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留学生法医学课程中增设司法鉴定相关内容,将真实典型的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案例融入留学生法医学教学,助力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胍丁胺对嗜酒FH/Wjd大鼠饮酒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FH/Wjd大鼠先天嗜酒的特点,采用双瓶(5%酒精和自来水)自由选择的方法,观察胍丁胺给药前后以及撤药后对FH/Wjd大鼠饮酒量、饮水量和酒精偏爱率的影响。结果:80和160 mg•kg-1胍丁胺皮下注射给药可明显抑制大鼠的饮酒量,与给药前(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相比,饮酒量分别下降25.9%和34.7%。进一步研究发现,500 mg•kg-1胍丁胺灌胃给药同样可以降低大鼠的饮酒量,与给药前(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相比,饮酒量下降41.2%。无论皮下注射或灌胃给药,大鼠的酒精偏爱率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给药期间饮水量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灌胃给予胍丁胺对大鼠的进食量无明显影响。结论:胍丁胺能够降低嗜酒FH/Wjd大鼠的饮酒量,可能具有治疗酒精依赖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分布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60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样本,外周血样本以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进行酶切,肝组织样本以限制性内切酶Mlu联合PSAD酶切.而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60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HBVcccDNA均阴性,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24例(40.00%),在HBeAg( )组、HBeAg(-)HBeAb(-)组、HBeAb( )组分布分别为66.67%、52.94%和26.47%,定量结果在3组呈递减趋势,且HBeAg( )组与HBeAb(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HBV cccDNA占总HBVDNA 0%-7.77%.肝组织HBV cccDNA与肝组织总HBV DNA存在相关性(r=0.53,P<0.01),与外周血总HBV DNA无相关性(r=0.18,P=0.18),与ALT、TBIL均无相关性(r=0.15,P=0.25;r=0.01.P=0.94).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检测不到HBV cccDNA.肝组织HBV cccDNA占总HBVDNA比例较低,HBeAg( )患者病毒复制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耐药后序贯治疗中HBV准种的演变特点.方法:收集7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序贯治疗中的血清,对HBV聚合酶基因逆转录酶区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序,结合临床用药分析序列突变,探讨其演变特征.结果:患者1、4、5在序贯治疗中LAM耐药变异株一直存在,主要以M204I+L80I、M204I+L80I+L180M、M204V+L180M+G173L、M204V+L180M为主,所占比例在不断发生变化,患者2、3在序贯治疗中检测出野生株,但患者2在后续治疗中又选择出LAM耐药变异株.患者6在ADv联合ETV治疗时、患者7在单用ADV治疗时测时分别测出双重耐药株M204v+L180M+G173L+T184A和M204V+180M+G173L+236D.结论:拉米夫定耐药后序贯治疗中原耐药突变不易消失,且容易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交叉耐药株或多重耐药株,他的出现影响序贯治疗的应答甚至导致序贯治疗的失败.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制开发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医院感染管理动态监测,预防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杜绝医院感染恶性事件发生. 方法 采用C/S+B/S架构,与军卫一号信息工程接轨,以Delphi和NET为开发工具,结合Java Script+ASP+XML+web Service等先进开发技术,对HIS中医院感染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整合、分析及预警.结果 该系统解决了医院感染统计中数据的复杂逻辑关系问题,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前瞻性干预控制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借助该系统对医院感染各环节及高危因素进行前瞻性监测,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漏诊、漏报.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纤维胃镜检查标本的病理类型和诊断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02-2005年1359例纤维胃镜活检标本,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病理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168例(12.4%),慢性萎缩性胃炎964例(71%).食管炎30例(2.2%),食管癌15例(1.1%),符合胃溃疡20例(1.5%).吻合口慢性炎症19例(1.4%),胃息肉18例(1.3%),胃恶性肿瘤105例(7.7%).胃恶性肿瘤中,87例为腺癌,占胃恶性肿瘤82.9%(87/105),17例由于组织较小,肿瘤诊断分型比较困难,诊断为腺体重度不典型增生并癌变16.2%(17/105),仅有1例为胃黏膜间质瘤(0.9%);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胃窦幽门处,散发于贲门区、胃体和胃底.另外有20例标本(1.5%)由于临床取材不良,无法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镜活检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临床胃镜取材质量影响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者总负荷(TIB),以了解其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经临床资料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分析其动态心电图,按照公式计算:心肌缺血总负荷=24小时内ST下降幅度、总阵次、总时间乘积,观察不同时段心肌缺血负荷值及24小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结果:观察冠心病患者均有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并呈明显昼夜规律,早6~11为发作高峰,负荷值最高,占总负荷值78%,夜间明显减少(2%).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为临床提供心肌缺血的定量评价指标,对指导治疗评估现状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调查大学生学习风气。方法以某高校全体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量表,调查学生对学校学风的评价、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值、自习时间、上课睡觉和做其他作业的情况等。结果大部分大学生对本校学风的评价为较好(36.6%)和一般(35.7%),学习态度为一般(45.0%)和比较刻苦(39.1%),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值为优秀(39.9%)和良好(43.5%),用于自习的时间平常在1~3小时之间(63.7%),周末在6小时以下(77.7%),9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过上课睡觉的经历,75.7%的大学生课堂上做过其他作业,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60.669,1408.387,1369.100,164.914,672.366,1314.384,589.755;P均<0.001)。结论大学生学习风气较好,对学习的期望值较高,但自习时间比较少,课堂纪律有待加强,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其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两肾一夹型高血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中ERK-2、c-jun和bax及bcl-6表达。结果:实验期间,高血压大鼠血压从112±18mmHg升高到实验结束时的198±33mmHg;高血压组肾小叶间动脉ERK-2染色阳性率(16.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球动脉、小叶间动脉、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VSMC中ERK-2染色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入球动脉、小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VSMC中c-jun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肾弓形动脉及叶间动脉VSMC中bax染色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肾小叶间动脉bcl-6染色阳性率(12.9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球动脉、小叶间动脉VSMC中bcl-6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肾一夹型高血压时,少数肾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ERK-2过表达,使得转录相关基因c-jun等活化,凋亡基因抑制,最终使VSMC增多导致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5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是神经系统的急重症之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15%,主要继发于囊状动脉瘤的破裂,本病的发病率为6~16人/10万,平均9人/10万[1].虽然aSAH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很高,约12%的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死亡,20%死于入院后[2],总体死亡率约30%~70%[1].急诊科是患者住院治疗的第一站,急诊处置及时、有效就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2006年2月-2009年3月共救护12例aSAH患者,积累了一定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