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0 引言 对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常温不停跳和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术 ,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我院 1996 12 / 2 0 0 2 0 1行心内修补术 186例 ,我们随机选不停跳 18例和停跳 2 5例对血清酶谱和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探讨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 1996 12 / 2 0 0 2 0 1行常温不停跳和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86例 .从中随机选取不停跳 18(男 8,女 10 )例 (试验组 ) ,年龄 (7.0± 1.2 )岁 ,体质量 (96 .0± 1.3)kg ;停跳 2 5 (男 11,女 14 )例 (对照组 ) ,年龄 (6 .0± 1.4 )岁 ,体质量(9.8± 1.6 )Kg .房缺 16例 ,室缺 9例 .1.2 …  相似文献   
392.
多原发癌(4种癌)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58岁.2004年2月因乙状结肠癌术后11年5个月、胆总管癌术后11年2个月、膀胱癌术后10年7个月、子宫内膜癌术后1个月来我院就诊.1992年3月始左下腹阵发性疼痛,稀便,伴里急后重,后进行性加重,外院确诊为乙状结肠癌.9月在外院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乙状结肠高分化腺癌,侵透深肌层,部分达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93.
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我国学者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内毒素性疾病(ETD)概念.本文叙述了内毒素及内毒素血症的概念、内毒素血症的致癌机制及形成途径.内毒素性疾病均可出现内毒素血症,临床表现复杂而严重,并且和原发疾病密切相关,内毒素可导致心血管、肝胆胃肠、胰腺、肾、凝血系统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甚至功能衰竭,尤其对肝胆损伤更为明显,并从分子水平进行了分析.本文还探讨归纳了内毒素血症诊断标准,包括发热特点及其对抗生素的特殊反应,反复出现的皮疹,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的特点,鲎试验的具体分析,对黄疸的影响等五个方面.最后论述了内毒素血症目前的治疗状况大多数抗生素无去除内毒素能力,多粘菌素B虽有显著抗内毒素能力,但因肾毒性大而难以用于临床,黄连素、新霉素等也只能抑制内毒素吸收,而不能减少其产生,人血清蛋白也因大量长期应用才能吸附内毒素而费用惊人,因此作者采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行气破血结合健脾益气中药,辨证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达到"菌毒并治”目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94.
李学 《河北医药》2002,24(8):615
患儿 ,男 ,9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 1d ,伴恶心、呕吐 ,发热(3 8.5℃ ) ,于 2 0 0 2年 4月 5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 ,腹平坦 ,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未及包块。脐周及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伴轻度肌紧张。移动性浊音 7次 min ,未闻高调、未闻气过水声。白细胞 15 .1× 10 9 L ,中性 0 .91,腹透阴性。诊断 :急性阑尾炎。入院后即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腹腔少量淡黄色渗液 ,距回盲部 7cm的末段回肠上见一长约 10cm ,直径 1cm憩室。憩室呈紫色、浆膜水肿严重。探查阑尾未见异常。行憩室切除术。术后予抗感染治疗 ,痊愈出院。病理…  相似文献   
395.
目的探讨羚羊角胶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外伤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进行治疗的外伤后癫痫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钠片,15~20 mg/(kg·d),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羚羊角胶囊,0.6 g/次,1次/d。两组经过4个月治疗后进行效果评价。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学指标、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和癫痫发作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和94.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S100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IL-6、NSE、BDNF和S100β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IS评分、ES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AIS评分、ESS评分和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羚羊角胶囊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外伤后癫痫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6.
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学砦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68-1968
  相似文献   
397.
蓝鲜艳  柳芳  李学 《中成药》2021,(2):563-565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及不良反应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中药临床药师参与1例结直肠癌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过程,进行用药重整和相关用药分析,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进行用药监护。结果治疗期间中药临床药师全程参与,协助主管医师分析肝损伤原因,制订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中药临床药师善于从药物剂型、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不但可提高药物治疗作用,而且能增加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398.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4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丙氨酸转氨酶(36.6±15.2)U/L vs(47.8±19.6)U/L、天冬氨酸转氨酶(31.4±12.7)U/L vs(40.3±17.0)U/L、总胆红素(22.6±9.1)μmol/L vs(32.1±10.0)μmol/L、白蛋白(36.1±1.8)g/L vs(32.3±1.8)g/L(P<0.05或P<0.01);两组Child-Pugh分级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9±2.1)分vs(8.8±1.8)分(P<0.01);两组均有良好的病原学应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肯定,优于单用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99.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36例子宫肌瘤、14例子宫腺肌病,临床症状典型者,行传统中药治疗,追踪其临床改变及应用超声观察其超声改变。结果36例子宫肌瘤患者、1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症状、超声观察治疗后病灶均明显好转。结论传统中药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00.
目的:观察阳春砂提取液治疗脾胃虚寒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脾胃虚寒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予阳春砂提取液口服,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2组各脱落2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20%,对照组为88.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中医单项症状胃脘隐痛、胃脘痞满、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呆、手足不温、大便溏薄、四肢怠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喜温喜按、纳呆、手足不温、大便溏薄、四肢怠倦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为6.98%,对照组为11.6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春砂提取液治疗脾胃虚寒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