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我院于2004年5月21日收治1例因右下肺炎、褥疮Ⅲ度后又转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转归中进行了针对性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索运用渐进式教育联合生殖健康咨询平台对促进产后母婴健康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某三甲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440例,以完全随机分组法1∶1分组,共完成实验组187例、对照组192例。实验组用渐进式健康教育法等干预措施,对照组提供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前1d调查产后生殖保健知识认知情况,产后42d、3个月、6个月、12个月电话随访调查母婴健康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在哺乳期须避孕等9个方面认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产后1年内6个月基本纯母乳喂养率、盆底肌功能锻炼率、避孕率和避孕套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乳腺炎、生殖道炎症和产后性生活不和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渐进式健康教育教育联合生殖健康咨询平台,能提高产妇产后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康复护理能力,促进产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新生儿第1次吸吮不同体位及相应辅助方法的效果。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术后的母婴进行自身对照试验,新生儿第1次吸吮分别采取侧卧位和纵俯卧位,比较两种体位的吸吮成功率、新生儿吸吮力及哺乳时母亲的舒适度。结果新生儿第1次吸吮时取侧卧位,其吸吮成功率(86.0%)、吸吮力(78.0%)与母亲舒适度(86.0%)均优于取纵俯卧位(26.0%、48.0%、26.0%)。结论剖宫产术后新生儿第1次吸吮采取侧卧位、配合相应辅助方法可促进吸吮成功,新生儿吸吮力及产妇的舒适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30岁。1 993年因妊高症行剖宫产分娩 ,术后子痫经治愈出院。本次以停经 40周、无腹痛入院 ,要求剖宫产。入院体检 BP 1 6/ 1 0 k Pa,T、 P、 R正常 ,尿蛋白 (— ) ,水肿(+)。第二天行剖宫产 ,术中 BP升至 2 6/ 2 1 k Pa,给度非 1 / 4支 ,血宁定 1 2、 5mg,术中尚顺利 ,母子平安返回病房 ,神志清楚 ,术后 BP波动在 2 2 / 1 4~ 2 0 / 1 2 k Pa。给予解痉、镇静、降压、补液加抗炎治疗 ,术后 7天血、尿化验正常而出院。护理体会 :先兆子痫是产科的急症、重症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术后迅速镇静和有秩序进行护理是非常关键的 :(1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从而提高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84例急性阑尾炎均为我院2002年9月至2004年4月住院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术后与手术结果及病理证实。患者取仰卧位,在常规排除右肾及右输尿管、右附件(女性)疾病后于右下腹麦氏点周围行常规多切面扫查,采取探头加压法及必要时扩大扫查范围寻找病变阑尾。结果 84例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75例,诊断符合率为89%,漏诊9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漏诊8例,坏疽性阑尾炎漏诊1例。结论 超声对急性阑尾炎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能帮助临床诊断和提高那些不明确的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降低阑尾阴性手术切除率,避免和减少阑尾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的诊断价值,为LC提供全面选择依据,减少避免了LC的困难及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LC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结果,综合五个方面情况将LC分为适合组,不适合组,相对适合组。结果834例行LC者,其中适合组650例LC均成功。相对适合组中163例中1例因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而中转开腹,不适合组21例8例中转开腹,3例为胆囊明显水肿且与周围组织粘连,5例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而中转开腹。结论 LC成功与否,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是关键,术前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胆囊大小、囊壁情况.且可明确肝内外胆管有无结石或梗阻,能预先估计LC术中难易程度,为手术方式和病例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宫外孕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宫外孕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询问病吏,病人出院后,调查病历,统计宫外孕所占比例及相关因素。[结果]宫外孕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22.0%,年龄在21至35岁占91.8%,无职业者占83.2%;有人流但未生育者占53.6%,未婚者占31.8%;无避孕者占73.2%;保守治疗成功者占22.5%,手术占70.7%;流产4人次以上占47.7%;上环13.2%;结扎占2.5%。[结论]无职业,年龄21至35岁、流产次数多和性自由,是宫外孕的高发人群。结扎后发生宫外孕也占一定比例。宫外孕大部份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周军  江艳  王莹  李琼兰  周畅  赵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94-3295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TP)双侧输卵管动脉阻力指数(RI)的差异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TP患者41例,术前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超声(TV-CDPI)检查双侧子宫动脉输卵管支和卵巢动脉输卵管支,测量其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例TP患者中,38例双侧子宫动脉输卵管支及卵巢动脉输卵管支均可显示,且患侧的RI值均低于健侧,但双侧卵巢动脉输卵管支RI的差值(ΔRI2)大于双侧子宫动脉输卵管支RI的差值(ΔRI1)(P<0.05)。因检测到两侧输卵管动脉RI值有差异,3例在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的患者在随后的进一步扫查中发现RI值低的一侧输卵管较对侧输卵管相应部位增粗,后经手术证实为TP所在部位。结论:TP患者患侧输卵管动脉RI较健侧低。受孕卵着床部位的影响,ΔRI1与ΔRI2也有差异。检测输卵管动脉RI并比较两侧的差异有助于TP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彩超)对非典型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手术或保守治疗的124例非典型宫外孕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或保守治疗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24例患者经阴道彩超检查可见非特异性包块,表现为实质性包块70例(56.5%),囊实混合性包块54例(43.5%),包块最大6.5cm×4.9cm,最小1.5cm×1.0cm;117例诊断为宫外孕,诊断正确率为94.4%。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查可早期准确诊断非典型宫外孕,为临床提供及时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