5%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细胞迁移的相对距离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8±0.03、0.53±0.05比0.63±0.03,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促进HBMECs增殖和迁移,10%含药血清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3.
结合开设文献检索课和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探索医科成教学生文献检索课开设的原则,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为更好地在医科成教学生中开设文献检索课,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特征,并与手术对照。结果Debakey Ⅰ型2例、Debakey Ⅱ型5例、Debakey Ⅲ型5例。术前正确诊断10例(83%),漏诊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分化程度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分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53例经胃镜诊断为胃癌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患者在术前进行超声双重造影,按分化程度分为中高分化腺癌组(A组)及低分化癌组(B组),将造影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分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病灶大小、增强特点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超声造影下胃癌病灶大小、增强分布与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程度越低的肿瘤瘤体较大、增强倾向于不均匀;低分化癌组基础强度明显低于中高分化腺癌组[(0.52±1.12)dB对(1.53±1.87)dB,P<0.05],增强强度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腺癌组[(26.22±3.69)dB对(23.69±5.02)dB,P<0.05].结论 超声双重造影可对术前胃癌的分化程度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偶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发现率。方法 对 1667例患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甲状腺实质后方组织发现椭圆形、均匀低回声团块记为可疑病例 ,并对其进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生化检查 ,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发现可疑病例 2 2例 ,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其中 8例为甲状旁腺腺瘤 (3 6.4% ,8/ 2 2 ) ,偶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的发生率为 0 .47% (8/ 1667)。结论 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可以发现偶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 ,超声对于预先确定甲状旁腺组织的价值较低。偶然发现的甲状腺旁腺腺瘤可伴有或不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31个斑块,分析造影表现与斑块大小及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31个斑块中有22个增强,且7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外向斑块内短线条状增强,15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腔内及管壁外周向斑块内呈稀疏点状增强,开始增强时间要比颈动脉的晚(P<0.01),达峰时间延长(P<0.01)。在增强的22个斑块中,软斑块12个,混合斑块10个。另9个超声造影未增强的斑块中,硬斑块5个,软斑块2个,混合斑块2个,斑块厚度均在3mm以下。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较敏感地显示斑块动态增强过程,揭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但受斑块厚度及斑块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周脓肿)是一种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本文对12例临床疑为肛周脓肿患者经直肠超声检查,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对肛周脓肿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患者采取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超声显示腋动脉周边的3束臂丛神经,然后在进针过程中,实时超声显示阻滞针,沿着神经周边注射局麻药。记录上肢各神经的起效时间,评价麻醉效果。结果臂丛神经在横断面上清晰表现为椭圆形的低回声结构,内部由点状回声组成。注射局麻药后,神经被无回声区浸润。33例均阻滞成功,其中完全阻滞31例,2例需静脉追加芬达尼。平均操作时间为(3.81±0.28)min,平均起效时间为(4.39±0.11)min,平均麻醉持续时间为(369.38±20.64)min。注药后的20min,上肢所有7根神经完全阻滞率均为100%。结论超声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并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源性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小肠动力障碍时小肠平滑肌细胞慢波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ip)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造模,将小鼠分为正常组、DM组、DM+外源性SCF组(DM+SCF组);DM+SCF组ip SCF 0.20 μg/(kg·d),正常组和DM组每天ip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0).所有小鼠干预6 wk结束后,给予印度墨水灌胃测定小肠传输速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仪记录各组小鼠十二指肠平滑肌细胞内慢波的变化.结果:DM组小肠推进率比正常组的明显降低(44.05%±5.48% vs 82.75%±6.56%,P<0.01);DM+SCF组比DM组的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75.89%±3.61% vs 44.05%±5.48%,P<0.01).但比正常组的降低(75.89%±3.619% vs 82.75%±6.56%,P<0.05);DM组与正常小鼠相比,十二指肠平滑肌细胞内慢波频率明显减慢(13.33±4.27 vs 30.67±3.33,P<0.01),波幅明显减小(15.17±3.71 vs 35.17±3.71,P<0.01).且波形杂乱不规则.DM+SCF组小鼠十二指肠平滑肌细胞内慢波频率和波幅比DM组增加(26.50±1.87 vs 13.33±4.27;27.50±2.26 vs 15.17±3.71,均P<0.01),但比正常组减慢和降低(26.50±1.87 vs 30.67±3.33,P<0.05;27.50±2.26 vs 35.17±3.71,P<0.01).结论:外源性SCF对DM小鼠的小肠动力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