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留置胃管临床上运用广泛,常用于营养支持、胃肠减压以及昏迷、口腔咽部损伤或手术后以及其他原因不能进食的患者。临床上,对于这些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饮食,一般3-4h/次。由于胃管末端自裁封口开关容易脱落,使胃液反流,污染床单元。鼻饲后,将胃管末端反折后用无菌纱块包裹、胶布固定,到再次鼻饲时须拆掉胶布、纱块方可鼻饲,但由于夜间患者睡觉,鼻饲管在枕后受压揉搓,易污染,鼻饲时胶布难以撕下,另外频繁拆取纱布,延长了鼻饲时间,增加了工作量。对此,笔者设计研制了胃管末端固定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120405062.2),经临床1年对60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3.
94.
对于食管下段癌、贲门癌,因胃令切术对术后病人的生理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主张采用食管下段近端胃切除联合胃食管吻合术,由于该手术破坏了食管胃连接的正常解剖、生理,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不同的研究者报道的发生率各不相同,但一般均高于30%.术后反流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发生反流物误吸的危险;研究还发现术后患者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人群发生率,提示残端食管发生腺癌的风险增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近年来认识到术后反流不仅仅是胃内容物的反流,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DGER)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本文综述胃食管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展,并重点讨论新近对术后反流模式及其导致症状、黏膜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95.
96.
胃癌(GC)发生与基因和表观遗传改变密切相关。非编码RNA(ncRNA)间的竞争性内源性调控,间接影响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与G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深入研究ncRNA调控GC相关基因的表达,为GC的早期诊断和寻找预后标志物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GC中发现的ncRNA间的竞争性内源性调控,为GC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或策略。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分析评估性模式下预警性护理干预对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行评估性模式下预警性护理干预,对照组46例,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QLQ-C30各项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评估性模式下的预警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心理韧性,改善生活质量,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8.
Crouzon氏综合征又名颅面骨形成不全症,系由颅面骨缝过早愈合所致,自幼常呈尖头,双眼球突出,上颌发育不良,下颌相对向前突,呈反咬合,有时因颅内压增高或视神经受压而失明。本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亦有1/3为散发病例报告。国内曾见个例报告,及一家系报告。本文对我院眼科近3~4年所遇6例进行了系统检查,家系调查及行部分染色体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机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机对1 026例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眼底检查。结果:共发现眼底病变512例,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312例,近视眼底改变96例,玻璃疣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例,视网膜前膜18例,黄斑变性12例,其他眼病10例。结论: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作为健康体检的一个常规项目,是早期发现眼底疾病的有效方法,对指导眼底疾病的诊治,评估全身健康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疟疾是疟原虫感染所致传染病,外周血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查找疟原虫是确诊疟疾、鉴别虫种的主要方法。现将骨髓中发现疟原虫1例患者资料报道如下。1患者资料中年男性患者,发热1周,发热时畏寒、寒战,最高体温38.5℃,于他院经"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安痛定"治疗,体温降至正常,2~3d后再次发热,伴关节酸痛。3年前曾在非洲工作,有疟疾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