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调控嗜肺军团菌鞭毛重组蛋白A(rfla A)对小鼠巨噬细胞自噬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提取C57BL/6J与HDAC6-/-C57BL/6J两种小鼠巨噬细胞,用小鼠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F4/80鉴定;纯化rfla A,CCK-8法检测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筛选最佳作用浓度用于后续实验;rfla A分别干预C57BL/6J及HDAC6-/-C57BL/6J小鼠巨噬细胞6、12和24 h,RT-q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各组自噬相关因子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5(ATG5)、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SQSTM1蛋白(P62)的表达水平。结果根据CCK-8结果计算,IC50为0.41μg·μL-1,最佳作用浓度为0.041μg·μL-1用于后续实验;RT-q 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估颈内动脉急性闭塞致大面积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9例经诊断为颈内动脉急性闭塞致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颅CT、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心电图检查,同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结果一级侧枝循环建立与糖尿病显著相关(P 0. 05),与房颤、高血压、吸烟、NIHSS评分无关(P 0. 05)。二级侧枝循环建立与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NIHSS评分均无关(P 0. 05)。心源性脑栓塞导致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与脑疝显著相关(P 0. 05)。TCD评估一级侧枝循环的建立与MR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 656,P 0. 05)。结论糖尿病可促进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一级侧枝开放。心源性脑栓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易发生脑疝。TCD可以较好评估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的一级侧枝循环建立。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COX2-PGE_2-EP4神经通路在根性神经痛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芪麝丸缓解根性神经痛的原理。方法将24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麝丸组,每组各8只。芪麝丸组在造模后进行芪麝丸灌胃,持续给药28 d。采取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每组大鼠的mRNA基因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DRG神经元COX2mRNA、PGE_2mRNA、EP4mRNA表达显著升高。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芪麝丸干预后COX2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芪麝丸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芪麝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芪麝丸干预后PGE_2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芪麝丸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芪麝丸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芪麝丸干预后EP4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芪麝丸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背根神经节压迫损伤导致根性神经痛能够促进大鼠DRG神经元COX2mRNA、PGE_2mRNA、EP4mRNA表达,芪麝丸干预后能够明显抑制大鼠DRG神经元COX2mRNA、PGE_2mRNA、EP4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膀胱癌根治术(RC)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14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尿路上皮膀胱癌患者。ROC曲线确定FIB和PLR的cutoff值。将FIB、PLR分成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二者均为低水平定义为组合评分0(S0),余均定义为组合评分1(S1)。单因素方差和非参数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特征,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 rank法进行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FIB和PLR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3和110.54。FIB水平与T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均P<0.05),PLR水平与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术前组合评分与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均P<0.05)。组合评分、T分期、肿瘤大小、FIB及PLR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组合评分(P=0.019)、T分期(P=0.021)及FIB(P=0.010)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组合评分是影响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膀胱癌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细胞块及其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为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胸腔积液标本进行DNA图像倍体分析判定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离心细胞沉淀进行涂片,并制作细胞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恶性胸水的来源部位,比较3种方法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和细胞块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83.13%、84.44%和79.52%,特异度分别为82.95%、86.64%和83.87%;采用平行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98.79%;系列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为99.54%。结论:3种方法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66.
67.
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提高,社区困难老人的生活、就医状况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项目从红十字会的公益职能出发,我们于2011年底对宝山区困难失智老人的健康、生活及社会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为有针对性地给予人道救助和介护帮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院283例PCI治疗后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ACS患者,排除既往肺部基础疾病和心功能不全(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及以上或需药物干预治疗)的患者。采用Borg评分量表评估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出血分级评估患者出血情况,分析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为16.3%(46/283),其中服药1周内发生呼吸困难者占60.9%(28/46)。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轻度呼吸困难(56.5%,26/46),中度、重度呼吸困难分别占28.3%(13/46)和15.2%(7/46)。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占8.5%(24/283),其中因为不能耐受呼吸困难而停药者占62.5%(15/24)。呼吸困难组患者出血事件、男性患者比例、吸烟史、左心房容积均高于非呼吸困难组(P均<0.05),而LVEF低于非呼吸困难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事件、低LVEF、男性、吸烟史是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其中发生出血事件的患者呼吸困难的风险是未发生出血事件患者的2.925倍(OR=2.925,95% CI:1.386~6.175,P=0.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的诊断界值为61%,即LVEF ≤ 61%的ACS患者更容易发生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结论 呼吸困难在服用替格瑞洛的中国ACS人群中较常见,其程度多为轻度且大部分在服药后1周内出现。出血事件、低LVEF、吸烟史和男性是ACS患者发生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9.
MRI引导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血脑屏障的时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MRI引导下聚焦超声联合微泡靶向开放血脑屏障(BBB)的时效关系。 方法采用1.5 T的MRI超声治疗系统联合微泡辐照靶点,2 h后增强T1相扫描,测定靶点信号强度值与病理组织学和MR图像结果比较。 结果当声裂10 s和14 s时,靶点信号强度值出现最高值(P〈0.05),而脑组织损伤不明显;16 s组或更长时间,信号强度值不再增加或出现下降,组织学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坏死、红细胞渗出等病理改变。 结论MRI引导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可靶向开放局部血脑屏障;T1相信号强度值监测BBB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LM)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超声辐照下药物的体内定位释放。方法 采用昆明小白鼠,以5mg/kg经尾静脉注射PLM和紫杉醇(Taxol),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小鼠体内血浆、肝、脾组织中紫杉醇的药物浓度。血浆中的数据用3P97处理,得到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内药物定位释放实验,40只小鼠分为4组,PLM组、PLM辐照组、Taxol组、Taxol辐照组,尾静脉注射PLM后即刻,采用一定声强的超声于体表定点辐照小鼠肝脏,RP-HPLC法测定小鼠肝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结果小鼠静脉注射PLM及Taxol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PLM及Taxol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3.060h和5、283h。48h时PLM组在血中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Taxol组(P〈0.05)。组织分布结果显示,各时间点PLM组在肝脾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分别高于相应时间点的Taxol组(P〈0.05);PLM辐照组的小鼠肝组织内的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PLM组及其余各组的药物含量(P〈0.05)。结论 PLM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并在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的分布增加;一定声强的超声经体表定位辐照PLM后,能明显提高辐照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