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心电图是诊断学带教的难点之一。结合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将大班理论授课与小组见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阅读心电图的实战能力;强调按顺序读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心电图学习的兴趣,并用多种方法强化记忆;通过心电图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大量心电图,以供教学使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癌肿瘤干细胞分选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经盐酸阿霉素(ADM)诱导的人肺腺癌SPC-A-1(SPC-A-1/ADM)细胞系中的ABCG2 +和ABCG2 -细胞,流式细胞术和裸鼠体内移植针对ABCG2 +和ABCG2 -细胞体内的成瘤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SPC-A-1细胞中的荧光强度平均为(1.001±0.014)×10 2,明显低于SPC-A-1/ADM细胞的(10.257±0.023)×10 2(t=17.320,P=0.001)。SPC-A-1细胞ABCG2/BCRP-FITC处理组与SPC-A-1细胞对照组(t=5.269,P=0.021)和SPC-A-1细胞同型对照组(t=6.869,P=0.01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C-A-1/ADM细胞对照组与SPC-A-1/ADM细胞同型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2,P=0.015)。SPC-A-1/ADM 细胞 ABCG2/BCRP-FITC 处理组阳性率为9.8%,是SPC-A-1细胞组的39.84倍。SPC-A-1/ADM 细胞 ABCG2/BCRP-FITC 处理组与SPC-A-1/ADM细胞组(t=9.120,P=0.005)和SPC-A-1/ADM细胞同型组(t=8.257,P=0.00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群细胞阳性率是 A 群细胞的 684 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5,P=0.001),且 B 群细胞的荧光强度较强。接种SPC-A-1 细胞、A群细胞和B 群细胞的裸鼠平均成瘤体积分别为(6.96±1.82)、(6.70±2.55)和(9.17±2.41)mm 3,以接种B群细胞组最高,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62,P=0.086)。接种B群细胞组的成瘤率为75.00%,明显高于SPC-A-1 细胞组和A 群细胞组(F =19.780,P=0.002)。结论 ABCG2抗体与免疫磁珠分选法结合可以从人肺腺癌 SPC-A-1/ADM 细胞系内分离ABCG2 +细胞,其在裸鼠体内成瘤情况良好,可用于肺癌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未经治疗和随访1、3、5 d手足口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104例未经治疗手足口患儿(包括阴性患儿62例,EV71阳性患儿37例,CVA16阳性患儿5例)和随访1、3、5 d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ighCD16-亚群、CD14highCD16+亚群和CD14lowCD16+亚群。结果与健康儿童组相比,手足口患儿CD14highCD16+单核细胞亚群所占总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 =4.092,P <0.001);CD14highCD16-亚群比例明显降低。阴性、EV71型、CVA16型患儿之间CD14highCD16-亚群、CD14highCD16+亚群和CD14lowCD16+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经治疗的手足口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EV71及CVA16病毒的持续感染有关,与病毒种类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s)介导的小鼠肝炎模型,探讨肿瘤诱导的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在免疫介导的HBV转基因小鼠肝损伤中的有效性。方法制备新鲜的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匀浆,予普通小鼠腹腔注射,1次/周,连续4周,以诱导致敏小鼠(Sensitized-mice)产生HBV抗原特异性CTLs(HBV-specific CTLs,HBV-CTLs)。分离致敏小鼠脾脏来源HBV-CTLs,静脉回输给高复制型HBV转基因小鼠,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 d、3 d、6 d和9 d经眶后取血测血清ALT/AST水平。分离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MDSCs,静脉注射给HBV-CTLs诱导的肝炎小鼠,并在注射后24 h,经眶后取血测血清ALT/AST水平,肝脏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致敏小鼠脾脏来源的HBV-CTLs可诱导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损伤,血清ALT、AST水平呈升高趋势;且与CTLs注射组小鼠相比,CTLs联合MDSCs注射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程度减轻,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ALT:(254.5±25.50)vs (80.67±11.57),P <0.05;AST:(301.5±40.50)vs(249.0±79.00),P >0.05)]。结论静脉回输肿瘤诱导的MDSCs可有效减轻HBV-CTLs诱导的肝炎小鼠中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肠炎的预防措施,评价谷氨酰胺联合灌肠对盆腔肿瘤所致放射性肠炎防治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盆腔肿瘤患者(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共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适型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试验组者每日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每周一、周三放疗前0.5h用开塞露100ml灌肠,每日尽量排尽大便后再行IMRT。评估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并分析两组差异。结果对照组、试验组I级以上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分别为72%、2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灌肠能够减少盆腔肿瘤放疗I级以上放射性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8-06采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的20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65~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4(90~230)mL,住院时间平均8.5(7~10)d。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5(7~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7(4~8)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等级:优15例,良3例,可2例。结论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可有效的保护断端血供,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9月本院拟诊为冠心病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4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84例,阴性30例,阳性率73.7%;其中单支病变36例,双支病变26例,多支病变22例。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66例,阴性48例,阳性率为57.9%,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76.7%,假阳性率为23.3%,假阴性率为29.8%。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目前开展的无创、安全、价廉的诊断冠心病方法之一,尤其对冠状动脉双支及多支病变的阳性检出率高,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天然松脂局部应用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以及其浓度效应,为其单独防治牙本质过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备牙本质块8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为8组,每组10个,酸蚀30 s,分别用无水乙醇,氟涂膜,10%,20%,30%,40%,50%和60%松香乙醇溶液涂布牙本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及剖面的显微形貌,并测量牙本质小管开口面积(ADTO)、牙本质小管开口相对面积(PADTO)和树脂突长度(LTD)。结果 各松香乙醇组ADTO,PADTO均显著低于乙醇组(P<0.05)。30%,40%,50%和60%松香乙醇组ADTO,PADTO与氟涂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10%和20%松香乙醇组(P<0.05)。扫描电镜见乙醇组牙本质表面牙本质小管完全开放,管壁较疏松;氟保护漆组牙本质小管完全封闭,未见明显树脂突形成;松香乙醇组牙本质小管呈不同程度封闭,剖面可见长度不等的树脂突形成。结论 松香乙醇溶液局部应用可快速封闭开放的牙本质小管,形成树脂突,且50%松香溶液即可达到较好即刻封堵效果。松香可通过封堵开放的牙本质小管防治牙本质过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感染病学研究的扩展和深入,其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融合日渐密切,逐渐突显出当前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滞后。为提高感染病学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水平,本文总结当前研究生该学科学习的普遍现状,并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感染并发症,SBP发生后1年的病死率高达65%~93%[1],是导致肝硬化腹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细菌移位是晚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的关键环节[2],是指肠道活菌或其毒性产物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多肽等穿过肠上皮细胞层到达固有层,并进一步到达肠系膜淋巴结或其他肠外组织或器官的过程[3]。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肠源性细菌DNA的检出更加印证了细菌移位这一学说,并为SBP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4]。肠道细菌移位与多种因素有关,肝硬化时肠壁淤血水肿局部缺血缺氧,肠黏膜受损;肠道细菌过度繁殖,致病菌过度生长,优势菌比例下降;肠局部免疫功能降低;氧化应激、炎性细胞因子进一步损伤肠黏膜等造成肠道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共同受损,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移位,移位细菌首先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进一步进入血循环造成菌血症或直接通过腹膜到达腹水,在腹腔局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即可造成SBP的发生。本综述将对肠壁通透性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一个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