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三个监测点医院2001-2004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3个监测点医院2001年8月至2004年7月住院的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哨点监测,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粪便标本并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分型。结果 共检测3121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1%。94%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69.9%,其次为G1型6.6%、G2型2.9%、G9型2.2%、G4型0.3%。P[8]型为最常见的P基因型。最常见的P-G组合型是P[8]G3,占64.0%,还有其他7种不常见的P-G组合的毒株类型。结论 轮状病毒是3个监测点医院住院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原,P[8]G3型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22.
患儿,男,4.5岁.因发热1月入院.入院前在外院给过多种抗生素及按结核治疗无效.高热仍不退,转我院诊断治疗.父母健康,否认有传染病史.查体:T 40℃,P 110次/分,R 34 次/分,神清,热病容,精神差,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口腔粘膜光滑,心肺(-),腹软,肝右肋下2 cm,脾左肋下1.5 cm.躯干、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3.
124.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病例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8年5月至7月我院诊治的16例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的141例手足口病病例中,并发脑炎者16例.所有病例均有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病例治愈、好转(1例右下肢瘫痪)出院,平均住院天数7.8 d.结论 对于少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手足口病危重病例,要给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抢救治疗是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5.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或称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病,是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而引起的肺结核[1] .病情多急重,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住院资料较全的小儿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性1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总结恙虫病并发脑炎及血小板减少重症病例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5例恙虫病并发脑炎及血小板减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入院当天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体征及特异性焦痂、脑脊液及实验室检查得以确诊恙虫病并发脑炎及血小板减少,给予多西环素口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及支持对症治疗;3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例病情危重并发肺炎呼吸困难患儿立即给予吸氧、丙种球蛋白1 g/kg及甲泼尼龙静脉滴注.经积极的治疗,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恙虫病起病较急,病情重,易引起多器官损伤,诊治不及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多西环素作为小儿恙虫病的特效治疗用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7.
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病毒性脑炎(病脑) 1482例,其中入院当天或次日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正常的151 例(10.2%),现将151例临床及治疗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总结重型手足口病(HFMD)临床诊治经验及病原学分析。方法:对我科2016年6月收治住院的42例重型HFMD,均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短期应用激素、抗病毒选用热毒宁、a-1b干扰素雾化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严重3例(7.14%)加用了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39例做粪便RT-PCR检查:检出EV71 14例(35.90%);CA6 13例(33.33%);CA16 6例(15.38%),1例左下肢瘫痪患儿其病原为CA16。经积极治疗,41例临床治愈。本组病例退热时间0.5~2.5 d,平均退热时间0.93 d。平均住院天数5.81 d。1例左下肢瘫痪患儿出院时左下肢肌力由Ⅱ级恢复到Ⅳ级,好转出院10 d后复查瘫痪治愈。结论:目前HFMD己成为儿科常见、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肠道传染病,重型HFMD病原以EV71、CA6、CA16感染为主,CA6(33.33%)病例增多临床应引起重视。早期发现、诊断、及时治疗重型HFMD,阻断病情进展,是最大限度降低HFMD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