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和CD40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表达水平和宫颈癌肌层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53例宫颈癌患者收集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09年至2011年),年龄29~53岁,中位年龄41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宫颈癌组织中CXCR4和CD40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水平和宫颈癌肌层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D40和CXCR4在宫颈癌组织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达,两者间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35);22例CXCR4强阳性的组织中有11例呈CD40强阳性。与CXCR4或CD40单独表达水平相比,CXCR4和CD40共表达与宫颈癌肌层浸润深度更具相关性,在CXCR4与CD40均高表达的宫颈癌组织中发生深层肌层浸润的比例高于单独高表达的宫颈癌组织(90%vs 72%,P<0.05),明显高于两者均不表达的宫颈癌组织(90%vs 20%,P<0.01)。结论:CXCR4和CD4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肌层浸润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在分离、培养、鉴定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human 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like stem cells, HPMSCs)的基础上,进行了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纹状体出血的实验,探讨了其在治疗脑出血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利用自体未肝素化新鲜血回注法建立大鼠尾壳核出血模型;取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成5组:(1)假手术组(n=4);(2)自然恢复组(n=6);(3)对侧脑移植组(n=6);(4)同侧脑移植组(n=6);(5)同侧颈总动脉移植组(n=6)。将体外荧光标记的HPMSCs移植入大鼠纹状体出血模型,通过提高的躯体摆动实验(elevated body-swing test,EBST)和悬尾姿势实验(the postural tail-hang test)进行模型的神经功能评价,观察注射HPMSCs前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并通过病理切片检测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了HP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以及迁移状况。结果HPMSCs跨越血脑屏障,并主要向脑出血组织周围定向迁移。EBST和Bederson评分结果表明,移植后第5d和第14d对侧脑移植组、同侧脑移植组和颈总动脉移植组神经功能修复明显优于自然恢复组。至移植后28d时为止,未发现肿瘤组织形成。结论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能跨越血脑屏障并向病灶处定向迁移且未见成瘤现象,移植入脑出血模型结果表明其可促进动物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具备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联合细胞因子对T细胞体外激发、扩增及功能的诱导作用。方法: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经顺铂(DDP)诱导凋亡,体外共育法负载DCS,DCs和T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DC5对T细胞的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0的含量;溶血实验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产生穿孔素的能力;体外肿瘤杀伤实验分析CTL的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结果:凋亡肿瘤细胞负载联合CD40激发的DCs能有效地激发自体T细胞的体外扩增并诱导具有较特异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CTL。结论: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在CD40信号的作用下对自体T细胞具有较强的激发和扩增效应.所获得的CTL对肿瘤细胞具有较特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4.
无菌制备BALB/c小鼠骨髓细胞,按常规方法分离纯化出树突状细胞(DCs),采用GM-CSF和IL-4诱导后,以凋亡肿瘤细胞负载未成熟DCs,再分别加入mCD40L-CHO细胞和TNF-α继续培养48h,按常规方法分别制备各发育阶段DCs的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DC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超微结构特征,并比较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小鼠DCs被CD40L和TNF-α刺激后超微结构的差别。实验结果证实DCs在分化发育成熟中存在异质性;DCs可通过吞噬凋亡的肿瘤细胞负载抗原;CD40配基化对DCs的分化成熟作用优于TNF-α。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一种从小鼠腹水中获得高纯度、活性好、纯化过程易于放大的抗gp130单克隆抗体B-S12的纯化方法。方法:经硫酸铵沉淀等预处理后的腹水样品,在阴离子交换层析柱上进行分离纯化,用MTT法检测纯化后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腹水样品经硫酸铵沉淀、PBS复溶,用pH 7.0、20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稀释10倍后上强阴离子交换层析柱,NaCl梯度洗脱,可获得纯度大于95%的B-S12抗体,回收率达73%,在体外对XG-2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建立了快速高效从小鼠腹水中纯化B-S12的方法,为该抗体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琛讨小鼠髓系DCs表面PD-L1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介导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未成熟DCs和凋亡肿瘤细胞负载并经CD40配基化的成熟DCs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抗PD-L1单抗阻断试验分析未成熟DCs和成熟DCs表达的PD-L1分子对T淋巴细胞的协同刺激/抑制效应;^3H-TdR掺入试验检测未成熟DCs和成熟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各组MLR反应上清中IL-10、IFN-γ的分泌水平;MTT比色法检测成熟DCs激发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未成熟DCs表面高表达PD-L1,负性调节未成熟DCs对自体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抑制T细胞分泌IL-10、IFN-γ;凋亡肿瘤细胞负载并经CD40配基化的成熟DCs中等水平表达PD-L1,具有显著增强对自体T细胞的体外激发、扩增和细胞毒效应的作用,并可增加T细胞的IFN-γ分泌。结论:未成熟DCs高表达PD-L1抑制了对T细胞共刺激效应;CD40配基化成熟的DCs中度表达。PD-L1有助于激发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7.
PD-L1和PD-L2在树突状细胞上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小鼠髓系DC (CD8α )中PD L1和PD L2的表达及其在T淋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采用mCD4 0L CHO和TNF α分别刺激凋亡肿瘤细胞负载DC 4 8h ;免疫荧光标记检测DC表型 ;RT PCR和realtime PCR检测PD L1和PD L2mRNA转录水平 ;ELISA测定IL 2的分泌水平 ;3 H TdR掺入试验和51Cr释放试验测定DC体外激发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杀伤率。结果显示 :PD L1和PD L2随着DC的成熟呈上调表达 ,CD4 0配基化DC的PD L1和PD L2均为中度表达 ,TNF α激发的DC为高度表达 ,二者呈现差异性表达 (P <0 0 5 ) ;CD4 0配基化髓系DC分泌IL 2的量明显高于TNF α组 (P <0 0 5 ) ,体外刺激T增殖和激活CTL能力在CD4 0配基化DC组最高 (P <0 0 5 )。提示CD4 0配基化的小鼠髓系DC呈现PD L1和PD L2的中度表达 ,IL 2大量分泌 ,这些均有助于激发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别比较抗人CD40单抗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对单核来源树突状细胞(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Mo-DC)体外诱导表达CD25(IL-2Rα)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IL-2在Mo-DC分化成熟和功能介导中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IL-4体外诱导Mo-DC的培养方法 ,分别加入CD40单抗和TNF-α诱导Mo-DC成熟;免疫荧光标记分析Mo-DC表型;ELISA法测定γ干扰素(interferon-r,IFN-γ)的分泌水平;3H-TdR掺入法分析Mo-DC对自体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结果 (1)CD40信号能有效诱导成熟Mo-DC上调表达CD25(IL-2Rα),而TNF-α则无此作用;(2)Mo-DC在CD40激发后,加入不同剂量的IL-2继续培养可促进Mo-DC对IFN-γ的分泌,同时3H-TdR掺入法的结果也显示,在Mo-DC培养时加入IL-2可以增强Mo-DC对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CD40激发的Mo-DC上调表达CD25(IL-2Rα),外源性IL-2能促进Mo-DC分泌IFN-γ和介导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5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原提呈能力,并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DC在免疫学及肿瘤学乃至其他各学科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DC表面表达的共刺激分子及其生物学意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共刺激分子的作用不仅限于对T细胞的激发、赋予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并且参与Th细胞的极化。OX40/OX40L和ICOS/ICOSL信号介导Th2细胞分化;ICAM—1/LFA-1以及人4—1 BB/4-1BBL信号介导Th1细胞分化;CD40/CD40L信号在Th1/Th2型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PD-L1/PD-1可能与Th1细胞极化有关,而人PD-L2/PD-1共刺激信号下调Th1应答;人B7-H3信号参与Th1型免疫反应,鼠B7-H3信号负向调控Th1细胞分化;B7-1分子选择性的促进Thl反应,而B7-2分子参与调节Th2反应。深入探讨DC表达的共刺激分子与Th细胞分化的关系,调整Th1或Th2优势应答类型,可能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0.
无血清培养基对树突细胞体外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比较了无血清培养基X—VIVO 20与有血清培养基(含10%人AB血清或胎牛血清RPMI 1640)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C)体外质导、分化成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