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0篇
外科学   300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HER2/neu表达对乳腺癌术后应用CMF化疗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HER2/neu癌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接受手术及CMF(环磷酰胺、氨甲碟呤和氟脲嘧啶)辅助化疗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5年至2001年间112例接受手术和术后行CMF化疗的乳腺癌病人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肿瘤HER2/neu蛋白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其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本组乳腺癌组织中HER2/neu的过度表达率为21.4%(n=24)。经随访13~104月,整体病人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85.3%,5年总体生存率为91.1%。HER2/neu过度表达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43.2%,而HER2/neu表达缺失者为71%(P=0.01)。HER2/neu过度表达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49.2%,而HER2/neu表达缺失者为83.3%(P=0.02)。同时,生存率亦与肿瘤大小和孕激素受体密切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的过度表达与接受手术及术后CMF化疗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其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2.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生物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发生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酚氯仿异戊醇法从胃癌组织切片中提取 DNA.组织切片中肿瘤成分不足 50%时采用显微微切割方法.以 PCR为基础的单链构像多态性方法分析胃癌组织分别在 BAT26、 BAT40、 D2S123、 D5S346和 D17S250 5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按照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频率将胃癌患者分为 3组 出现 2个或 2个以上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为高 MSI组( MSI-H);出现 1个位点不稳定性为低 MSI组( MSI-L);无 MSI发生为微卫星稳定组( MSS). 61例胃癌患者中, 12例( 19.7%)为 MSI-H, 11例( 18.0%)为 MSI-L, 38例( 62.3%)表现为 MSS. MSI-L组与 MSS组患者在胃癌各临床病理生物学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但这两组与 MSI-H组比较,在肿瘤的发生位置、 Lauré n分型、淋巴结是否转移和肿瘤分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MSI-H型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多见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肠型和较早期胃癌,其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MSI-H型胃癌与 MSI-L或 MSS型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行为, MSI-H型胃癌与肿瘤位置、淋巴结是否转移、 Lauré n分型及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另一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3.
胃癌细胞株核因子κB组成性激活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是否存在核转录因子(NF)-κB组成性激活及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法)检测4株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4株胃癌细胞株中NF-κB的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利用TransAMTMNF-κBP65试剂盒比较不同胃癌细胞株中P65亚基的蛋白活性差异。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NF-κB活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4株胃癌细胞株中均存在NF-κB的组成性激活,且存在蛋白表达和活性差异。活化的P65亚基在MKN28、MKN45细胞株中表达较低,在AGS、SGC-7901细胞株中表达较高。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胃癌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对照组呈正常生长。结论胃癌细胞株中存在NF-κB组成性激活及P65蛋白表达差异。抑制NF-κB的活性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4.
腹腔镜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性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31例早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等。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28例,近端胃切除术2例,全胃切除术1例。腹腔镜下胃周围淋巴结清扫(D1 α)16例,胃周围淋巴结 肝动脉旁淋巴结清扫(D1 β)2例,扩大淋巴结清扫(D2)13例。手术时间195(90~280)min,术中失血146(40~800)mL,术后排气时间1.8(1~4)d,术后住院天数10.8(7~20)d,1/31例(3.2%)病人出现术后吻合口瘘,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手术上、下切缘距离肿瘤为3.8(1~8)cm和3.5(1.5~7.0)cm,手术清扫淋巴结9.6(2~19)枚。术后随访14(2~3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Ezrin在胃癌细胞的表达及与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胃癌细胞株中Ezrin的表达情况与胃癌细胞株的侵袭能力,探讨Ezrin的表达与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Ezrin在胃癌细胞株的表达情况,运用以胶原为基础的细胞侵袭试验检测胃癌细胞株的侵袭能力。结果Ezrin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表达存在差异,其中MKN-45表达水平最高,N-87表达水平最低;侵袭试验显示MKN-45的侵袭能力最强,N-87侵袭能力最弱。结论Ezrin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Ezrin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胸苷磷酸化酶(TP)在胃癌中的mRNA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检测了TS、DPD和TP mRNA在4株胃癌细胞、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了酶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噻唑蓝(MTT)法检测4株胃癌细胞的5-Fu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30例标本的5-Fu体外药物敏感性,探讨其与氟尿嘧啶代谢酶mRNA水平的关系。结果4株胃癌细胞均阳性表达TS、DPD和TP mRNA,DPD mRNA水平与5-Fu IC50之间显著相关(r=0.999,P〈0.01),TS mRNA或TP mRNA与5-Fu IC50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的TS和TP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组织(1.32±0.70vs0.93±0.48,P〈0.01;0.65±0.37vs0.51±0.33,P〈0.01),DPD mRNA水平在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0.39vs0.93±0.47,P〉0.05)。TS表达与浸润深度(P〈0.05)、远处转移(P〈0.01)和TNM分期(P〈0.01)相关,DPD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P〈0.01),且倾向高表达于肿瘤面积〈5cm者(P〈0.01),TP mRNA表达与浸润深度(P〈0.05)和远处转移(P〈0.05)有关。TS mRNA(r=-0.540,P〈0.01)及DPDmRNA水平(r=-0.672,P〈0.01)与5-Fu敏感性负相关,TP水平与5-Fu敏感性无显著相关(r=-0.317,P〉0.05)。结论胃癌肿瘤内TS和TP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与胃癌分期关系密切,DPD mRNA与Laurén分型和肿瘤面积有关,细胞试验和原代培养均提示DPD mRNA低水平表达可能是5-Fu高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7.
残胃癌早期诊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残胃癌作为一种胃癌癌前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其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DCC)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相多态性(PCR-SSCP)银染法分析49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DCC的杂合性丢失。结果:D18S484位点发生LOH的频率为26.6%(12/45),D18S487为23.9%(11/46),DCC发生LOH的频率为36.7%(18/49)。36.8%(7/19)的肠型胃癌发生DCC LOH,24.0%(6/25)的弥漫型胃癌发生DCC LOH,而100%(5/5)的混合型胃癌为DCC LOH(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的胃癌中,52%(13/25)的原发性胃癌发生DCC LOH,无转移者中为20.8%(5/24)(P<0.05);发生远处转移者,原发性胃癌DCC LOH为100%(3/3),而无转移者为32.6%(15/46)(P<0.05);在TNM Ⅲ、Ⅳ期中DCC LOH为50.0%(12/24),有高于TNM I、Ⅱ期(24%,6/25)的趋势(P=0.059)。DCC LOH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的杂合性丢失可能在胃癌的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胃癌发展后期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59.
胃癌外科综合治疗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多数临床医疗中心已逐渐形成以手术为主和辅以化疗、放疗、生物免疫疗法的外科综合治疗模式,根据大多数临床报告,胃癌的整体疗效已有所改善,5年生存率平均提高约5个百分点。但就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具体方案而言,仍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本文特就此提出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供讨论与交流。务必依据病例的肿瘤生物学特征,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充分了解每例病人胃癌的生物学特性是合理设计“个体化“外科综合治疗的前提,也是开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需要。因此,在制订治疗方案前应对病人肿瘤的生物…  相似文献   
6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最特异的一种血管发生特异性生长因子,在肿瘤血管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活化的核转录因子NF-κB(NF-κB)可调控VEGF等与血管形成相关的基因转录,参与肿瘤的生长调控。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是一种抗氧化剂,是目前公认的NF-κB活性特异性抑制剂。我们通过PDTC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中NF-κB活性,探讨NF-κB对VEGF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影响,阐明NF-κB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