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31.
目的:探讨二硫化碳(CS2)对作业工人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可能联系。方法:对94名CS2作业工人和53名不接触CS2及其他毒物者进行尿蛋白、尿酶、LPO及SOD的观察,以非参数统计K-W法和等级相关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S2作业工人尿AKP活性和红细胞LPO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CS2可引发脂质过氧化并造成作业工人轻微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NVG患者165例(NVG组)和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60例(对照组)。NVG组包括79例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NVG患者(RVO-NVG组)、86例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NVG患者(DR-NVG组),同时选取同期本院非NVG的RVO患者64例(RVO组)、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104例(DM组)。收集纳入研究个体的血液实验室指标、人口学资料及眼科检查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RDW与眼部参数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VG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NVG组RDW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RVO-NVG组RDW平均水平高于RVO组(P=0.00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眼压呈正相关(P=0.006),与前房深度呈负相关(P=0.03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RDW升高是NVG的危险因素(P=0.003)。与RVO组相比,RDW升高是RVO-NVG的危险因素(P=0.002)。结论RDW在NVG患者中水平升高,且RDW是继发于RVO的NVG的1项危险因素,提示RDW可能与NVG发生和/或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3.
尿叠氮碘试验在二硫化碳生物监测中应用价值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硫化碳(CS2)接触工人健康监护工作中进行了叠氮碘试验(IAT)应用价值的验证结果证实在CS2浓度<50mg/m3(TWA)时IAT能反映工人近期CS2接触与吸收水平,呈一定剂量一效应关系。该法操作简便,试剂价廉易得,适用于基层防疫站及企业的经常性生物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眼弓蛔虫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确诊为眼弓蛔虫病的50例患者(眼弓蛔虫病组)、就诊于耳鼻喉科的152例患者(血清对照组)及就诊于眼科的70例其他病患者(眼内液对照组)纳入研究.眼弓蛔虫病组收集房水样本28份,玻璃体液样本22份,血清样本50份;血清对照组收集血清样本152份;眼内液对照组收集房水样本46份,玻璃体液样本2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受检者眼内液及血清中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同时对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的血清及眼内液样本进行配对检测,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水平的差异.结果 眼弓蛔虫病组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68.00%,U值为20.42±17.01;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88.00%,U值为25.72±23.04.血清对照组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2.63%,U值为2.37±2.71;眼弓蛔虫病组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较血清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962,P=0.000).眼内液对照组未见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者,U值为0.69±0.34;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眼内液特异性IgG水平较眼内液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20,P=0.000).眼弓蛔虫病组50例患者中,血清及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均为阳性者28例,占56.00%;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而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阴性者6例,占12.00%;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阴性,而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者16例,占32.00%.血清与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0,P=0.028).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的血清及眼内液样本配对检测结果显示,32例患者的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水平高于血清样本,占64.00%.结论 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相对于血清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眼内液与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的共同检测可能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5.
PML-RARA转基因(Tg)小鼠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为深入研究APL发病机理提供了良好模型。对Tg小鼠进行定期观察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PML-RARA Tg小鼠经历白血病前期和白血病早期阶段,最终发展成典型的终末期白血病,证实Tg小鼠APL的发生是一个经历多阶段的渐进过程,各阶段具有明确可分的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性改变。通过对Tg小鼠进行定期观察并作外周血、骨髓象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筛选处于APL不同发病阶段的Tg小鼠,为研究APL多阶段渐进的发病过程中基因型改变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6.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都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非侵入性眼科检查技术。两者皆被运用于包括青光眼在内的不同眼部疾病的临床诊疗和机制探索中。其研究结果丰富了关于青光眼发病机制的血管学说,但并未在临床青光眼诊治中广泛应用。鉴于二者的检测对象分别是眼部的血流、血管状态,现就CDFI和OCTA及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探索中的进展进行综合总结并进一步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将采用惠中MQ-800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MQ-8000)对样本HBA1c水平进行检测,从而对MQ-8000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方法 采用MQ-8000对100例样本的HBA1c水平进行检测,综合分析评价该仪器的重复性、精密度、携带污染、正确度、线性范围以及与ArkrayADAMSTMA1c HA-818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A-8180)进行样本比对.结果 MQ-8000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CV)均小于1%,高值样本对低值样本的结果无明显携带污染(携带污染率为-1.69%);线性范围为2.9%~20.5%,覆盖范围广;采用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溯源样本进行正确度验证,测得的偏离度(-1.02%、0.97%)<3%,正确度验证通过.与HA-8180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样本比对结果呈正相关(r=0.9953),相对偏差为1.36%,在医学决定水平6.5%处的偏移<1%,验证结果均符合国家及国际行业协会相关标准.抗异常蛋白干扰检测相对偏差符合标准≤6%.结论 MQ-8000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精确度、线性、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低的携带污染率,表明该仪器性能良好,可满足临床检测诊断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测定MPC,K—B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15株,为阳性组;阴性15株,为阴性组。2组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ESBLs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组。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ESBLs阳性和ESBLs阴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的MPC、MIC和耐药选择指数(sI)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结论3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ESBLs阳性株较为严重,且MPC明显高于ESBLs阴性株,ESBLs阴性株的细菌sI较高,临床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9.
30例轻度铅中毒PSP排泄试验、血尿酸、β_2MS、β_2MU及临床检查结果显示:①中毒组异常者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②血铅、尿铅与β_2MU增高相关。③铅中毒组驱铅后β_2MU水平降低。上述结果说明,可能有近曲小管的潜在性、可逆性亚临床慢性肾损害,β_2MU作为肾损害的筛选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0.
随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都发现PNH细胞克隆的演变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能是PNH发病的关键环节.与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相比,PNH缺陷细胞克隆可能存在增殖优势,而且PNH克隆的演变与PNH患者的临床病程有很大的关系.PIG-A基因突变本身并不能赋予PNH缺陷细胞的增殖优势,而免疫和凋亡机制可能参与了PNH克隆的选择.这些认识对PNH克隆演变机制的研究、PNH发病机制的阐明以及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