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7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世界上,临床应用的药物中具有光学活性的超过60%,而这些具有手性特征的药物中,绝大多数人工合成的药物通常是以外消旋体方式给药的[1~4]。药物的外消旋体引入体内后,其对映体分子均由体内具手性的蛋白质、酶和受体以两个不同的分子处理。因而,药物对映体在体内可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药理作用。随着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的发展,手性拆分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以对生物体液中的手性药物的异构体进行分析测定,这使得研究手性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成为可能,而这对深入研究手性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手性药物的…  相似文献   
202.
采用正常及β萘黄酮(BNF)或苯巴比妥(PB)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研究了R(+)和S(-)普萘洛尔代谢酶动力学参数及立体选择性.实验表明,3种微粒体酶的亲和力均无立体选择性,反应速度有较大差别,并表现出立体选择性.BNF组对两种对映体的催化作用较对照组增强,并对R(+)对映体有选择性;PB组的催化作用较对照组减弱,但对S(-)对映体有选择性.实验结果提示普萘洛尔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时,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无立体选择性,而催化基团具有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3.
氧氟沙星I相代谢的立体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S-(- )-和R-(+ )-氧氟沙星(OFLX)体外I相代谢的立体选择性。方法:分别将S-(- )-和R-(+ )-OFLX与大鼠肝微粒体孵育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代谢物随反应时间的生成曲线和酶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度、米氏常数,清除率)。结果:S-(- )-OFLX代谢物的生成量和生成速度均大于R-(+ )-OFLX,两对映体的酶动力学参数也有显著差异。结论:S-(- )-OFLX和R-(+ )-OFLX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I相代谢具有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4.
诸敏  姚彤炜  曾苏 《药学学报》2003,38(12):938-941
目的建立银杏黄酮体外代谢的研究方法。方法银杏黄酮与鼠肝微粒体在体外共孵育后,用乙醚-丙酮提取,以HPLC法测定剩余的底物浓度。结果在体外孵育液中,银杏黄酮的3种苷元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萘素在0.2~8 mg·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1 mg·L-1(RSD分别小于10.5%,11.9%和11.8%,N=3),方法回收率分别达99.86%~113.8%,100.78%~117.3%和100.71%~116.5%,RSD均小于2%(N=5)。 3种黄酮苷元在不同来源的微粒体中均有较大代谢活性,尤其是经β-萘黄酮诱导的鼠肝微粒体对3种苷元的葡糖醛酸结合反应有较大的催化作用。结论本法可用于银杏黄酮体外代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5.
目的建立银杏黄酮体外代谢的研究方法.方法银杏黄酮与鼠肝微粒体在体外共孵育后,用乙醚-丙酮提取,以HPLC法测定剩余的底物浓度.结果在体外孵育液中,银杏黄酮的3种苷元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萘素在0.2~8 mg*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1 mg*L-1(RSD分别小于10.5%,11.9%和11.8%,n=3),方法回收率分别达99.86%~113.8%,100.78%~117.3%和100.71%~116.5%,RSD均小于2%(n=5). 3种黄酮苷元在不同来源的微粒体中均有较大代谢活性,尤其是经β-萘黄酮诱导的鼠肝微粒体对3种苷元的葡糖醛酸结合反应有较大的催化作用.结论本法可用于银杏黄酮体外代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总结近年来手性药物制剂递释的立体选择性作用研究现状。方法 分析评述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发现部分手性药物制剂的体外释放存在明显的立体选择性 ,这主要与对映体特性的差异 (如熔点、溶解度等)、对映体与手性辅料相互作用的差异、释放机制的差异 (以扩散为主导或以扩散和辅料蚀解并存 )、手性辅料与药物的用量比例、释放介质pH值以及皮肤结构 (如角蛋白)等因素有关。结论 正确评价手性药物制剂对映体的释放行为 ,可为该类制剂的进一步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7.
 目的考察以固体脂质纳米粒为载体包裹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LHRH-A2)口服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LHRH-A2单硬脂酸甘油酯纳米粒(LHRH—A2 loaded monostear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HRH-A2-MSLN),考察载药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用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特性;以花(鱼骨)鱼(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为模型动物,载药纳米粒经口灌给药后,分别测定鱼的受精率和催产率。结果LHRH-A2-MSLN的粒径为(284.1±103.6)nm,纳米粒Zeta电位为-(19.4±1.1)mV,HPLC测得药物包封率为63.4%。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显示,LHRH-A2-MSLN在前8 h快速释放了纳米粒所载药物的26.8%,随后每天以1.9%的速率持续释放。体内药效学研究表明,50μg·kg-1剂量的LHRH-A2-MSLN 口灌给药后,平均催产率46.5%,受精率90.5%。结论用溶剂扩散法制备得到的LHRH-A2-MSLN具有一定的口服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8.
尿中美芬妥英手性色谱分离单纯形法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纯形法对尿中美芬妥荚(MP)的手性气相色谱分离条件进行最优化。优化结果选定柱温为185℃,载气流速为2.5ml/min。在此条件下测得柱效(以S-MP计)n=936/m,MP两对映体的分离度R为0.96%。并对2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消旋体后0~8h内的尿样进行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209.
周权  姚彤炜  曾苏 《药学学报》2000,35(5):370-373
目的 建立鼠肝微粒体中盐酸普罗帕酮消旋体(R/S-PPF)的手性拆分法,以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中R/S-PPF体外代谢的立体选择性。方法 用GITC柱前手性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R/S-PPF;外标法定量;体外微粒体孵育试验。结果 基线拆分了盐酸普罗帕酮两对映体,容量因子分别为7.9和9.5,分离系数α为1.2,分离度R为1.9,线性范围0.5~320 μg.mL-1,检测限100 ng.mL-1,定量限5 μg.mL-1(RSD<15%)。平均绝对回收率S-PPF为77.1%,R-PPF为76.0%。平均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0%。在DEX和BNF诱导鼠肝微粒体中,PPF的代谢呈显著的立体选择性,在空白对照微粒体中的代谢未呈立体选择性。结论 此法简便、经济,可用于鼠肝微粒体中R/S-PPF代谢的立体选择性研究。  相似文献   
210.
代谢性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于创新药物,临床前采用高通量技术进行生物转化研究,或根据生物转化研究结果及时地对先导药物进行结构修饰,有助于预测上市后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和增加市场竞争力。对于已上市药品,认识其代谢的酶学基础,了解药酶的常见底物、诱导剂的抑制剂及合理选用同类药品,能避免具有临床意义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手性药物的代谢性相互作用不容忽视。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也能被积极地利用,以增加目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用药经济负担或探知一些体内处置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