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0 毫秒
5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指出目前中国CVD人数达3.3亿,其中冠心病占1139万,是导致中国CV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全球CVD防治领域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冠心病与机体内小分子代谢物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水平与冠脉病变及院内主要不良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53例AMI患者,其中单支病变组76例、双支病变组131例、三支病变组146例,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并根据入院即刻血糖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184例(血糖<7.8 mmol/L)与高血糖组169例(血糖≥7.8 mmol/L),比较不同血糖水平与院内MACE的差异.[结果]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血糖水平较单支病变组血糖明显升高(P <0.05),而双支组与三支组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11.2%和3.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AMI患者的入院即刻血糖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入院即刻血糖是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3.
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性心律震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心室起搏诱发窦性心律震荡(HRT)模型,观察自主神经对HRT指标的影响。并探讨诱发室性早搏的不同联律间期(CI)及代偿间期(CP)与HRT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不使用自主神经阻断药物情况下(基础状态),采用右室心尖部V-S2刺激,联律间期以刺激前平均心动周期的60%感知V波,并逐渐2%递减,直至连续发出10个V-S2刺激,每个S2刺激之间至少间隔有20个VV间期;然后静脉注入艾司洛尔(艾司洛尔状态),待药物作用至高峰后重复上述V-S2刺激;静脉注入阿托品(阿托品状态),待其作用至高峰后再次重复上述刺激;随即再次注入艾司洛尔(联合用药状态)后重复发出10个V-S2刺激。测量并分析四种状态下体表心电图及腔内心电图数据。结果基础状态下RR间期是698.91±75.70ms,震荡初始(TO)为-1.65%±2.29%,震荡斜率(TS)为8.16±4.63ms。而在使用不同的自主神经阻滞药物后,TO显著性增加发生在阿托品状态和联合用药状态,而在艾司洛尔状态无显著变化。TS显著性降低发生在阿托品状态和联合用药状态(P均<0.01),而在艾司洛尔状态无显著变化。基础状态诱发的室性早搏,它的CI与HRT指标并没有相关性(所有的P>0.05),而CP则与HRT指标相关。结论自主神经系统对HRT的影响中,迷走神经起着主导作用;基础状态下CI和HRT指标之间不相关,而CP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缬沙坦涂层支架对血管新生内膜及其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涂层支架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多层涂布技术制备缬沙坦涂层支架和载体涂层支架。依据腹主动脉置入支架的类型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裸支架组、载体涂层支架组及缬沙坦涂层支架组,每组5只。术前、术后即刻及支架置入3个月后分别行腹主动脉造影,使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软件测量血管直径及其狭窄百分数。3个月后处死实验兔,将支架血管段切片行HE染色,分别测定并比较三组支架血管段的管腔面积、内外弹力膜围绕面积、新生内膜面积及最大内膜厚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T2R蛋白质表达,用RT-PCR方法测定AT2RmRNA表达。结果裸支架组、载体涂层支架组、缬沙坦涂层支架组QCA测量的术前、术后即刻及3个月后支架血管段腹主动脉平均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裸支架组、载体涂层支架组与缬沙坦涂层支架组的平均管腔面积分别为4345548±125822μm2,4302061±167952μm2和5016269±207934μm2;平均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1119635±163503μm2,1135636±136555μm2和441577±74099μm2;平均最大内膜厚度分别为210±30μm,192±21μm和116±12μm。缬沙坦涂层支架组管腔面积最大,最大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最小。AT2RmRNA在各组都有表达,在缬沙坦涂层支架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免疫组化可见AT2R蛋白的含量在各组具有相同的趋势。结论缬沙坦洗脱支架通过上调AT2R表达,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可能具有防治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心梗)大鼠模型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采用结扎前降支方法建立慢性心梗模型,将存活大鼠随机分组为心梗组(n=9)、卡维地洛组(n=10)、美托洛尔组(n=8)。并建立假手术模型假手术组(n=10),行心肌纤维化指标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测定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mRNA表达。结果:心梗组羟脯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卡维地洛组(P均<0.05),而在卡维地洛组则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同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后MMP-2、MMP-9酶活性增加,进行药物干预后卡维地洛组MMP-2、MMP-9活性较心梗组显著下降(P<0.05);心梗组、美托洛尔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MMP-13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药物干预后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心梗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梗组、美托洛尔组与假手术组比TIMP-1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卡维地洛组比较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糖尿病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健康小鼠64只,共分为4组,每组16只。C组:非糖尿病ApoE~(-/-)小鼠,即对照组;其余小鼠连续5 d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小鼠分为3组,D组:糖尿病ApoE~(-/-)小鼠组; D+P组:糖尿病ApoE~(-/-)小鼠+PIO组; D+P+G组:糖尿病ApoE~(-/-)小鼠+PIO+GW9662组。过氧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PIO灌胃或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皮下注射连续应用12周。每周测量小鼠的体重,每两周测量小鼠血糖。20周时处死小鼠,分离小鼠主动脉血管。油红O染色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化评估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受体(RAGE)和PPAR-γ的表达。结果随着时间的不同,各组小鼠同一时间的体重无显著差异,各组小鼠血糖的变化无显著差异。D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RAGE表达高于C组(P0. 05); D+P组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及RAGE表达显著降低(P 0. 05); D+P+G组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及RAGE表达明显高于D+P组(P 0. 05)。结论 PIO抑制了糖尿病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抑制RAGE信号是PIO有益作用的关键因素,并且是通过激活PPAR-γ实现的。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冠脉搭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4年-2007年我院心脏中心住院的冠脉搭桥术后并发阵发性房颤病人63例为阵发性房颤组,同期住院的冠脉搭桥术后未发生阵发性房颤病人71例为对照组,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术前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is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P波最大时限分别为(122.22±8.70)mm和(103.24±11.18)mm31,P波最小时限分别为(71.11±7.43)mm和(64.51±10.25)mm,P波离散度分别为(50.79±6.30)mm和(38.31±5.85)mm,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波离散度为预测冠脉搭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Embase、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17年4月,收集比较IABP和药物治疗或其他心室辅助装置对AMI并发CS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所有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提取相关资料,主要预后指标包括30 d全因死亡率、院内卒中、大出血、下肢缺血发生率。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证据质量评价工具对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7篇,其中比较IABP和药物治疗的有3项研究,共计702例患者;比较IABP和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的有4项研究,共计136例患者。结果显示,对于AMI并发CS的患者: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和单纯药物治疗或者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在降低30 d全因死亡风险方面没有优势(RR=0.97,95%CI:0.83~1.15);较低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和单纯药物治疗或者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没有增加院内卒中发生风险(RR=0.81,95%CI:0.26~2.51);亚组分析显示,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没有明显增加院内大出血风险(RR=0.76,95%CI:0.34~1.72),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院内大出血风险明显降低(RR=0.28,95%CI:0.14~0.56);亚组分析显示,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没有明显增加住院期间下肢缺血风险(RR=1.24,95%CI:0.59~2.59),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住院期间下肢缺血风险明显降低(RR=0.27,95%CI:0.08~0.87)。结论 AMI并发CS的患者,应用IABP不能降低30 d全因死亡风险。但是,与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应用IABP的患者大出血及下肢缺血风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9.
病历摘要 患者男,72岁.因"间断胸闷、心悸20年,乏力2年加重1周"于2008年lO月31日第5次入院.患者1989年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等症状,当年11月第一次住入我院心内科,血压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电图示"室性早搏,阵发室速(最长6.8 s),窦性心动过缓,Ⅱ度窦房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内径增大(2.96 cm),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50%狭窄,给予心律平、心痛定、654-2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症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60.
<正> 目前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全球糖尿病患者2007年已达2.5亿,预计2025年将达3.8亿。在中国,2007年2型糖尿病的患者约为3980万,2025年预计将达5930万。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65%~70%的糖尿病患者因冠心病而死亡,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形式,糖尿病患者常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因而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心肌缺血,进而早期干预对于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