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严格掌握男性不育患者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适应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约10%的夫妇婚后遭遇生育困难,其中男性因素约占50%;精索静脉曲张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5%.同为男科常见疾病,男性不育与精索静脉曲张常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32.
0.7%,21/196),其中18例患者出现单个粒子移位,3例患者出现2枚粒子移位.移位粒子数共24粒(0.2%,24/11 995),其中肺部移位粒子6粒,粒子移位至皮下或耻骨后其他区域16粒,排出体外2粒. 结论 前列腺体积、粒子植入总数量及前列腺包膜外粒子分布数量与粒子移位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发生粒子移位后局部靶器官治疗剂量不受影响,粒子移位无严重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睾丸部分切除术在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睾丸良性肿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行睾丸部分切除术的睾丸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9个月~47岁,病程0~9年. 结果 8例患者全部行睾丸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单侧睾丸畸胎瘤、单侧睾丸腺瘤样瘤各2例,单侧睾丸纤维瘤、表皮样囊肿、多房性囊肿(乳头状囊腺病)、皮样囊肿各1例.随访2个月~25年,平均7.27年,均无复发. 结论 睾丸良性肿瘤并不罕见,值得重视,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手术是合理、有益的.  相似文献   
34.
原发性色素性肾上腺结节增生四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色素性肾上腺结节增生(PPNA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收治的4例资料完整的PPNAD患者,包括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手术方法及预后,结合文献复习,对此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1例行双侧肾上腺全切除,术后需皮质激素替代,3例肾上腺次全切除者库欣症状缓解,不需服用激素,其中1例术后2年出现甲状腺癌.结论 PPNAD是一类罕见的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及术后病理,症状明显者可采用肾上腺全切除,症状较轻者采用次全切除,术后要严密随访,注意有无其他内分泌器官病变.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肾上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发病特点和临床延迟诊断的可能原因.方法 腺瘤型原醛患者118例,发病年龄(37.3±8.4)岁,确诊年龄(44.5±10.1)岁.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6例作为对照,年龄(45.6±14.2)岁.比较2组患者病程、夜/昼尿量比、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浓度、卧立位醛固酮试验、立位醛固酮/肾素比值等指标,分析原醛症延迟诊断原因.结果 原醛症患者血钾浓度(2.65:0.7)mmol/L、尿钾浓度(56.04±31.2)mmol/24 h、立位血浆肾素活性(2.1±1.2)μg·L-1·h-1、血浆醛固酮浓度(840.5±527.1)pmol/L、立位醛固酮/肾素比值254.2±153.4,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别为(3.9±0.5)mmol/L、(13.0±5.3)mmol/24 h、(9.3±3.4)μg·L-1·h-1、(393.9±216.4)pmol/L、23.9±15.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6.
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1987年10月~1999年5月收治的异位ACTH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欠住院发现异位肿瘤者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6例库兴综合征症状严重但未找到异位肿瘤者,行双侧腺上切作术,术后加皮质扩素替代治疗,非手术治疗4例,其中放疗加化疗2例,单纯化疗2例。结果 12例中11例随记6个月~10年,2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肾上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途径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行手术者21例,未手术者11例。结果 21例手术患者中获得随访16例,生存(28.6±6.5)个月;11例未手术患者中获得随访8例,生存(10.3±3.2)个月。结论超声及CT是早期发现肾上腺转移癌的有效手段。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若一般情况好,无明显肾上腺外转移,且原发肿瘤能得到有效控制,转移病灶应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8.
ACTH非依赖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  相似文献   
39.
睾丸微结石症5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睾丸微结石症(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TM)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泌尿男科门诊患者行睾丸超声检查诊断TM 52例,患者主诉依次为不育24例(46.2%)、阴囊睾丸疼痛不适22例(42.3%)、性腺发育不良4例(7.7%)、性功能障碍和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各1例;相关系统的疾病史依次为隐睾症、睾丸附睾炎、腮腺炎、肺结核病各4例(各占7.7%),睾丸外伤2例(3.8%),糖尿病、淋病各1例.结果 微结石表现为双侧睾丸同时发生者40例(76.9%),单侧者12例(23.1%)(右4、左8);结石数量5~10个17例(32.7%)、11~50个19例(36.5%)、≥51个16例(30.8%);结石呈均匀散在分布者46例(88.5%),不均匀分布者6例(11.5%);睾丸发育基本正常者32例(61.5%),伴发睾丸发育异常者20例(38.5%).精液分析42例,其中存在质量异常者37例(88.1%).37例测定生殖激素,5项指标中至少1项异常者19例(51.4%);其中11例行睾丸瘤标(β-HCG和AFP)检测均正常.对3例高度怀疑肿瘤患者进行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精原细胞瘤1例.结论 TM患者多因不育、阴囊睾丸疼痛不适、性腺发育不良或睾丸发育异常等就医,并经超声检查偶然获得诊断.结石特点多为双侧发生、分布均匀、数量有较大波动,对精液质量和内分泌激素水平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可发生肿瘤.感染和损伤可能是其潜在病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提高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伴发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伴发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均有长期间断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药物病史,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均可诊断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术前经B超、逆行造影、CT或MRU、输尿管镜等检查明确诊断。膀胱肿瘤6例;上尿路肿瘤10例,其中双侧同时发生肿瘤者6例、伴膀胱肿瘤1例。结果6例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10例上尿路肿瘤者中6例8侧行保肾手术;4例5侧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双侧肾盂肿瘤者另一侧术中探查发现肾周肿瘤明显外浸,粘连明显,手术困难,仅行活检术;1例双侧肾盂及双侧输尿管肿瘤者仅行活检术。术后病理均为移行细胞癌,WHO标准病理分级:Ⅰ级1例、Ⅰ~Ⅱ级4例、Ⅱ级6例、Ⅲ级5例。14例获随访3~37个月,平均14个月。死亡4例,其中1例为未手术的双侧肾盂及双侧输尿管肿瘤患者,术后5个月因瘤死亡;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及双肾盂肿瘤者各1例分别于术后17、19、26个月死于多发转移。4例膀胱肿瘤术后4~9个月复发6次,其中2例为2次复发者;上尿路肿瘤2例术后9~10个月膀胱肿瘤3次复发;3例输尿管肿瘤术后3~32个月复发,其中1例原位复发,2例异位复发;5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伴发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以上尿路肿瘤为主,双侧发病率较高,肿瘤具有多发、易复发及恶性程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