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42篇
  免费   1898篇
  国内免费   1395篇
耳鼻咽喉   209篇
儿科学   382篇
妇产科学   271篇
基础医学   1700篇
口腔科学   353篇
临床医学   5034篇
内科学   3171篇
皮肤病学   312篇
神经病学   1146篇
特种医学   11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559篇
综合类   10256篇
预防医学   4007篇
眼科学   388篇
药学   3939篇
  58篇
中国医学   4078篇
肿瘤学   941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843篇
  2022年   678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813篇
  2019年   848篇
  2018年   936篇
  2017年   530篇
  2016年   666篇
  2015年   761篇
  2014年   1673篇
  2013年   1559篇
  2012年   1966篇
  2011年   2076篇
  2010年   1992篇
  2009年   1922篇
  2008年   1983篇
  2007年   1991篇
  2006年   1927篇
  2005年   1885篇
  2004年   1671篇
  2003年   1549篇
  2002年   1242篇
  2001年   1317篇
  2000年   1127篇
  1999年   925篇
  1998年   744篇
  1997年   687篇
  1996年   619篇
  1995年   619篇
  1994年   568篇
  1993年   470篇
  1992年   386篇
  1991年   399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298篇
  1988年   274篇
  1987年   248篇
  1986年   233篇
  1985年   216篇
  1984年   178篇
  1983年   169篇
  1982年   165篇
  1981年   123篇
  1980年   115篇
  1979年   63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30篇
  1965年   24篇
  1959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 研究雌激素在小鼠卵巢功能正常和卵巢切除时对腹腔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 3个月龄的雌性C5 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正常+雌激素,卵巢切除和卵巢切除+雌激素组,每组10只。小鼠摘除卵巢后饲养至7个月龄处死,检测腹腔脂肪重量。将2组给雌激素的小鼠于处死前60d分别皮下埋植控释雌激素(17β雌二醇)药丸(0.18mg/丸) ,以观察雌激素在卵巢功能正常和缺乏时对小鼠腹腔脂肪积聚的影响。结果 各组腹腔脂肪重量比较:卵巢切除组比正常对照组重,差别显著(P<0.05) ;正常+雌激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 ;卵巢切除+雌激素组比卵巢切除组轻,差别显著(P<0.0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卵巢切除明显导致腹腔脂肪积聚,而雌激素在卵巢切除时可以明显减少小鼠的腹腔脂肪积聚,但在卵巢功能正常时予以雌激素并不影响腹腔脂肪代谢,提示雌激素单独作用可以影响机体脂肪代谢,但其他性激素对雌激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针刺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6例,并与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3.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与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检测了12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43名正常对照的MTHFR C677T和A1298C两个位点基因多态,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单独、联合时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以及两个多态位点与饮酒的联合作用。结果MTHFR677T和1298C突变基因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9.7%和17.1%。1298C突变基因携带者与野生型相比,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均降低;在携带677C和1298C等位基因组合个体中,结直肠癌的风险略有降低(OR=0.718,95%CI:0.367~1.407),同时含677T和1298A等位基因者,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1倍;同时含有677T和1298C等位基因者,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4倍,直肠癌的风险降低7倍(OR=0.304,95%CI:0.108~0.852)。在过去饮酒者中,1298A等位基因携带者结直肠癌风险性增加2倍(OR=3.307,95%CI:0.521~17.698)。结论 MTHFR C66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携带MTHFR 1298AC基因多态型者过去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44.
蜚蠊化学防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20世纪50~60年代蜚蠊防治以敌百虫、硼砂毒饵、DDT、敌敌畏、天然除虫菊喷洒为主,至70年代中后期光稳定除虫菊问世,它的高效、安全、击倒快以及对害虫优异的兴奋驱出作用很快在蜚蠊防治上获得应用.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醚菊酯、右旋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以及新开发的四氟苯菊酯、咪菊酯及其各种剂型,为蜚蠊防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拟除虫菊酯喷洒在20世纪80、90年代成为蜚蠊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45.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病原体,属疱疹病毒科乙组疱疹亚科,为双链DNA病毒.在新生儿、器官移植、肿瘤、艾滋病等免疫低下人群中,HCMV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是器官移植失败和受体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更昔洛韦等有效抗病毒药物的普遍应用,器官移植中HCMV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46.
146株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目的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念珠菌,进行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按常规方法转种培养,经涂片染色,发现孢子或菌丝者转种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纯,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仪专用YBC卡鉴定,用ATB Fungus进行耐药监测,其中氟康唑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监测. 结果分离出念珠菌 146株,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其次是光滑念珠菌;药敏结果敏感率由高到低为:两性霉素B 87.7%、氟康唑87.7%、5-氟胞嘧啶84.3%、制菌霉素72.6%、益康唑17.8%、咪康唑15.0%、酮康唑14.4%. 结论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探讨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上标志物CD27表达变化在活动性肺结核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菌阳肺结核患者56例,菌阴肺结核患者42例,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33例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PPD~+)潜伏感染者46例作为组间和组内对照。将菌阳肺结核患者根据菌涂片结果分为2+组和≥2+组,以及根据肺部CT变化分为结节组、空洞组和多处空洞组。用流式细胞术和受试者工作曲线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CD4~+CD154~+)上标志物CD27表达变化,分析其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及肺部病灶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外周血CD27~-CD4~+CD15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潜伏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区分活动性结核病(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和非结核病(健康对照组和潜伏感染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4.69%和78.48%,区分活动性肺结核(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和潜伏性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9%和87.88%。≥2+组CD27~-CD4~+CD154~+T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2+组,多处空洞组CD27~-CD4~+CD154~+T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结节组和空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7~-CD4~+CD154~+T细胞比例变化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及肺部病灶变化成正相关。结论检测CD27~-CD4~+CD154~+T细胞比例变化能快速、方便地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对临床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48.
949.
目的 定性分析治疗痤疮的临床验方痤疮消洗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选用Acquity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采集数据。通过精确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结合Scifinder数据库、对照品信息及相关文献,对痤疮消洗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推断和鉴定。结果 痤疮消洗液中鉴定出59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蒽醌类、环烯醚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化合物。结论 UPLC-Q-TOF-MS技术可快速、灵敏地鉴定痤疮消洗液中的化学成分,为探讨药效物质基础及控制制剂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50.
  目的  探索基于Keap1/Nfr2/ARE信号通路探索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VILI)形成的分子机制。  方法  给予SD大鼠过度机械通气建造VILI模型;HE染色检测对照组、正常潮气量(VT)组(VT为8 mL/kg)、大VT组(VT为40 mL/kg)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各组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变化;BCA法检测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的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BALF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18)以及肺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水平变化;TBA法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ing实验检测巨噬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蛋白以及肺组织中Keap1、Nrf2蛋白的变化;逆转录PCR检测各组肺组织中SOD mRNA、HO-1 mRNA表达变化。  结果  过度机械通气可损伤肺组织,导致肺泡破裂、炎症细胞浸润和红细胞增多;与对照组和正常VT组相比,大VT组肺组织W/D值、8-OHdG和MDA水平、BALF中总蛋白、IL-1β、IL-18以及血清中IL-1β、IL-18水平均显著上升(P均<0.05),肺泡巨噬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以及肺组织中Keap1蛋白表达上升(P均<0.05),肺组织中Nrf2蛋白、SOD mRNA、HO-1 mRNA表达下降。  结论  大VT通气可以使肺组织发生急性炎症性损伤并导致VILI的发生,其机制为过度通气引起Keap1/Nrf2-ARE通路抑制和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的下降,进而引起肺巨噬细胞产生NLRP3炎症小体,参与VILI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