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阐述了七年制临床医学(放射医学方向)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从学制划分、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开设中本硕一贯制体现、临床实习与科研实践、课程设置中淘汰机制体现等方面探讨了课程设置的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对受电离辐射荷瘤小鼠脾及外周血的影响。方法 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 12只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放射组、放射 +注射SOD组。采用 6MV的X线对荷瘤小鼠进行连续5天的全身照射后 ,取外周血后麻醉处死荷瘤小鼠 ,制备脾细胞悬液。用 75 2型分光光度仪测定光密度值并计算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过氧化氢酶 (CAT)含量。结果 放射 +注射SOD组与放射组比较 ,脾及外周血清中MDA含量下降 (P <0 .0 5 ) ,而脾中GSH、GSH -PX、CAT含量均升高 (P<0 .0 5 )。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 ,脾及外周血清中MDA含量升高 (P <0 .0 5 ) ,GSH、GSH -PX、CAT含量下降 (P<0 .0 1或 P <0 .0 5 )。结论 接受全身照射的荷瘤小鼠存在辐射损伤 ,而腹腔注射SOD对接受全身照射的荷瘤小鼠具有抗辐射损伤的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43.
探索新时期放射医学特色专业发展的途径,阐述积极依托国防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军地需要的两用人才的思路,按照把我校放射医学专业建设成国家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目标,军地共建,使放射医学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4.
在创伤愈合中VEGF和Ang-1表达的生物动力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动态变化,阐明其在组织修复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背侧切开皮肤全层建立大鼠创伤模型,不同时问后活体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Ang-1的蛋白表达。结果伤口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毛细血管在伤后第3d即见增多,伤后第7d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d呈阳性。伤后第3d呈强阳性,伤后第5d呈阳性,而于伤后第7d阳性程度逐渐减弱。伤后第1~14d VEGF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管内皮细胞胞浆Ang-1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d部分呈阳性表达,部分呈弱阳性表达,在伤后第3d呈阳性表达。伤后第5、7d呈强阳性、阳性表达。随后阳性程度逐渐减弱。伤后第3~21d Ang-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VEGF和Ang—1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与组织损伤愈合程度密切相关,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互相协调、促进并调节血管肉芽组织的生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性,25岁,于1980年9月1日受到5.3万居里~(60)CO强γ源全身不均匀外照射。全身等效均匀照射剂量为522rad。初期临床表现和估算剂量符合急性重度骨髓型放  相似文献   
46.
作者研究了不同水平浓缩铀内污染机体后,对中枢和外周免疫活性细胞DNA合成的刺激作用与免疫毒理效应。结果发现,当浓缩铀摄入量为10-500μg/kg体重时,脾T,B淋巴细胞和胸腺淋巴细胞^3H-TdR掺入显著降低,其DNA合成呈现明显抑制效应。然而,当浓缩铀摄入量为01μg/kg体重时,脾PHA反应性T淋巴细胞^3H-TdR掺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DNA合成呈现明显的刺激作用。诱发细胞增殖刺激作用的  相似文献   
47.
1982年12月在沈阳普查异常Hb中,发现1例慢速α链Hb变异体,经一级结构分析证明为HbQueens[α34(B15)Leu→Arg]。 材料与方法 先征者杨某,女,21岁,汉族,体健,Hb11.89%,RBC420万/mm~3,RBC脆性试验为开始溶血0.44%NaCl溶液,完全溶血0.30%NaCl溶液,RBC压积35%,RBC形态未见异常,先征者母、弟、大姨母、大舅父、表兄妹等人均携带同种异常Hb,素健,为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取先证者静脉血作Hb  相似文献   
48.
^147Pm内污染诱导红细胞系统突变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低剂量钷- 147(147 Pm) 内污染对红细胞系统遗传突变的影响,应用骨髓和血液正常染红细胞微核检测,观察了低剂量147 Pm 内污染小鼠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147 Pm 内污染引起的红细胞染色体的损伤效应。结果显示,185k Bq/g 体重的单纯高剂量147 Pm 内污染可引起骨髓和血液正常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01) 。然而,预先应用037 ,37 和37 Bq/g 体重的147 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3 天后相继给予185k Bq/g 体重的高剂量147 Pm 内污染机体,骨髓和血液正常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减少,与单纯高剂量147 Pm 内污染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05 或 P < 001) ;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果表明,低剂量147 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可较长时间诱导红细胞系统的遗传适应性反应,使红细胞系统对相继高剂量147 Pm 内污染引起的染色体损伤有了明显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49.
放射性烧伤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愈合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血管再生,因此对血管再生的调控的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是调控血管再生和创伤愈合的关键因子,这可能为放射性皮肤烧伤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0.
镍是银白色金属,自1751年分离得纯镍以来,其开采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生产中,尤其从事超细金属镍尘的作业者,体内可积聚过量的镍,对机体造成一定损害,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