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5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1]。因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是脑瘫的核心表现,在临床工作中康复科医生研究和治疗的重点是强调利用多种措施和手段来解决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而营养问题却常常被忽视[2]。随着对脑瘫这一症候群认识程度不断加深,脑瘫患儿营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营养障碍与发育障碍呈正向相关的提法已得到大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对发音器官运动障碍矫治和构音训练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探讨有效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方法。方法:采用点穴、按摩等手法对发音器官运动障碍进行矫治结合构音训练治疗128例被诊断伴有言语障碍的住院脑瘫患儿,并进行治疗前后发音器官运动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结果:显效48例、有效65例,总有效率达88.28%,其中言语语言达正常化者13例治疗效果与患儿的年龄、言语障碍类型等有关。结论:发音器官运动障碍矫治和构音训练相结合是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重要手段.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3.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继小儿麻痹症被控制后儿童主要的运动残疾性疾病和康复对象。其发病率约为1.5‰~5‰。近年来,脑瘫的概念范围有扩大趋势,一些学者将新生儿期以后各种原因所致的获得性中枢性瘫痪也划规到脑瘫之中犤1犦。窒息、早产、核黄疸一直被认为是引起脑瘫的三大主因。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新生儿复苏方案推广、光照疗法的应用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产时窒息、核黄疸明显减少;随之…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nm23蛋白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2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32例癌旁组织标本和32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的nm23蛋白表达量,并对3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结果〗①nm23蛋白在膀胱癌不同组织中表达率不同,癌组织(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25%)(P<0.05);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6.25%)(P<0.05);②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nm23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表浅膀胱肿瘤(Ta-T1)组表达量(0.198 3±0.004 5)明显高于浸润性膀胱癌(T2~T3)组(0.103 7±0.002 7),未复发组(0.170 3±0.0074)明显高于复发组(0.080 5±0.001 2)(P<0.05).〖结论〗①膀胱癌组织nm2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②膀胱癌nm23表达量与其分化、浸润、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nm23蛋白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2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32例癌旁组织标本和32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的nm23蛋白表达量,并对3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结果]①nm23蛋白在膀胱癌不同组织中表达率不同,癌组织(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25%)(P<0.05);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6.25%)(P<o.05);②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nm23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表浅膀胱肿瘤(Ta-T1)组表达量(0.198 3±0.004 5)明显高于浸润性膀胱癌(T2~T3)组(0.103 7±0.002 7),未复发组(0.170 3±0.0074)明显高于复发组(0.080 5±0.001 2)(P<0.05).[结论]①膀胱癌组织nm2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②膀胱癌nm23表达量与其分化、浸润、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6.
正近年来,肌内效贴技术在康复领域发展迅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运动损伤、骨科疾病、神经疾病、儿童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它作为综合康复疗法中的有效辅助手段,能够更好地促进或抑制肌肉的功能,支持、保护关节,减轻疼痛,增加本体感觉的输入,维持躯干的正常对线等~([1—2]),现已为治疗师广泛使用。但其在康复领域仍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57.
罗格列酮抑制HL-6O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处理HL-60细胞24~72h,MTT观察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瑞特-姬姆萨染色法及硝基蓝四氮(NBT)还原比色法测定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PPAR-γ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处理细胞后,HL-60细胞增殖明显受抑,抑制率最高达77%,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剂量和效应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罗格列酮能诱导HL-60细胞G1期阻滞;同时罗格列酮能促进HL-60细胞分化。免疫组化发现,HL-60细胞表达PPAR-γ,罗格列酮作用HL-60细胞后,发生核转位现象。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细胞周期G1期阻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ADFMChR)对人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荷人肺癌裸鼠的移植瘤大小;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值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ADFMChR对肺癌移植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HE染色镜下观察,ADFMChR处理的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组织内细胞退形性变,核固缩,核碎裂.结论:ADFMChR显著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9.
邓玉花  曹建国 《河北医药》2011,33(2):183-183
例1,男,50岁。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5年,病后4年反复出现记忆力减退,计算力和定向力差、意识不清等肝性脑病症状。病后5年出现双下肢沉重感、走路费力呈剪刀步态,  相似文献   
60.
超声刀在胃癌根治术156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腹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6例胃癌根治术应用超声刀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40例未应用超声刀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观察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结果:超声刀组和常规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10±35min和135±40min;术中总出血量分别为110±60ml和140±75ml;术后3天腹腔引流分别为180±60ml和270±90ml;术中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4±5枚和23±6枚;两组比较总手术时间和术后3天腹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超声刀组少于常规组,但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刀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更加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