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探讨PD-L2分子在小鼠未成熟DCs上的表达及其在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小鼠髓系DCs,采用FITC-Dextran吞噬实验和3H-TdR掺入试验鉴定未成熟D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成熟DCs和经抗原负载及TNF-α刺激成熟的DCs上PD-L2、CD80和CD86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抗PD-L2单抗阻断试验分析未成熟DCs表达的PD-L2分子对T淋巴细胞的共刺激效应;3H-TdR掺入试验检测未成熟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各组MLR反应上清中IL-2的分泌水平。结果经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5~6d天的DCs抗原吞噬能力最强,且CD80和CD86的表达为中等水平,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较TNF-α作用48h的DCs显著低下,其可视为未成熟DCs,未成熟和成熟DCs均表达PD-L2分子,但未成熟DCs的表达较为低下,且未成熟DCs表面PD-L2分子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抑制T细胞分泌IL-2。结论PD-L2分子表达在未成熟DCs可通过下调T细胞分泌IL-2介导未成熟DCs免疫不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激发型CD40 单抗 5C11对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 (DC)的诱导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激发型CD40 单抗 5C11联合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为DC ,通过显微镜形态分析 ,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 ,活细胞计数 ,IL 6、IL 12ELISA定量检测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细胞毒性实验等细胞生物学、免疫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的白血病细胞 ,在经激发型CD40 单抗 5C11联合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培养后 ,能诱导成为大量成熟的DC ;形态学观察呈现典型的DC特征 ;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细胞表面上调性表达CD40 、CD80 、CD83 、CD86等分子 ;白血病细胞分化为DC后 ,IL 6分泌量减少 ,IL 12分泌量增加 (P <0 .0 5 ) ;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也显示 ,诱导的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这种增殖的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结论 激发型CD40 单抗 5C11联合细胞因子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为功能性DC。这可能在白血病的过继免疫疗法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1(sPD-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在上海市华东疗养院接受体检的69例CAS斑块患者作为CAS组,另外选择72名非CAS斑块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sPD-1的浓度。采用t检验比较2组受检者血清sPD-1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法分析血清sPD-1与临床各指标[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蛋白a、空腹血糖]的相关性以及CAS组中斑块Crouse积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CAS斑块行危险因素分析;使用ROC曲线分析sPD-1预测CAS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 结果CAS组sPD-1水平高于对照组[(1.26±1.01)μg/L vs (0.64±0.4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98,P<0.001);sPD-1与BMI、腰臀比、三酰甘油、空腹血糖、HbA1c呈正相关(P<0.05),与HDL-c、脂蛋白α呈负相关(P<0.05);斑块Crouse积分与年龄、SBP呈正相关(P<0.05),与TG呈负相关(P<0.05);年龄、性别、饮酒、LDL-c、舒张压sPD-1是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PD-1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中等诊断价值(P<0.05)。 结论sPD-1可能在CAS斑块的形成、发展的炎症过程中发挥作用,sPD-1对预测CAS斑块形成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s 2,TROP-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法检测CD133?TROP-2在NSCLC中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定位和共定位?结果:①CD133?TROP-2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 和41.25%,均明显高于癌周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 < 0.01);②细胞分化程度越低,CD133表达阳性率越高(P = 0.024);③CD133?TROP-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 0.05),TROP-2的阳性表达率随着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 < 0.05);④CD133?TROP-2在NSCLC中的表达具有密切相关性(P < 0.001),且两种蛋白有共定位现象?结论:CD133?TROP-2的阳性表达均与NSCL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初步证实二者在NSCLC组织中存在共定位关系,CD133联合TROP-2或许能成为 NSCLC 的肿瘤干细胞筛选标记物?  相似文献   
65.
目的构建人CD83全长编码基因转染293细胞,并探讨其对单核细胞的作用。方法 RT-PCR方法从成熟人树突状细胞(DC)扩增出CD83 cDNA,插入pIRES2-EGFP载体,脂质体转染293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细胞株;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磁珠分选单核细胞,LPS刺激的同时加入293/CD83细胞或293/mock,24 h后检测细胞活化状态以及培养上清中TNF-α水平。结果经流式细胞术反复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及CD83表达水平,筛选获得获得一株稳定表达膜型CD83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293/CD83;体外实验显示293/CD83可促进LPS刺激的单核细胞活化水平和TNF-α分泌量。结论成功构建表达人CD83分子的293细胞株,293/CD83对LPS刺激的单核细胞有协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