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均  李丽红  孙利炜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25-2827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与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5月在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0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样本用PCR扩增的方法进行HboV NS1基因检测。随机选取8例HBoV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将测到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和HBoV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7例标本共检测出44例HBoV阳性,阳性率为4.37%,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患儿人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9%(2/155)、5.71%(2/35)、8.70%(2/23)和4.79%(38/794)。HboV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年龄分布为1岁以下39例,占88.64%;1岁以上5例,占11.36%;男女性别比值是1.75∶1;临床表现咳嗽伴喘憋占97.56%,咳嗽伴腹泻占34.14%,入院时体温升高占54.55%,肺部听诊闻及干和/或湿性罗音者占95.12%,X线胸片片状影占87.80%,病程平均为13.79天。结论:人博卡病毒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HboV所致呼吸道感染部位多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以1岁以内婴儿为主。  相似文献   
2.
实时超声显像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的报道不多[1]。本文将我院1988~1996年行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病例作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软组织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以进一步提高超声对软组织肿瘤性质的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本组76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平均年龄:恶性肿瘤病人为40.5岁,良性肿病病人为37.2岁。所用仪器为ALOKA630及TOSHIBA125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及7.5兆赫,采用直接或间接水囊探测法。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特点,并与手术所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长春地区儿童龋病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长春地区312例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并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龋病的关系。结果:在VDR-BB基因型中95·0%是龋病患者。在VRD-B等位基因中93·5%为龋病患者;龋齿的数量与VDR基因型有关,龋病重的患者中VRD-BB基因型占多数。结论:龋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VDR基因型有关,检测VDR基因型及早干预,对于预防龋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急性期细胞因子及T细胞功能临床研究(附3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细胞因子及T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长春市儿童医院内科住院的KD患儿共39例,用ELISA方法测定急性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γ-IFN)含量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例确诊为KD患儿急性期血浆CD3、CD4、CD8百分数.结果 KD患儿急性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γ干扰素水平分别(11.69±3.01)ng/L、(89.25±26.28)ng/L和(31.18±15.34)ng/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5、<0.001和<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与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呈明显正相关(rIL-1β=0.887、rTNF-α=0.875)与C-反应蛋白也呈正相关(rIL-1β=0.643、гTNF-α=0.736);急性期T淋巴细胞CD4百分含量增高(30.6±8.96)、CD8百分含量减少(23.3±6.25)、CD4/CD8比值明显增高(1.3±0.06);左冠状动脉大小与γ-IFN含量,前降支大小与TNF-α、IL-1β、γ-IFN含量具有明显直线关系.结论 川崎病急性期存在T淋巴细胞调控网络失衡.了解细胞因子在KD发病中的作用,对于KD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宇奇  孙利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01-150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30例病毒性心肌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mRNA相对含量为1.31±0.0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穿孔素mRNA水平的增高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与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关系,为H IE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研究对象按轻、中、重度H IE分为3组,每组分别为21、49、8例;选正常对照组73例。分别测其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HbCO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小于0.01;研究组轻、中、重度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小于0.05。结论:HbCO水平的高低与H IE有关,是反映H IE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基因鉴定及分型方法,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优化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技术(RAPD)的实验条件,利用RAPD技术成功地检测了儿科病房呼吸道合肥病毒(RSV)、脑外科病房铜绿单胞菌(PA)及血液病房白色念珠菌(CA)的医院感染。同时进行了RSV分离、PA菌和CA菌培养。结果 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A)、志贺菌(SB)、大肠埃希菌(EC)、肠炎沙门菌(Sal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时细胞免疫功能及一些细胞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KD患者52例、热性对照42例、正常对照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三组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川崎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其中川崎病患者分别于急性期(发病第1-11天)与亚急性期(发病第11-21天)各检测一次。结果川崎病急性期T淋巴细胞CD4无明显变化,CD8比例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1);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MIFI、L-6、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1);川崎病患儿亚急性期血清MIFI、L-6、TNF-αI、L-1β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川崎病同一个体不同病程期间,血清MIF和IL-6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特别是急性期患儿二者呈正相关(r=0.87,P=0.017)。结论川崎病急性期细胞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活化的T细胞分泌高浓度的炎性细胞因子如IL-1I、L-6、MIF和TNF-α等,引起一系列的血管炎性改变和脏器损伤。检测血清MIF和IL-6水平,可望作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的一个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长春市儿童医院1992~1994年分离并鉴定的96株RSV和一株标准RSV进行RAPD分析。结果 所有RSV毒株都有扩增带,共有四种带型。不同疾病来源的RSV基因型不同。来源毛细支气管炎的RSV有8714%为R1型。结论 RAPD技术能从分子水平了解婴幼儿RSV感染情况;R1型RSV可能为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