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微泡造影方法监测儿童及婴幼儿体外循环下肾脏微循环灌注的改变.方法 建立体外循环30 min后,采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获取肾脏超声微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肾脏不同区域灌注时间-强度(TIC)曲线,获取相关定量参数,包括上升支斜率(A)、曲线下面积(AUC)、曲线峰值强度绝对值(DPI)、达峰时间(TTP),比较不同采集时间点、不同区域灌注相关参数差异.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肾脏各个区域(髓质锥体、深层皮质及浅层皮质区域)灌注参数相对于体外循环前均降低或延长(P<0.05).结论 体外循环对儿童肾脏灌注产生明显的影响,其表现为全肾灌注降低及局部灌注性差异,以髓质区域的灌注降低最为明显.超声微泡造影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体外循环期间肾脏微循环灌注功能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72.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9例非胆源性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一旦确诊SAP即更早期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干预.腹腔镜下分离胃结肠韧带,进入网膜腔暴露胰腺,吸净渗出液,冲洗腹腔,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在网膜囊、胰周及盆腔置入灌洗管和多根引流管,术后用大量生理盐水持续灌洗引流.结果:治愈28例,住院时间17~42 d,平均22 d;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为4~8d,平均6d;肛门排气时间为5~11d,平均7d.无胰周脓肿、假性囊肿等并发症,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结论:更早期采用腹腔镜对SAP进行手术干预,可有效地改善SAP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术前通过CT影像识别Toldt’s间隙,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寻找正确的外科平面,从而制订具有前瞻性的个性化术式。 方法 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24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前CT影像及术中镜下所见对照观察,确认Toldt’s间隙的位置、沟通和毗邻关系。 结果 术前CT影像观察到:升降结肠系膜后叶与肾前筋膜融合成的线影即为Toldt’s线。结直肠癌术前CT所显示的Toldt’s筋膜间隙与术中所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18)。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时沿此线切开,以肾前筋膜为参照面,即可建立正确的外科平面。 结论 ①术前CT影像可指导术中构建正确的Toldt’s间隙外科平面,保持肾前筋膜的完整性;②CT可提示肿瘤是否侵犯Toldt’s间隙平面,对于制订个性化术式和预后评估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置管引流的54例SAP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行胃结肠韧带切开,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清除胰周积液及坏死组织,并置多管持续灌洗引流。结果〓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小肠损伤开腹小切口修补。置管引流的手术时间102~185 min,平均128 min,治愈50例;住院时间17~106 d,中位时间31.5 d。4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2例死于迟发腹腔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死亡时间分别为术后4 d、21 d、33 d、36 d,1例术后32 d因胰周脓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穿刺引流后治愈。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治疗SAP,可有效地改善SAP的愈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5.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技巧与手术副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手术技巧避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enteric excision,LTME)的手术副损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182例LI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手术过程中的手术入路、肠系膜下血管及降结肠系膜处理、直肠系膜游离等手术技巧进行总结,寻找避免手术副损伤发生的方法。结果182例均顺利完成LIME,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15~75m1,平均25m1。术中直肠损伤发生率2.7%(5/182),骶前静脉丛损伤发生率2.2%(4/182),阴道损伤发生率1.1%(2/182),精囊、输精管损伤发生率1.1%(2/182),未发生输尿管损伤、前列腺损伤等。13例手术副损伤镜下缝合或压迫止血成功,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56例,中分化腺癌98例,息肉恶变28例。Dukes分期:A期23例,B期67例,C期92例。182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均未发现吻合口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只要熟练地掌握乙状结肠、直肠毗邻结构的镜下解剖,运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规范的操作可以防范LIME手术副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改良式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术中人工空间建立方法及Trocar放置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术者食指尽可能分离腹膜前间隙,并在食指引导于正中线或偏健侧穿刺置入0.3~0.5 cmTrocar、直视下钝性分离并置入另一0.5 cmTrocar,进一步分离、置入并固定补片完成腹腔镜下TEP治疗腹股沟疝269例(294例次)。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他术式;手术时间为(63.1±37.5)min,住院时间为(3.7±1.4)d,恢复天数(7.3±1.6)d,术中出血量为(12.3±8.2)ml,腹膜撕裂率8.16%(24/269),腹股沟血清肿发生率2.38%(4/269),随访时患者对手术瘢痕主观感觉好。结论本法建立空间、放置Tro-car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77.
1病例简介患者,男,23岁。因头痛、头昏伴视物模糊、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2月余入院。外院MRI诊断右侧大脑脚占位后转入我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眼底视乳头不清,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Ⅳ+。MRI示中脑和桥脑的右侧有一个直径4.0cm混杂信号占位。DSA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 artery,PCA)P2段巨大动脉瘤。入院完成检查后在插管全麻下行右侧颞下开颅,术中将小脑幕游离缘切开,见动脉瘤巨大,大小4cm×4cm,瘤颈由P2段起始部一直延伸到中脑顶盖前方,瘤体大部分被小脑幕掩盖,载瘤动脉已变成动脉瘤颈的一部分,无法夹闭,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同种异体大鼠肝脏移植的效果.方法 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肝内移植组、门静脉移植组、股静脉移植组),每组10只,取浓度为1×106/mlferidex标记的BMSCs1ml,分别经大鼠肝实质、门静脉、股静脉3种途径移植到大鼠体内,于移植后12h、1d,3d、5d、7d、14d用MRI分别对三组大鼠肝脏进行扫描,并于移植后第14天普鲁士蓝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切片.结果 肝内移植组所有大鼠在移植后各个时间点MRI均能检测到肝脏细胞移植部位椭圆形低信号区,低信号范嗣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缩小,信号强度逐渐升高;门静脉移植组所有大鼠在移植后各个时间点MRI均能检测到肝门区门静脉内分支状低信号改变.信号强度低于肝内移植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低信号分布形态无明显变化,信号强度逐渐升高:股静脉移植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未检测到明显低信号改变.移植后14d三组大鼠肝脏组织切片均可见含蓝色颗粒的细胞,肝内移植组最多,门静脉移植组次之,股静脉移植组最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静脉、门静脉与肝内移植三种途径的比较,肝内移植途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6月将150例入围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补片不固定组和补片固定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清肿、术区疼痛、相对总费用(元)、近期疝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程顺利,无中转其他术式,均无近期复发,补片不固定组比补片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血肿发生率低,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区疼痛率低、相对费用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可行.在住院费用、术后疼痛出现率等优于固定组,而不增加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旨在评价预注维库溴铵联合稀释依托咪酯减轻依托咪酯全麻诱导中肌阵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80名ASA I-II级、年龄1860岁、拟行胆囊切除术的全麻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组1,预注维库溴铵0.01 mg/kg;组2,依托咪酯用生理盐水由2 mg/mL稀释为1 mg/mL;组3,预注维库溴铵联合稀释依托咪酯;组4,生理盐水对照组+非稀释依托咪酯组。根据分组给予患者预注维库溴铵0.01 mg/kg或同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并记录呼吸频率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3分钟后推注稀释或无稀释依托咪酯0.3 mg/kg,询问患者有无注射痛并做疼痛评分,观察有无肌阵挛并评估其程度。2分钟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3μg/kg和丙泊酚1 mg/kg行气管插管。实验期间同时记录无创动脉血压(BP)和心率(HR)。结果:组1和组4分别有2例(10%)和3例(15%)患者述轻度注射疼痛,而组2和组3无患者述注射疼痛。组1、组2和组3肌阵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组4(30%、40%和15%vs 70%,P〈0.05)。且组1、组2和组3肌阵挛的程度多为轻中度,而组4多为中重度。四组患者均未述任何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无明显降低,SpO2无明显变化。四组患者BP和HR变化一致,无明显差别。结论:预注小剂量维库溴铵或稀释依托咪酯可明显降低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且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效果更佳,具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