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低分子肝素和临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抗血栓使用强,出血副作用少,半衰期长,分子量小而易于皮下吸收的优点,因此在防治血栓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就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特别是在防治深部静脉血栓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临床应用上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功能性经颅多普勒超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经颅多普勒是研究智能活动时双侧大脑半球的不同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的技术,不同认知任 务的完成可以诱导双侧大脑半球血流速度的不同增加,通过分析比较双侧半球事件相关血流速度改变的差异,可 以无创性的评估高级认知功能的偏侧优势,如语言优势半球的评估或空间感知优势半球的评估,其可靠性被Wada 试验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所印证。此外,作为一种新的高级神经功能的检查方法,被应用于脑的基本功能和 某些疾病发病机制等研究。  相似文献   
33.
缺血后适应作为缺氧耐受现象的一种,可以显著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后适应,可以明显缩小脑梗死的体积,改善缺血后的神经功能。脑缺血后适应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主要从脑的微循环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角度来阐述脑缺血后适应可能存在的机制。  相似文献   
34.
文章从医患双方的契约关系、诊治信息获取、患方的消费心理以及某些认识差距等方面探讨了医患不和谐的原因。提出要通过加强医方的人文修养和服务水平去引导医患和谐的构建,缩小医患认识的差距,减少医患之间的分歧与矛盾。  相似文献   
35.
目的用标准化的量表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发病后的48 h、15 d、90 d进行3个时间点的随访评估,探讨决定患者功能预后的早期因素。 方法对初次发作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118例的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社会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运用包括Barthel指数(BI)、Rankin量表(RS)、Mortricity 指数(MI)评定法、中文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在内的评估工具评测患者脑卒中发生时的自主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脑卒中本身的临床特征,脑卒中发生后第48小时、第15天、第90天时的神经、运动和精神心理因素。 结果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发病后第48小时、第15天和第90天时BI、RS和MADRS评分不同(均P值<0.05)。第48小时和第15天之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第9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抑郁状态明显恢复(P<0.01)。影响脑卒中患者第9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因素中,深感觉障碍、第48小时出现的肺炎和尿失禁为危险因素,第48小时的上肢肌力评分和第15天MMSE评分为保护因素。 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第90天时临床因素、功能因素和社会因素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受到深感觉障碍、脑卒中后第48小时出现的肺炎和尿失禁、脑卒中后第48小时上肢肌力评分和第15天时MMSE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 proBDNF和成熟BDNF分别通过p75NTR受体和TrkB受体介导相反的生物学作用。微环境变化时, proBDNF-p75信号通路和成熟BDNF-TrkB通路不平衡可能对细胞生长和增殖产生不同影响。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培养条件下, C6细胞表达proBDNF及其受体p75NTR的变化, 对C6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方法 用细胞免疫荧光双标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在含不同浓度血清培养液中培养的C6细胞proBDNF及其受体p75NTR表达。分别用特异性的proBDNF 抗体阻断内源性proBDNF, 用p75NTR-ECD-Fc 阻断p75NTR, 用MTT法和Brdu法分别测定内源性proBDNF及其受体p75NTR对C6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结果 proBDNF和p75NTR在无血清培养的C6细胞中共表达明显上调, 加入proBDNF抗体(10μg/ml)处理细胞后, C6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明显增加。p75NTR的作用取决于其在不同环境下结合的配体。结论 proBDNF-p75NTR通路起到平衡成熟BDNF-TrkB通路的作用, 一定环境下, 二者平衡打破, 可能对细胞生长或增殖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7.
自1959年Mollaret和Golon的首次描述以来,过深昏迷及随后脑死亡的概念已经建立。一些医学的、伦理的、法律的、哲学的以及宗教的考虑导致提出严格的诊断标准。一些最初已被国际公认的标准包括自发性动作和反射的消失。随后又承认起源于脊髓的反射的出现与脑死亡的诊断无关。1981年《医学观察报告》是作者们所掌握的最新修定标准。然而对在脑死亡状态下能够存在的“功能及反射”的类型依然不明确。作者报道两例脑死亡状态下所观察到的复杂而不常见的自动症,表现为当实施快速而持久的屈颈时上肢出现缓慢而复杂的运动,包括前臂外展、肘屈曲、带动腕及指的屈曲。持续5~10秒钟。并可重复诱发但逐渐衰减。有时是不对称或单侧的,合并或不合并下肢屈髓或屈膝动作的存在。  相似文献   
38.
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条件下,肉毒毒素产生胆碱能神经末梢触突前抑制作用。肌注后毒素浸入神经末梢而抑制胆碱的释放,从而使突触后受体胆碱能贫乏且运动终极消失。48小时后新的神经末梢增生在邻近的神经纤维上形成新的突触。 肉毒毒素A(TBA)由Scott(1980)首先用于治疗偏侧面肌痉挛(SHF)、痉挛和源于中枢的肌收缩,TBA的作用和实验条件下的作用一致,然其时限延长,这可能和毒素在肌肉内逐渐弥散有关。它的治疗性应用每次都证明是有益的,最好的效果是  相似文献   
39.
朱榆红  阎东 《云南医药》1995,16(1):24-25
首例超选择颈内动脉插管溶栓治疗脑梗塞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朱榆红,谈跃,李燕,保明芳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阎东,李常茂,袁曙光临床资料付某,男,67岁,于1994年3月23日下午4点在行走中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含混,次日到...  相似文献   
40.
报告1例12岁起病、进展良性,病后34年症状消退的多发性硬化(SEP)。 患者,男性,右利。1958年12岁时因嗜唾,眩晕、呕吐及共济失调住院,除脑电图异常外,气脑、脑池造影及脑脊液均正常,经皮质激素治疗15天后症状消退。1959及1960年分别出现眩晕及左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