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微波照射对小鼠骨组织中5种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频率 2 45 0MHz、功率密度 10mW cm2 的微波连续照射小鼠 12d ,每天 1 5h。微波照射后骨组织中Ca和Zn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5 ) ,Cu、Fe和Mn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有下降的趋势。照射后分别给予复方中药力必多浸膏和复方阿胶浆 ,其受照小鼠的骨组织中Ca和Zn含量均升高 (P <0 0 5 ) ,且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 :2 45 0MHz微波辐射影响了骨组织中微量元素的生物代谢过程 ,而复方中药力必多浸膏具有一定的抗微波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在膀胱灌注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患者按照于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循证医学思想解决临床常见问题.比较2组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膀胱灌注化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肿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过程中应用循证于预能体现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3.
次声是由物体的机械性振动所产生,频率范围为0.1-20 Hz的声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农业生产、交通及军事活动等领域中.当作用时间、声压级水平相同时,损伤程度随次声频率的变化可有所不同[1].已经发现8 Hz130 dB次声可以引起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4],但对于16 Hz 130 dB次声反复作用一定时间后,对肾脏是否有影响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利用本校研制的电激励式次声压力舱内给予大鼠16 Hz 130 dB次声每天作用2 h,在作用后1和7 d后处死大鼠,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次声的肾损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4.
抗放射药物的研究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肠型放射病是辐射引起以肠道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何降低辐射对肠道和血液系统损伤值得研究。本文探讨细胞因子对辐射损伤血液系统的修复作用。1 材料与方法实验选用 2 0只 10~ 11周龄的BALB/c雄性小鼠(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二级动物 ) ,体重 2 2~ 2 5g ,用 0 5%的戊巴比妥钠 (4 0mg/kg体重 ,ip)麻醉后固定于带孔的双层塑料照射盒内 ,放置在与照射源同高的照射台上 ,使照射源至动物中心的距离为 1 7m。用6 0 Coγ线进行腹部一次照射 ,剂量率为 172 6 1~1…  相似文献   
25.
微量推注泵是进行精确连续性输送各种液体药物的装置,尤其适用于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它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将ml/h的推注速度换算为μg·kg-1·min-1或μg/min后将药液匀速连续地注入患者的血管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药液用完需要间断地更换配有药液的注射器.  相似文献   
26.
次声是由物体的机械性振动所产生,频率范围为0.1-20 Hz的声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农业生产、交通及军事活动等领域中.当作用时间、声压级水平相同时,损伤程度随次声频率的变化可有所不同[1].已经发现8 Hz130 dB次声可以引起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4],但对于16 Hz 130 dB次声反复作用一定时间后,对肾脏是否有影响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利用本校研制的电激励式次声压力舱内给予大鼠16 Hz 130 dB次声每天作用2 h,在作用后1和7 d后处死大鼠,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次声的肾损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7.
电磁场诱导大鼠心肌组织sis和GH基因的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外界电磁场(EMF)作用的关键性靶体之一可能是细胞通讯的化学转导和传送系统,引起生物大分子构象的变化,最终导致基因表达调控的改变[1];因此从基因水平研究EMF生物学效应,对于阐明EMF作用机制和其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SD雄性大鼠12只,购于本校实验动物中心,属二级动物,体质量(200±10)g,饲养1wk后进行各实验.中型核电磁场有界波模拟发生器由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提供;TRIzolRNA提取试剂盒(Gibco);超低温离心机(Beckman);PCR仪(PE公司).1.2 方法 电磁波照射:参数:场强40kV·m-1,脉冲50…  相似文献   
28.
微波作为一种非电离辐射的物理因素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生物学效应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定剂量的微波对生物体可造成危害[1 ,2 ] ,但微波对机体生物学作用的机理研究至今尚不深入 ,有关文献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功率密度的微波作用不同时间后 ,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微波对组织细胞损伤的机理。一、材料和方法1 .动物 :选用BALB/c雄性小鼠 ,鼠龄 1 0周 ,体质量 2 0g左右 (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依照不同辐照时间和辐照强度进行…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16Hz,90,110及130dB的次声作用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ECV-304接种于细胞爬片上,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90,110,130dB次声暴露组。各次声暴露组均接受2h相应强度的次声作用,对照组则作次声假暴露处理。于次声作用后即刻、1h、2h、4h、8h、12h及24h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F-act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同时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F-actin的表达变化,记录并测定其F-actin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对照组细胞中的大部分荧光样物质呈弥漫状态,胞膜荧光较强,胞浆内可见少量肌动蛋白纤维铭,方向不规则,长短不一。即刻观察经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后的3组细胞,均可见其胞浆中微丝F-actin明显粗大、变长,其间的荧光样物质大多为较长的粗大应力丝,滑细胞纵轴排列较多,细胞数量及荧光强度明显增加,细胞膜与对照组类似,均结构完整且荧光增强;在次声作用后8h时,各次声暴露组细胞的F—aetin仍处于高表达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其F—actin表达逐渐降低;半次声作用后24h时,各次声暴露组F-actin与对照组已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声压级次声暴露组细胞的F—actin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3组细胞的F-actin表达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未见湿著性差异。结论16Hz,90dB、110dB及130dB的短时次声暴露均可诱导人脐血管内皮细胞F-actin表达改变,导致其骨架重建;并且由短时次声作用诱发的细胞骨架改建可在次声暴露结束后24h时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观察宫颈癌病人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E玫瑰花瓣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宫颈癌病人作了初步检测。观察对象宫颈癌住院病人125例,其中初诊病人56例,治疗病人69例。在治疗病人中,中药药物锥切疗法22例,放疗43例,猪苓注射液治疗4例。年龄为32~68岁,平均年龄49岁。全部病例均经活组织检查确诊。正常对照112例,均为供血员,年龄在45岁以下。男女未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