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李汉忠  严维刚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4):1663-1665
肾上腺外科疾病包括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的肿瘤及增生。由于肾上腺肿瘤可能会分泌肾上腺皮质及髓质激素,这使其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上有特殊性,如不能正确认识,有可能导致临床上的误诊、漏诊,治疗上的失误,患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在发现肾上腺肿瘤后,首先需要明确肿瘤的功能状态和良恶性。下面主要就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前列安栓治疗各型慢性前列腺炎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 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12 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 (NIH)前列腺炎分型标准分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6 5例 )前列安栓 1粒 ,对照组 (6 0例 )安慰剂 1粒 ,肛内用药每晚 1次 ,疗程 1个月。以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NIH CPSI)和前列腺按摩液 (EPS)白细胞计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 试验结束时 ,12 4例可评价病例中Ⅱ型 4 8例 (38.7% ) ,Ⅲa型 4 5例 (36 .3% ) ,Ⅲb型 31例 (2 5 .0 % )。治疗组NIH CPSI总分用药前后分别为 (2 5 .4 5± 5 .82 )和 (15 .0 8± 7.84 )分 ,平均降低 10 .37分 ,症状程度评分用药前后分别为 (16 .76± 4 .0 7)和 (9.4 2± 5 .38)分 ,平均降低 7.34分 ;对照组NIH CPSI总分用药前后分别为 (2 2 .87± 5 .79)和 (16 .2 2± 6 .2 3)分 ,平均降低 6 .6 5分 ,症状程度评分用药前后分别为 (15 .2 7± 3.86 )和 (10 .5 5± 4 .2 9)分 ,平均降低 4 .72分 ;治疗组NIH CPSI总分与症状程度评分的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 (P <0 .0 1)。治疗组总显效率2 8.1% (18/ 6 4 ) ,总有效率 71.9% (4 6 / 6 4 ) ,对照组总显效率 13.3% (8/ 6 0 ) ,总有效率 4 1.7% (2 5 / 6 0 )  相似文献   
53.
正常人肾上腺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改良正常人肾上腺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测定其细胞培养液中醛固酮(ALD)、皮质醇(F)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证实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肾上腺细胞除具有分泌ALD和F的功能外,还能分泌ET-1,并受血管紧张素Ⅱ的调节,提示内皮素在肾上腺中可能有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54.
肾脏非嗜铬性嗜铬细胞瘤一例报告夏溟何祖龙李汉忠肾脏非嗜铬性嗜铬细胞瘤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0岁。B超检查发现左肾下极肿物20天于1997年4月23日收住院。患者9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低热、乏力、全身肌痛、镜下血尿。曾诊...  相似文献   
55.
CAP介入肾图诊断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1例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100730)康增寿,路刚,巴建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100730)李汉忠患者,女,17岁,未婚。1991年12月30日因高血压2年,,腹部包块2个月入院...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纯合性缺失与肾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RT-PCR等方法检测24例肾细胞癌和10例对照组(非癌症肾组织)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在24例肾癌中,P16基因表达缺失14例(58.3%),中等阳性表达6例(25%),弱阳性表达4例(16.7%)。而对照组均呈强阳性表达(100%)。P16基因与肾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与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在肾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定,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7.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与前列腺癌根治行切除术都能对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起到根治的疗效,但前者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定义为持续或反复不能达到并维持阴茎勃起状态而影响性生活,常使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血管源性及非血管源性。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咨询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抑制剂和前列地尔是目前治疗前列腺近距离治疗后ED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肿瘤源性低磷骨软化症(OO)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OO患者1例,男,17岁.双下肢无力、肌肉萎缩、关节疼痛4年.实验室检查提示低血磷,X线检查示诸腰椎不同程度楔形变,骨盆骨质密度减低.B超检查见左肾正常形态消失,上极可见部分肾结构,中下极被巨大混合结构取代,大小约15.1 cm×14.5 cm×13.2 cm,与胰尾分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血流丰富,可见多支血管穿行其内.CT检查见左肾巨大肿瘤,直径15.0 cm,增强后中度强化;瘤体内见多发回流静脉血管影,左肾动脉、左副肾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参与肿瘤供血;肿瘤下方迂曲静脉血管团回流入左肾静脉.奥曲肽显像检查见左肾中下极水平巨大异常放射性浓聚区,考虑为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之病变.诊断为左肾恶性肿瘤伴骨软化症.行经腹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中下极巨大类圆形肿瘤,直径约15.0 cm,表面包绕大量怒张的静脉.手术顺利. 结果术后7 d血磷恢复正常,下肢肌力较前改善.病理报告为肾透明细胞癌,波形蛋白(+),肾细胞癌抗体(+),Ki-67约2%.随诊11个月,骨软化症状逐渐消失,肿瘤无复发及转移. 结论 OO罕见,尤其是肾癌所致OO,目前尚未见报道.对临床表现为乏力、下肢活动障碍、骨痛、低磷血症的患者,应考虑OO的可能,并积极寻找肿瘤病灶.一旦确诊,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athologic feature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oncogenic osteomalacia (OO). Methods A 17-year-old male patient was admitted.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 4-year history of progressive lower limb weakness, muscle atrophy and joint pain. Lab tests demonstrated hypophosphatemia. Lumbar and pelvic X-ray showed wedging of the lumbar spine and decreased pelvic bone density. Ultrasonography revealed a low-echo and bloodrich mass measuring 15.1 cm× 14.5 cm× 13.2 cm located at the lower pole of left kidney.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a voluminous enhanced tumor, supplied by the left renal artery, vice renal artery and a branch of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 tortuous vein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tumor drained into the left renal vein. A radioactive octreotide scan was used to study an increased radionuclide-uptake lesion which was initially suspected on the CT scan. The patient was preoperatively diagnosed with left malignant kidney tumor and oncogenic osteomalacia. During a left radical nephrectomy performed through a transperitoneal anterior subcostal incision, a round diameter 15 cm tumor covered by twisted veins was found.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was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detected Vimentin and RCC were positive and Ki-67antigen index was about 2 %. After lesion removal, the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resolved. At the 11-month follow-up, no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 was observed. Conclusions Oncogenic osteomalacia is rare and OO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has not been reported so far. OO or rickets should be suspected in those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metabolic bone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hypophosphatemia and inappropriate phosphaturia. If OO syndrome was suspected, in addition to past medical history and imaging, a standard meticulous examination should be initiated promptly. Surgical treatment is still necessary once confirmed. And all of them achieved a good prognosis.  相似文献   
59.
雄激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用基础是激素与受体结合。雄激素受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影响精子发生。近年来,为探讨雄激素受体对精子发生的影响,学者们建立了多种细胞特异性受体敲除动物模型。研究二者关系,有助于深化对男性不育症病因的认识。本文就建立各种细胞特异性雄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通过定位模板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1区穿刺活检,探讨前列腺癌在前列腺组织中的空间分布特点。 方法 2004年5月~2007年12月,215例前列腺癌患者通过11区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年龄37~87岁(平均71.8岁),PSA1.2~100ng/mL(中位数21.0 ng/mL),分析其在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前列腺癌病灶在11个区域及前后分布特点。结果 110例PSA>20ng/mL前列腺癌患者第1~10区平均检出率为61.2%和第11区的66.4%,无差异。105例PSA ≤20ng/mL患者第1~10区检出率平均值为35.7%,显著低于第11区的47.6%(P<0.001)。PSA>20ng/mL者前列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检出率分别为96.5%和90.9%, PSA≤20ng/mL者检出率均为75.2%,无差异。结论 前列腺癌病灶在前后分布上无显著性区别。在PSA<20ng/mL前列腺癌患者,尖部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