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现代最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Framingham心脏病前瞻性研究和多重因素干预试验(MRFIT)证实:血脂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应用调脂药物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将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对瑞肝素钠在导管室中运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入选术前12h未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270例,67例使用普通肝素为对照组,203例随机分为瑞肝素钠50IU·kg~(-1)及70 IU·kg~(-1)组,在CAG/PCI过程中经鞘管单次注射不同剂量瑞肝素钠或普通肝素,所有瑞肝素钠组患者监测术前、术中10 min、造影结束即刻、术后2h的血抗Xa因子活性及APTT,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观察终点为围手术期抗Xa因子活性和30d时的死亡、心梗、急诊血运重建和出血事件。结果:瑞肝素钠50IU·kg~(-1)和70IU·kg~(-1)组术中10min抗Xa因子活性均达到最高峰,而后逐渐下降。70IU·kg~(-1)组抗Xa因子峰值[(1.26±0.29)IU·mL~(-1))]显著高于50IU·kg~(-1)组[(1.04±0.30)IU·mL~(-1))](P<0.001)。两组分别有95.1%(96例)和99%(101例)的患者术中抗Xa因子峰值>0.5 IU·mL~(-1)。至30d随访结束,50IU·kg~(-1)组有2例(1.9%)术后出现轻微出血事件(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70 IU·kg~(-1)组有1例(1%)出现轻微出血事件,而普通肝素组有5例出现轻微出血事件(7.5%)(P=0.061);50 IU·kg~(-1)组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出血事件(术后当天出现心脏破裂,心包填塞)。PCI亚组分析:50 IU·kg~(-1)和70 IU·kg~(-1)组各有1例(2.9%)(急诊冠脉搭桥)/(2.2%)(急性前壁再梗)发生终点事件;普通肝素组无终点事件,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570)。结论:行心导管检查及治疗中单次经动脉鞘管注射瑞肝素钠与普通肝素是一样安全有效的,且70 IU·kg~(-1)组更适于中国人群,并可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无需监测APTT,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也低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方法以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43例脑卒中患者和2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并分别检查血脂代谢情况。结果脑卒中组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均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P<0.01)。胰岛素敏感性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3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46,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与血脂代谢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李虹伟 《友谊医学》1999,22(1):14-16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生老病死相互衔接、继承、繁衍的历史。死亡在这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的力量自不待言,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同样每个人也只能有一次死亡,因此死亡也有其自身的价值。死亡的价值在于,它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占据的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为5%~35%[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静息心率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首次A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86例。根据术后即刻的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分为三组:低RHR组(RHR<70bpm)87例、中RHR组(RHR70~90bpm)153例、高RHR组(RHR>90bpm)46例。所有患者监测急诊PCI术后RHR;术前、术后24h NT-proBNP水平;术后24h及12个月时的超声心动图;院内及随访期死亡及复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结果:与低RHR和中RHR组相比,高RHR组平均年龄更高、Killip分级水平、术后24h NTpro BNP水平、术后12个月LVEDD、LVEF均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院内和随访期死亡及复合MACE的发生率更高(P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市H关性。方法入选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61例,入院后24h内空腹静脉血测定HbAlc,根据HbAlc水平分为HbAlc正常组(6.5%)与HbAlc升高组(≥6.5%),所有患者分别于发病后72h内、发病后30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结果 HbAlc升高组入院时及30d随访时的LVEF明显低于HbAlc正常组[入院时:(47.9%±7.7%)比(51.3%±7.8%),P=0.008;30d随访时:(51.1%±7.6%)比(55.1%±7.9%),P=0.002]。结论 HbAlc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在急性期和30d时较HbAlc正常者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KC/CPI-17通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不同类型桥血管张力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桥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使用体外血管环灌流的方法,观察基础状态下及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PMA)和抑制剂(Cal-C)灌流条件下,去甲肾上腺素(PE)和乙酰胆碱(Ach)介导的废弃桥血管张力的变化。比较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桥血管上述张力变化,并以Western blot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桡动脉(RA)桥血管PKC、CPI-17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RA、大隐静脉(GSA)对PE收缩反应强于乳内动脉(IMA)(P0.01,P0.05);PMA使PE诱导的RA收缩作用增强,Cal-C使PE诱导的RA收缩作用减弱。糖尿病组RA对PE最大收缩反应[(3.78±0.62)g]明显强于非糖尿病组[(3.21±0.75)g,P0.05]。且糖尿病组RA和IMA中PKC、CPI-17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 PKC/CPI-17通路在CABG术桥血管痉挛中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通过影响该通路的表达影响桥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升高,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而高血压及组织AngⅡ浓度升高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推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