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创伤死亡流行病学分析陈习进宋德根李望舟对我院1991~1995年间收治的创伤死亡3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进一步改善对创伤的救治过程,降低死亡率.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73例(79.0%),女性73例(21.0%);平均年龄35.5岁,21~50岁占6...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ZSM-5沸石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为开发其作为急救止血材料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参照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试验,对ZSM-5沸石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溶血、急性全身毒性、热原、皮内反应、致敏、微核试验研究。为了解沸石颗粒残留伤口内对机体的影响,行肌肉内植入试验研究。结果:ZSM-5沸石无明显细胞毒性;无溶血反应;急性全身毒性、热原、皮内反应、致敏试验结果均符合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沸石植入肌肉后12周局部组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ZSM-5沸石细胞生物相容性好,但长期存留于创面内可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V.A.C.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V.A.C.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3d,对照组油纱布换药,治疗组采用-15kPa负压的V.A.C.治疗。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部分苏木精-伊红染色,部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的表达,部分组织匀浆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伤后第3天活组织内的ICAM阳性细胞数为(18.42±2.94)个/400倍视野,MPO活性为(2.60±0.35)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组MPO活性在治疗后第3天增高至(10.54±1.6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降至(2.34±1.14)活力单位/g组织;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MPO活性为(3.50±0.8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增高至(7.14±0.90)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6天,两组MPO活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V.A.C.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肉芽组织中的ICAM阳性细胞数增至(88.53±14.98)个/400倍视野;对照组常规换药第9天ICAM阳性细胞数才增至(123.07±14.23)个/400倍视野。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ICAM阳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增加刨面血供的机理.方法以兔耳背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分别给予-5.32、-9.98、-14.63和-19.95kPa负压引流,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施加负压前后刨缘血管网的血流速度和微血管口径的变化,并用微循环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施加负压后,-9.98、-14.63和-19.95kPa压力组的流速较负压前有非常显著的增加(P<0.01);-19.95和-14.63kPa负压吸引后微血管口径增大,与吸引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能提高创面微循环血流速度,扩张微血管,从而增加创面血供,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为治疗下面部宽大而行下颌骨部分外板截骨术的有效截骨范围及其安全性.方法:以下颌第二磨牙后缘下方0.8cm为中心,向下画垂直线到下颌下缘,向后平行咬合平面画线到下颌升支后缘,两线间外板全层截除,垂直截骨线距颏孔0.5cm之间外板部分截除术.截骨缘打磨平整.结果:术后下面部宽度明显缩小,平均缩窄1.0cm,而正常的下颌角角度维持不变,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求美效果.结论:对下颌角角度正常的下面部宽大患者,此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李望舟  张洪新  吕小星  王旋 《医学争鸣》2009,(19):2035-203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因双侧乳房肥大影响外观8a要求手术而入院.既往有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史,已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一直服用华发令治疗,血栓未再复发.本次入院前曾去血管外科复查,双下肢深浅静脉通畅,下腔静脉置入滤器位置良好,同意术前暂停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2wk,于2009-04-06收入院.查体:双侧乳房巨大下垂,乳房下极平脐孔上缘,未扪及包块.B超检查符合双侧巨乳图像.各项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症.于2009-04-08在基础加局麻下行水平双蒂法巨乳缩小术,术中双侧各去除腺体约1000mL,经过顺利,出血少,术后常规加压包扎.特别强调围手术期禁用止血类药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神经的功能.方法取兔耳大神经移植体作为受神经,与对侧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并植入皮瓣.用神经单纤维放电引导电生理技术检测皮瓣内再生放电纤维数量、分布、感觉类型.同时以兔 2条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用 RM-6280多道智能生理记录及分析处理系统测定再生纤维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植入皮瓣的受神经在术后 4个月可再生触、压、痛、温冷觉末梢,使皮瓣初步建立神经再支配.受神经内再生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及神经传导速度随时间延长逐步增加,术后 30周受神经近端再生纤维幅值恢复率和传导速度分别达到正常的88.8%和94.38%.结论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能再生有功能的神经纤维,再生速度稍慢.  相似文献   
38.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敷料下的正压及其产生机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敷料下压力及其产生的机理和敷料面积大小对它的影响。方法:按照VAC敷料面积的大小分为3组,采用水压法检测不同负压时各组VAC敷料下的压力。在志愿者右前臂前侧贴附VAC敷料,在负压吸引前及-10、-20、-30和-40kPa吸引后进行CT扫描,测量皮肤距尺桡骨连线的平均距离。结果:采用不同负压吸引时,A组、B组和C组敷料下的压力值分别为5.10~6.78kPa、3.92~6.60kPa与2.29~6.13kPa;负压值越大,敷料下的正压越大。采用相同负压进行VAC治疗时,VAC敷料面积越大,其下的压力越小,在以上各负压值,A组、B组和C组敷料下的正压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CT结果显示,不同负压下VAC敷料下皮肤距尺桡骨连线的平均距离与负压吸引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C敷料下正压和负压同时存在,正压随敷料面积的增大而减小,但VAC敷料下的组织不产生明显移位。  相似文献   
39.
去细胞异体神经材料修复不同长度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开发新的神经组织工程材料,研究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神经再生效果。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功能学指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形态学方法,对1,2和3cm长度神经缺损修复后的神经再生进行检测。结果:再生神经纤维流畅地通过了不同长度的移植体,各组动物电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随移植材料长度的延长神经再生效果减低,3cm长度缺损在修复后20周再生有髓纤维数为(77±20)根/104μm2。结论:去细胞异体神经材料能够成功修复3cm内的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40.
兔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神经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兔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神经组织和雪旺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随机将实验动物按损伤电压分为3组:55V组、110V组、220V组,建立电损伤动物模型。对电击后不同时程兔坐骨神经进行取材固定,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结果:(1)坐骨神经55V电损伤4周后,神经结构即恢复正常;(2)110V电损伤2周时,神经破坏加重,雪旺氏细胞增殖,16周时神经结构基本恢复正常;(3)220V电损伤时雪旺氏细胞被破坏,观察16周仍未见神经恢复。 结论:神经组织在受到电损伤后超微结构随损伤电压的增大而改变明显;周围神经电击伤后神经再生能力与雪旺氏细胞相关,雪旺氏细胞的恢复可能是神经能够成功再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