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59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6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聚腺嘌呤二核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2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PARP-1抑制剂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每组30只。以Allen′s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每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取5只大鼠行BBB评分,处死后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部位脊髓内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Caspase-3及Bcl-2的表达;各时间点各组剩余大鼠处死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P-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ARP-1、AIF、Caspase-3及Bcl-2的m RNA水平,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1d时B、C、D组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3d时三组间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7d时D组及C组明显高于B组,且D组最高(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1~7d,B组脊髓组织中PARP-1、AIF及Caspase-3表达逐渐增强,Bcl-2表达逐渐减弱(P0.05);与B组比较,D组及C组的PARP-1、AIF、Caspase-3表达均显著降低,且D组最低(P0.05);而D组及C组的Bcl-2表达显著高于B组,且D组最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目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其蛋白水平一致。TUNEL结果显示,B组脊髓损伤后3d凋亡细胞最多,7d时数量减少,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P0.05);D组及C组凋亡细胞指数均显著低于B组,且D组最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PARP-1抑制剂3-AB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可有效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ARP-1、AIF、Caspase-3的表达抑制及Bcl-2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62.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 ,研究APP1 7肽对链佐星 (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Akt PKB ,CREB ,GSK 3β以及Bax ,Bcl 2等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STZ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模型 ,并皮下注射APP1 7肽对糖尿病组进行治疗。 1 0周后行通道水迷宫测定 ,取脑组织进行Akt PKB ,GSK 3β以及Bax ,CREB ,Bcl 2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糖尿病组海马内Akt PKB ,CREB的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减少 ,染色淡。GSK 3β,Bax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 )。Bcl 2阳性神经元数目 3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糖尿病APP1 7肽治疗组与对照组相近。结论 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存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和凋亡级联反应相关蛋白的表达异常 ;APP1 7肽能改善这些蛋白表达 ,使之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263.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主要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早期检查方法,以促进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资料(包括性别、入院日龄、首发症状时间、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消化道畸形疾病构成及主要临床特点,术前相关检查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病例507例,包括肛门直肠畸形(166例)、肠闭锁和肠狭窄(9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4例)、肠旋转不良(72例)、环状胰腺(43例)、胃肠重复畸形(11例)、肠神经发育异常症(11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9例)、脐肠瘘(7例)、胎粪性腹膜炎(7例)、梅克尔憩室(2例)、先天性肠系膜畸形(2例),其中男376例,女131例,足月儿433例,出生体重为(3157.53±596.50)g。肛门直肠畸形病例共166例,其中27例因原始影像结果测量数据缺失未纳入统计,其余139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会阴肛门成形术组(76例)和结肠造口术组(63例)。比较两组腹部倒立侧位X线检查直肠盲端至肛隐窝的距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结果消化道畸形患儿总体入院日龄为生后2.0(1.0,8.0)d,首发症状时间为生后1.0(1.0,4.5)d,住院时间为13.0(8.0,19.0)d。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以肛门直肠畸形、肠闭锁和肠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311/507,61.34%)、腹胀(239/507,47.14%)及胎便异常(159/507,31.36%)。术前X线检查阳性479例,总体阳性率达94.48%;腹部超声检查阳性186例,阳性率36.69%;产前超声检查异常116例,阳性率22.88%。ROC分析结果表明,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准确率为73.2%,最佳阈值20.5 mm,敏感性为74.6%,特异性为64.5%。结论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中不同疾病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腹胀及胎便异常;X线检查准确率高,但产前、产后超声检查对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提倡在消化道畸形早期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64.
元江县位于云南南部 ,地处元江中上游 ,东经 10 1°39′~10 2°2 2′ ,北纬 2 3°19′ ;最高气温 40 6℃ ,最低气温 2 0℃ ,年平均气温 2 3 70℃ ,年平均降水 115 9 3mm ;海拔 32 7~2 5 80 ,平均海拔 16 0 0m ,居住哈尼族、彝族和傣族等 15种少数民族 ;共辖 7乡 3镇 4农场 ,总人口 192 80 9人 ,有 40个贫困村 ,人口 83132万 ,贫困地区交通十分不便。肺结核病是古老的传染病 ,近年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将 1989-2 0 0 0年结核病情及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资料为 1989-2 0 0 0年结核病检查登记管理诊断…  相似文献   
265.
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麻疹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完善全市麻疹控制措施,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评价、预测流行强度,制定麻疹控制策略,现将2003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66.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病毒的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商丘市渠园区、虞城县5740名中小学生调查接种史及检测HBsAg及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78.76%。接种乙肝疫苗学生的抗-HBs阳性率为74.96%,HBsAg阳性率为4.47%;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20.59%,HBsAg阳性率为20.42%。不同接种年限的HBsAg阳性率无差别。全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7.68%。结论 本市学生对乙肝疫苗应答良好,但仍需提高疫苗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267.
目的:对比分析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9~2019-06我院7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A组(n=37例)接受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B组(n=37例)接受自体骨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平台高度丢失情况,以及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268.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辅助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评估其在医患沟通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肾上腺肿瘤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共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肾上腺良性病变、体重指数(BMI)<30 kg/m2、肿瘤最大直径<8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其中32例术前采用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观察组), 40例术前未行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对照组)。术前两组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薄层平扫+增强扫描, 观察组将CT影像检查图像重建3D可视化数字模型及全息影像, 用于术前规划、医患沟通及术中导航。两组患者皆完成疾病认知度和术前沟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填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患者疾病认知度和术前沟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得分。结果本研究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破裂例数、术区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53.5±17.9) min和(63.9±19.2) min(F=5.552)、(45.8±7.2) ml和(49.4±6.6) ml...  相似文献   
269.
目的 探讨给予米非司酮术前预处理联合宫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在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CSP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16年制定的CSP分型标准,将其中初始治疗采用米非司酮术前预处理联合宫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的Ⅰ、Ⅱ型CSP患者共118例分为两组:Ⅰ型组(61例)、Ⅱ型(5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中转进腹率、单次手术成功率、总治愈率),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间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Ⅱ型CSP中转进腹手术率分别为3.3%和3.5%,单次宫腔镜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8%和89.5%,无二次手术及子宫切除病例,总治愈率均为100%,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Ⅱ型组术中放置球囊压迫止血例数较Ⅰ型组增加,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术前预处理联合宫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可同样安全有效地应用于Ⅱ型CSP患者,但围手术期需做好应对瘢痕部位大出血中转进腹行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瘢痕修补术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