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3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tPAI-1)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系统同步检测2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SAP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MP-9、sE-selectin及tPAI-1表达程度,并比较3者之间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SAP患者血清MMP-9、tPAI-1及sE-selectin表达程度较对照者升高,其中前2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程度炎性反应,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故具有一定不稳定性。炎性因子和纤溶系统标记物可能成为判定SAP患者危险分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2.
粉防己碱调控炎症因子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通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影响减轻I/R损伤。方法 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I/R组、假手术组(Sham)、粉防己碱治疗组(Tet),辛伐他汀治疗组(Sim)。I/R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Sham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I/R组;Tet组在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Tet,Sim组结扎手术前予辛伐他汀(2mg/kg)连续灌胃14d,余步骤同I/R组。抽血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二维(2D)超声评价心脏功能: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每个指标连续测量三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24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测定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伊文蓝/氯化四唑(EB/TTC)双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1)各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I/R组、Tet组、Sim组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P〈0.01)。与I/R组相比,Tet组和Sim组均显著降低(P〈0.01),Tet组与Si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梗死面积/左室面积%、梗死面积/缺血面积%3项指标,Tet组与Sim组显著低于I/R组,而Tet组与Sim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各组再灌注24h后超声检测心功能比较:以Sham组术前心功能数据为对照,I/R组、Tet组、Sim组FS、EF值均显著降低(P〈0.01),Tet组和Si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I/R组、Tet组、Sim组E/A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Tet组和Si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4)各组缺血心肌局部MPO活性比较:I/R组、Tet组、Sim组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1)。Tet组与Si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5)各组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局部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比较:I/R组、Tet组、Sim组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1),Tet组与Si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Tet组与Si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症因子参与了I/R损伤。粉防己碱可减轻I/R损伤时心肌酶的释放,保护膜结构,减少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3.
患者男性,62岁,主因持续性胸痛2h,伴晕厥1次入院。查体:血压105/73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四肢湿冷,右侧面颊部可见皮肤破损,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慕缥蘩┐螅穆?10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余未见异常体征。  相似文献   
124.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农民。患者主因间歇性胸骨后闷痛2月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5.6℃,脉搏90次/m in,呼吸20次/m in,血压15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125.
王超  曹雪滨  王惠琴  张晓锁 《河北医学》2011,(10):1376-137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脏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2002年至2010年住院并完成冠脉造影检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71例,采集患者心脏超声数据及冠脉造影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心室重塑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心结构及收缩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与心脏舒张功能改变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是左心室重塑及心脏收缩功能变化的重要原因。冠状动脉病变不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6.
经股动脉穿刺(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心导管介入术最常见的血管入路,但该入路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仍占一定比例,文献报道为0.1%~2%。穿刺血管损伤及其引起继发性改变,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腹膜后血肿(retroperitioneal hematoma,RPH)是心导管介入术后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若抢救、处理不及时,死亡率较高,现将本院介入术后并发腹膜后血肿2例  相似文献   
127.
患者男,62岁,气短2年,加重伴不能平卧4 d入院,查体:血压110/70 mmHg,半卧位,双肺呼吸音稍粗,双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V1-V3导联呈QS型,T波倒置.心脏彩超:左心扩大(59mm),二尖瓣返流(少量),左心功能减低(EF43%);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Ⅳ级.入院后给予吸氧、强心、利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抗凝等对症治疗,病情平稳后于入院第3天在介入中心行冠脉造影示:左主干中远段狭窄50%,前降支近端闭塞,局部出现较多侧支,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75%,回旋支近中段狭窄65%,粗细不均,血流FIMI 3级;右冠状动脉正常.  相似文献   
128.
129.
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1],又称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风暴,交感风暴,是指24h内自发的室速、心室颤动(室颤)≥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2],主要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医源性(如置入ICD术后)及遗传性心律失常。目前为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尤其发生在心功能不全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因此快速有效地控制交感风暴的发生,对降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连续选取解放军第252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ACS行PCI治疗的患者52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67)和对照组(n=453),分别统计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既往心力衰竭病史,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影像结果、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及住院期间血糖、血脂、血常规等血液检查指标。结果67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此外,心力衰竭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较长、对比剂用量明显增多、合并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累及前降支病变比例明显增多、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明显减少、心肌梗死比例明显增加(P<0.05)。血液检查指标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白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前降支病变、白细胞计数、尿酸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结论前降支病变合并入院白细胞计数、尿酸水平明显升高的老年患者为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