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评价在加速康复外科(FTS)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符合条件的择期胃癌手术患者158例,将其分为FTS理念腹腔镜组(A组)及传统理念开腹组(B组),各79例。动态监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第1、3、5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术后免疫指标A组优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患者术后恢复、免疫影响等方面优势明显,且具有等同传统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多次冲洗对于降低患者腹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0例胃癌患者术中行多次腹腔冲洗,肿瘤切除前1次,切除后3次。将4次腹腔冲洗液行常规病理学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肿瘤切除前全组患者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表达56例。肿瘤切除后第1次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64例,第2次阳性42例,第3次阳性3例。肿瘤切除前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与术后第1次比较随检测例数有增加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切除后第1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切除后第2次冲洗液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第1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进行术中多次腹腔冲洗可降低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高龄胃癌患者(≥70岁)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医院2009-09/2012-09年间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49例高龄胃癌患者(≥70岁)及83例低龄胃癌患者(〈7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点,术后近期恢复情况、并发症及远期生存质量。结果高龄组贲门胃底癌、胃窦癌发生率分别为41.1%、28.3%;低龄组发生率分别为25.3%、44.6%,高龄组贲门胃底癌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术中输血率为18.4%,低龄组为8.4%,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6.3%,低龄组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高龄组患者发生不适症状6例(12.2%),低龄组患者发生不适症状9例(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高龄胃癌患者的应用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54.
胃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根治性手术是患者获得治愈的唯一途径,而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决定可切除胃癌具体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之一。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最先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引流的淋巴结,如果SLN阴性则其他区域淋巴结也较少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分析重大自然灾害后危重伤病员的紧急医疗后送工作,提高灾后危重伤病员后送能力,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在玉树地震及舟区泥石流灾害后危重伤病员紧急医疗后送中的相关资料,总结经验。结果:全部伤病员均安全送抵目的地,保证了伤病员的有效救治。结论:严密的组织、完善的后送装备的准备及严格的后送管理是确保危重伤病员紧急医疗后送工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患者女性 ,40岁 ,体重 3 8kg。患者在 6个月前感进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伴腹泻 ,但无腹痛、恶心、呕吐、呕血及黑便 ,未予以重视。 2 0 0 2年 7月 4日在外院行年度单位体检时 ,B超报告为脾脏占位性病变、血管瘤可能、脾脏其他肿瘤待排。CT检查报告为 (脾脏 )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可能。患者遂以“脾脏肿瘤”转入我院。入院查体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 ,移动性浊音 (- )。CEA 6 5μg·L- 1 ,CA 1 991 7 5U·ml- 1 ,意见为脾脏肿瘤。于 2 0 0 2年 7月 1 7日行剖腹探查术、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上腹脾肾间隙有约 1 2cm× 1 1cm…  相似文献   
57.
乳腺癌手术切口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乳腺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综合治疗的时代,乳腺癌手术治疗切除的范围越来越小,传统的根治术逐步减少,即取得最佳疗效,又减少手术所至的各种并发症。本文就几种原因对乳腺癌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影响作一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1990~2004年21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组回顾性分析。A组:传统根治术 扩大根治术组150例,年龄38~67岁,平均50岁;B组:改良根治术 单纯乳房切除并腋窝淋巴清扫组60例,年龄35~60岁,平均43.50岁。其中部分使用电刀手术组:148例;全程使用电刀组62例。1.2方法:传统根治术(Halsted手术)为将整个乳房、肿瘤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肥胖及超重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并针对肥胖及超重患者制定手术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其中超重或肥胖组42例(BMI≥25 kg/m2),正常及低体重组174例(BMI<25 kg/m2),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结果。结果:超重及肥胖组BMI平均(26.0±1.4)kg/m2,正常及低体重组平均(22.0±2.1)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肿瘤类型、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或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感染、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肥胖或超重患者虽然手术难度相应增加,在术者具备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遵循根治原则的基础上,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的可行性及SLN活检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性,评价SLN活检在指导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11月诊断明确的126例胃癌,在腹腔镜胃癌切除术中向肿瘤边缘正常胃壁浆膜下肌层、黏膜下层注射亚甲蓝标示SLN,腔镜下识别和切取蓝染淋巴结活检。以术后所有切除的胃周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SLN活检对预测胃周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的准确性。结果:116例成功检测出SLN,检出率92.1%(116/126)。62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均有转移47例,仅前哨淋巴结有转移10例,仅非前哨淋巴结有转移5例。前哨淋巴结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1.9%(57/62),准确率为94.0%(109/116),假阴性率为8.1%(5/62)。结论:腹腔镜下胃癌SLN检测可行。通过SLN,术中能准确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有望免除常规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60.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由于婴幼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特殊性,若仅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不仅疗效不高,甚至部分患儿转为迁延性腹泻。1998年以来,我院在76例婴幼儿腹泻治疗中,联合应用金双歧三联活菌片,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婴幼儿腹泻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0~12月22例,1~2岁41例,3岁13例;其中急性腹泻58例,迁延性腹泻18例;对照组69例,男43例,女26例;0~12月13例,1~2岁52例,3岁4例;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