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腹腔镜下治疗肝脾外伤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肝脾外伤的可行性及指征。方法:10例肝外伤,1例脾外伤,在腹腔镜下探查后对适合镜下治疗的肝脾外伤采用冲洗、电灼、填塞、缝合修补、引流。结果:5例I-Ⅱ级肝外伤,1例Ⅱ级脾外伤于术后5天拔管出院。结论:I-Ⅱ级肝脾外伤镜下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制一种手术装置-胰肠吻合链,以简化Whipple术中胰肠吻合的操作步骤,减少胰漏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1)胰肠吻合链结构:胰肠吻合链外形呈手链状,由A链和B链两部分组成。(2)手术方法:A链依赖其钩齿结构将空肠断端紧紧固定于胰颈部;B链让空肠与胰颈紧密结合,消除两者之间的空隙。(3)动物实验:采用上述胰肠吻合链进行两头家猪的胰肠吻合手术,观察胰肠吻合所需时间、胰肠吻合口的耐受压,家猪的生存情况,2周时剖腹观察腹腔及吻合口周围的情况,病理检查吻合口周围组织。结果两头家猪胰肠吻合时间分别为15min和13min。胰肠吻合口能耐受90cmH2O的压力。术后观察2周,未发现吻合口漏和其他并发症,家猪正常生存。2周后剖腹检查发现,无腹水,胰肠吻合口周围是粘连的小肠,分离粘连后见肠吻合口处的空肠与胰腺组织已正常愈合,组织有光泽、弹性好。将吻合口切取送病理检查,胰肠结合处均已由结缔组织修复,胰腺残端端面有少量黏膜上皮覆盖。结论采用胰肠吻合链进行胰肠吻合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误差,达到简便、安全的目的,有望减少甚至避免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小儿胆石症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小儿胆石症的腹腔镜治疗及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8月-2001年8月间收治的59例小儿胆石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中55例行腹腔镜手术,54例腹腔镜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1例病人出现医源性腹膜后血肿,无胆道损伤,胆漏及死亡病例发生,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未发现异常。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①小儿胆囊结石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B超广泛应用及诊断水平提高有关;②LC在小儿病人中应用是安全的,可以成为小儿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胆道变异时腹腔镜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特点与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1.1~2013.1共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9881例,其中因胆道变异引起的胆管损伤17例,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损伤部位:肝门部副肝管损伤完全横断4例;副肝管部分损伤5例;胆囊床迷走胆管损伤4例;胆囊管开口在右肝管4例;损伤后处理:术中胆管发现13例:给予腔镜下处理3例、中转开腹修补+外引流10例;术后发现胆管4例,3例再次腹腔镜探查;1例右肝管完全横断伤,给予行内引流手术;术后胆漏2例,经过引流后治愈。结论胆道变异是导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提高警惕,掌握合适的手术方法技巧,充分认清胆道变异的形式,掌握胆管损伤表现的各种形式,可以将这种损伤有效避免或将损伤的引起的严重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5.
王琼  叶京英  曹葆强 《安徽医药》2020,41(3):343-346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消化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入住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ERAS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引入ERAS理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消化运动功能、口渴、恶心呕吐及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11.00±2.32)h]、[JP]进食流质时间[(11.96±1.93)h]、排便时间[(12.52±3.68)h]及下床活动时间[(12.52±1.73)h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口渴感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患者实施ERAS,能改善术后消化运动功能,降低手术应激,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2011年07月712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LC并发症的16个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C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37%(262/71238),其中因发生并发症而中转开腹173例,占66.1%(173/26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lot三角粘连、解剖变异、病期、胆囊壁厚度、胆囊萎缩为导致LC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医师的腹腔镜技术培训,严格掌握LC适应证,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是降低LC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55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5例中血吸虫性肝硬化29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均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MEDL<14分有44例,20分>MELD≥14分有11例。结果 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49例,胆囊次全切除5例,1例因术中胆囊床出血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1.2±8.8)min,术中出血(52.3±5.85)mL,住院时间(7.6±0.7)d。术后肝下引流管引流大量腹水2例,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无肝功能衰竭、肺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结论 术前准确评估肝硬化分级,针对性地进行保肝治疗;术者手术熟练,术中谨防出血,LC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比较改良双孔法与常规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接受双孔LC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行改良双孔法LC,对照组30例行常规双孔法LC。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通气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疼痛程度、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操作舒适度。结果 两组术后卧床时间[(20.70±1.71)h vs(21.40±1.73)h,P=0.14]、通气时间[(17.70±2.18)h vs(18.40±2.17)h,P=0.22]、术后恢复饮食时间[(18.70±2.10)h vs (18.50±1.63)h,P=0.63]、疼痛程度[(1.8±0.68)vs(1.8±0.70),P=0.85]及术后住院时间[(3.77±0.68)d vs(3.93±0.74)d,P=0.3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23.30±2.84)min vs(36.13±7.25)min,P<0.001]、出血量[(13.38±3.86)mL vs(16.53±4.42)mL,P=0.015]和手术操作舒适度[(4.60±0.50)vs(3.73±0.83),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双孔法LC相比,改良双孔法安全性更高,更容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果糖注射液对应激状态时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果糖注射液(商品名:丰海能)对应激状态时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分组、随机对照的原则,比较无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糖尿病3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使用果糖注射液对血糖的影响。结果:使用果糖注射液组的血糖在补液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未使用果糖注射液组的血糖明显高于补液前(P〈0.05)。结论:丰海能果糖注射液作为应激时的供能剂,能突破胰岛素的抵抗,不会引起血糖水平的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30.
①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S区在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②方法根据HBs基因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14例病理确诊HCC病理切片中的DNA进行检测。③结果PCR显示,14例HCC病理切片中HBs基因阳性率为57.1%(8/14)。④结论HBVs基因片段在HCC中广泛存在,并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